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槐树子孙十大不为人知的习俗,你知道3个就是大槐树子孙

 昵称413468 2017-05-12

中国人的传统中一直有落叶归根的思想,如果一个家族找不到自己的根源在哪里,那么这个家族肯定会被别人讥笑嘲讽忘了祖宗,而大槐树则是河南、山东以及很多省份大多数中国人的根,那么这个大槐树到底是什么地方呢?它与中国人的寻根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呢?怎么确定自己是不是大槐树子孙呢?其实大槐树子孙有十大奇怪习俗,只有一一对照自己所知道的习俗,知道三个以上,你就是大槐树子孙无疑了。

一、元末,战乱频繁,各地枭雄纷纷称霸一方,英雄的史诗永远是靠百姓的鲜血作为代价的,当时的中原大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河南、山东、江苏及安徽等地的人口大规模断崖式减少,很多老百姓逃难到了山西南部一带,因为山西地形多山脉,易守难攻,也成了老百姓的避难之所,明朝建国之后,为了填补其他省份的人口空缺,就在山西洪洞地区举行了18次大规模的移民,因此山西洪洞大槐树也成了很多中国人的寻根之所。

二、为了让后世子孙能够永远记住自己的寻根之所,在搬离山西洪洞之前,其中有一个村民,就带着其他村民手拉手丈量大槐树的宽度,可是这七个男儿连起来还差一个空档,于是就找了个年轻瘦小的姑娘站在了空档上,这就是七庹零一媳妇的来历。

三、那么祖先的故居叫什么呢?当时有人见到大槐树上有个老鹳窝,一到了冬天,树叶凋零的时候,就会发现大槐树上很多老鹳窝,其中星罗密布,即使挨饿受冻,也不愿离窝而去,这正代表了当时移民者的心情,移民们此时的心情正和老鹳一样,对自己亲手经营的故土难以离舍,当身影渐渐远去,只能远远的看到那棵老槐树上的老鹳窝,因此后人就将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当作自己的根。

四、明朝有位皇帝做梦,梦到有九头牛撞在了金銮殿上,一梦醒来吓出了一身冷汗,后来找人来解梦,发现是大凶之兆,派官员去查问,才知道,清明节的时候看到有一个牛姓家人去上坟,场面很大,子孙繁盛,生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又各自生了九个儿子,就好像一百多头牛一样形成割据之势,皇帝认为这家人对自己的统治很有威胁,于是就下令让这家人分开,迁往别处,牛氏一族没办法,只好含泪在大槐树下分家,为了后世认亲方便,牛家的老人将锅摔成了九块,每家一块,以后认亲,就用这块锅片来认。

五、胡大海这个人的故事在河南、山东等地流传非常广,元朝末年,胡大海家里十分穷,就出去要饭,河南林县的村民不仅不给他饭吃,而且还拿石块打他,笑话他,胡大海后来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成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胡大海求朱元璋让自己去河南报仇,朱元璋很犹豫,但是由于胡大海的功劳很大,于是就勉强答应了,并只允许他杀一箭之地,胡大海带兵到林县,先射中了老鹰的屁股,让老鹰飞遍了全县,于是胡大海就屠杀了整个林县,后来朱元璋得知后非常愤怒,但是由于胡大海功劳很大,就下令让他从大槐树搬到河南去。

六、燕王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建文帝登基之后,朱棣很不服气,于是建文帝就开始削藩,朱棣后来发动靖难之变,打进了京城,打进京城第一件事就是祭扫朱元璋的坟墓,这就是燕王扫碑的来历,燕王与建文帝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开始了4年的战争,当时的战乱使中原大地狼烟四起,当时燕王的部队都头戴红巾,所以老百姓蔑视的称之为红虫,并流传出了红虫吃人的说法,后来明成祖即位之后,下令将洪洞大槐树的村民迁居到山东、河南、安徽等地。

七、明朝移民之初,老百姓都非常不愿意,官府后来想了个办法,怎么区分他们愿不愿意迁居呢》下令让不想迁居的人在大槐树下站立,人们纷纷挤在大槐树下,等人站好之后,官兵突然包围大槐树,让大槐树下的人全部搬走,很多老百姓都抱住大槐树,不愿走,最后被强拉硬拽,砍掉被老百姓抓住的大槐树的枝干,强行拖走,老百姓手里还握着大槐树的树枝,边走边回头,再往后看的时候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很多老百姓到了新地方之后吗,就将手中的那只树枝重新种植,在异地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槐树,每到逢年过节,家里老人都要带着子孙为大槐树披红挂彩,举行三拜九叩大礼,表示自己不忘故地,如今这种习俗在很多地方还在延续。

八、明朝初年,为了迁居移民,防止这些移民半途逃跑,于是官员就将他们捆绑起来,开始是五花大绑,所以每天走路都很慢,后来每人就绑一只胳膊,将所有人都连在一起,只要是谁想大小便,就请求官员将自己的手解开,后来大小便就成了解手。当然现在很多人还有背手的习惯,这就是被绑的时间长了之后形成的自然习惯,并改变了子孙的生活习惯。

九、当然有人还把脚趾甲的独特特征看作是大槐树下迁徙的村民凭证,据说当年明朝政府为了防止人们逃跑,用刀在每个人的小脚趾上砍了一刀作为记号,后来很多移民的后裔小脚趾都分成了两半,据说就是因为当年被砍了一刀的原因。

十、明朝从山西大槐树迁出的移民遍布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西等各个省份,大约有500多个县市,今天这些地区的李姓、牛姓、邓姓大多数是从那里迁出来的,500多年过去了,至今人们只要一见面互报姓氏,大家都认为是一家人,也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典故的由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