分享

鬼谷智慧——守好心灵的关口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7-05-11

《鬼谷子》中说:“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掸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裨之,以求其利。”意思是,至于贤良和不肖、聪明和愚蠢、勇敢和怯懦仁义道德水准都是有区别的。对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对策:或开放或封闭;或提升或辞退,或轻视或敬重,都要顺乎自然地加以驾驭。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的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让对方先封闭尔后开放,以便抓住有利时机。

鬼谷智慧——守好心灵的关口

一则寓言,说一个人养了一只狗和一头驴子。有一天,主人外出吃饭,带回了一些食物。一进家门,他就把这些食物扔给狗吃,狗偷快地摇着尾巴迎上去,主人高兴地抱起了狗。驴子非常羡慕狗,心想:“为了让主人高兴,我是否也可以这样呢?这对我来说很容易办到。”想着想着,驴子也跑了过来。它摇着尾巴,抬起一只丑陋的前蹄,欢蹦乱跳。主人大喊道:“哎呀,这驴子一定是疯了,快拿棍子来!”结果,驴子被打了一顿,还被拴在了马槽边。

显然,驴子的错误在于它忽略了自己与狗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同一件事不一定适应不同的人。因此,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聪明人善于根据别人不同的特性,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而待之。《论语》中有样一个故事,子路和冉有都问孔子,“听到一件事,是否可以立即去做?”而孔子给两人的答案截然不同。对于子路,孔子回答:有父亲和兄长在,为何不先问问他们再去做呢?而对于冉有,他的回答是:可以立即去做。孔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去做;而子路胆子大,有时候很鲁莽,所以要压压他。

鬼谷智慧——守好心灵的关口

在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下,他的那些杰出的弟子受到老师的影响,非常懂得审时度势,为我所用之道。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困齐救鲁的故事,便是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春秋末期,齐相田常说服齐简公兴兵伐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形势十分危急。孔子派子贡前往齐国斡旋。子贡见到田常,洞悉田常蓄谋篡位、欲借战争铲除异己的心理,子是以“优在外者攻其弱,优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不要让齐国攻打弱小的鲁国而应转而攻打强大的吴国,借此才能达到隐秘的目的:田常虽然认为有理,但因齐国已做好攻鲁的部署,找不到借口转而攻吴。子贡说自己可前往吴国,说服吴王夫差救鲁伐齐,到时齐吴交战就顺理成章了。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见到野心勃勃的夫差。就说:“若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大增,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成就霸业了吗?”夫差心动,但又担心老对头越国乘机进犯,一时间犹味不决。子贡又马不停蹄前往越国,说服越王随吴伐齐.解除了夫差的后顾之优。子贡游说三国,己经达时了预期目标,但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到时必须有所依靠。子是他又悄悄来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劝他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后来,吴王夫差果然率十万精兵攻打齐国,越、鲁两国也派兵助战。齐国大败,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立即移师攻晋,却被早有防范的晋国击退。

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抓住主要人物的不同心理,区别对待,巧妙周旋,既击败了齐国,又灭了吴国的威风,使鲁国从危难中解脱出来,显示了高超的纵横之术。

正如鬼谷子所说,世上之人有贤、不肖,智、愚;勇、怯等区别。而人们往往愿意展示自己的贤、智、勇,没有人愿意暴露自己的不肖、愚、怯。因此,我们需要练就一双辨人识人的慧眼,隔着肚皮去读懂人心。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这可以说是任何人成就大事业的必备条件。

鬼谷智慧——守好心灵的关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