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齐聚 共话古建

 昵称82154 2017-05-11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正是岭南好风光。也是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成立一周年纪念日,协会纪念活动在韶关市新丰县云髻山风景区隆重举办。岭南地区古建筑及文物保护界专家大咖齐聚云髻山古建筑群风景区,参观了移建在云髻山上的部分徽派古宅建筑。


广东天盛建设能源平台就去年一直在跟进云髻山风景区主题开发项目,在面对古建筑群异地移建和保育活化的大背景下,专业团队一直在探索和试验中尝试新的保育活化形式。得知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成立周年纪念活动在云髻山风景区举办,我们也有幸的邀请了协会部分专家学者光临项目部,聆听方案介绍及听现场取行业专业名家的指导意见。


岭南古建泰斗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邓其生

“把保护落到实处,做了一件及时的好事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保护专业库专家  

广州大学建筑系教授  

汤国华教授


广东省建筑遗产保护专家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朱雪梅教授


广东省建筑遗产保护专家  古建专家  谭淡豪


广东省建筑遗产保护专家  广东省首届传统名匠  

纪传英


广东省建筑遗产保护专家  广东省首届传统名匠  

何湛泉


广东省建筑遗产保护专家  广东省首届传统名匠  

邵成村


广东省建筑遗产保护专家  广东省首届传统名匠  

吴义廷


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会长  郭伟标


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  刘伟


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  朱秋利


会后邓其生教授针对此行参观感谢后写下《对新丰县保护历史建筑与发展旅游的建议》,原文如下:


《对新丰县保护历史建筑与发展旅游的建议》

邓其生

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于2017328日在新丰召开学术讨论年会,有40多名会员参加,会后参观考察了当地古建筑和云髻山旅游区和协会会员单位广东岭潮古建筑景观艺术研究院在该旅游区做规划方案的项目部。我作为顾问在考察和讨论过程中有所思考,提出建议如下:

一、对云髻山移迁江浙古建筑景点的评议。

云髻山某发展公司近几年来从江浙地区拆迁了十多栋古典建筑,营造成新的景点是相当成功的。它的意义是既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民族遗产,又为旅游区增加了高品味的景点。它的编号拆迁方法,木构件整体装配、营造做法、新旧构件溶合作旧做法,都颇有工匠智慧。

更珍贵的是,它把江浙一带迁回来的各式祠、堂、楼、阁、亭、廊、门等等,结合当地山、溪、泉、台、坡、花草树木,因地制宜、造成诗情画意的景观,体现了中华浙派美学的精神,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

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曲径通幽取胜,此处景观却展示了山野、秀溪、泉林、鸟语、花香为本体的皇家苑囿自然之情景。

搬迁前的这些古建,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历史、艺术、技术价值,应该是文物建筑(可能当地没有评定,如已评定是不应拆迁的),现原貌搬来,其艺术、技术价值是基本保留的,但历史价值则大减了,历史环境变了,它的人文史迹也不知道了,年代也搞不清了。我国向来文物法都法定不是重大国家需要,是不许可搬迁文物建筑的。因为不能古人来让今人,今人是有智慧迁就古人的。它是仿真“古董”,迁移了价值还是比假“古董”高百倍。

二、对旧县城镇江楼古宅的评价:

在旧县城近公路还保存有一处镇江楼,平面基本完整,未有被拆除,这是当地领导之英明,是文物之万幸。整体而言,我认为它的文物价值不逊于恩平的碉楼和广州陈家祠。从本土人文角度来看应高明于云髻山异乡江浙民宅。我们下车观光约五分钟,虽是走马观花,我认为它是清中期广东少见的客家典型四角楼围屋,是二百多年客家在新丰开扩生存的生活活化石,是封建宗族文物的社会缩影。门楼对联“龙  献福,合水呈祥” ,说明建筑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山形水势前抱后围的田园环境,滋润了村民的祥福生活,建筑因地制宜,因材致用,为防洪防潮、隔热、防寒采用了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砖、土坯、三合土、石、卵石、木作地基、墙体和地面;屋顶结合防雨遮阳、防火、交通的要求,出檐的形式灵活多变。客家为了聚族生存,宅第平面采用外封闭内开放的布局,四角高耸,外墙实固,每一构筑都为防盗、防爆、防攻、防雷、防火,俨然是一个可住千人的小城堡,里面有厅堂、廊、井、龛、阁、库,能抵来敌久攻不下。古代匠人按家族家庭生活的要求,作“天厅十八井”的庭院布设,所有房间都能直接通风采光,冬暖夏凉,可说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建筑,很适合于维护封建诗礼传家、传宗接代的集约性宗族社团繁殖发展。镇江楼造型很有特色,前低后高,左右对称,高低错落,虚实有度,简洁无华,各部构搭接自然,没有多余的浪费装饰。把功能实用、结构用材和经济美观结合得恰如其分,是岭南古建筑优秀作品之一,它是儒家民间中庸美学的具体表现,对当今岭南建筑的创新有相当的启发作用。

三、对新丰文物建筑保护的建议。

新丰是广东经济较落后的穷山区,乡村未有过度开发,所以文物保存得较多。但普遍破坏严重,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没有利用,荒凉闲置。建议:①先作实测研究,按文物定位,划出保护范围。②政府为主导,集资分步修理,先保持其不塌不漏,清除杂草,整治环境,排水防潮腐。③按国家文物法,做出整体长久修理加保护设计方案,经多方面讨论实施。安全第一,修旧如旧,逐步恢复历史环境。④把保护加利用结合起来,利用是为了保护。保护是目的核心,活化利用是文物共享,为后一代留下历史文化资源。从保护功能而言,文物建筑按环境需要可以做传统家教场所、族人团聚礼祖祠堂、历史民俗展览馆、群众文化娱乐场地、图书博览用房、研究演讲课室、爱国爱乡教育基地、多间旅游住处等。 ⑤文物保护宜与乡镇园林绿化结合起来,创造特色乡镇的重点景观,作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文明休闲措施。

四、对新丰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新丰是山清水秀,地质地貌等旅游资源丰富,完全有条件变成金山银水。目前主要任务是调查资源,摸清家底,做好规划,对外宣传,吸引投资。规划中心理念,我认为首先是保护生态,重视历史文化,安排了山水展显蓝图。旅游的核心主体应该是云髻山。我主张云髻山不宜搞房地产开发,自然风光是要绝对保护好的,建筑宜少不宜多,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中不宜洋,宜藏不宜露,宜通透不宜封闭,宜简不宜繁,宜错落自由不宜呆板平齐,宜淡雅不宜浓艳。总之建筑是山水的配景,在得体适当,让人在大自然中与天地对话。

云髻山方圆几百里,宜打造几个核心景区,各景区有直接道路相联。要控制游客的过度集中,控制人为的污染,交通宜以电动车、索道、步行为主,路面不宜大,山廻路转,处处是景,有机结合成攀山体系,辐射到环山公路,便于疏散游客。

云髻山原始森林相当丰富,宜很好保护,从旅游结合生产观点而言,我主张适当在山间钟一些果园,梅园、   园、竹园、枫林、药园等是可以的,种植业的美化、园林化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但不宜过度种植,保持自然水土生态。“天下名山寺占多”,历来风景区都有僧人、道士隐居传经论道之风俗。宗教旅游是信仰,也是修身养性,在风景区规划要考虑到庙会和重阳登高大量人流的集散,以及防火除灾的措施。

五、对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议。

新丰山多地少,要脱贫致富城市化,按以往的规划理念,必然会破坏生态,污染河山。建议改变原有规划理念,走以发展业产链为基础,城乡统筹,集约现代化社会生活,智慧管理的田园城市道路。具体做法是少占耕地,在小丘、荒地、山脚、河滩建多个不同产业特色的约能居住近万人的高层建筑群组的小乡镇。有如以往的客家围,只是高层立体化了,设施配套化了、生活现代化了。

为了保护原有村镇和农田,为了保护云髻山的自然生态,可在云髻山与旧县镇之间选一块约八个足球场的用地,塑造一个像岭南山水垂直立体旅游小镇,以作为游客居住、购物、休养、健身、吃喝玩乐等场地,其中也有职工研究、教育、生活、工作、展览、交流……的基地,四周是田野、河溪、花果林地。建筑造型通透、玲珑、畅朗轻快,是高科技智能产物,按功能区分要求,地下为五、六层的停车场、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地面设有五、六栋高层建筑,高低错落。其间五、六层有公共层和天桥联成有机整体,类似社会组成细胞。

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原有的传统风俗、生产机制,但希望多吸收国际走城市化道路的经验,要用高科技手段解决防灾、防污、交通拥挤、工作难、上学难……等城市病问题。


项目报告会与专家互动交流意见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