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小学校长看教育:孩子的核心素养有四个

 心外无物致良知 2017-05-12



本文作者控江二小校长卞贤俊是一位有着40余年教龄的校长,同时也是家长,是爷爷,卞贤俊接触过数以万计的孩子和家长,他对当下困扰着不少年轻家长的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1

我是家长,是校长,是爷爷,但爷龄不长。

今天我们谈“厚德养志,家教有方”。

“德”,按照我们的想法,先定一个基础,建立一个“小德”,那就是“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中德”就是“造福一方、建功立业”。“大德”真的是全人类数代、百代、万代要追求的大德,孔圣人追求的,释迦摩尼追求的。


讲一个孔子三个学生去游历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和他的三位弟子,子路、子贡和颜回到山间去游玩。中间休息的时候,孔子说:“你们三位说说各自的志向吧。”


子路第一个说话,他说:“我的理想就是两军杀敌,冲锋陷阵。披上铠甲,插上像月亮一样光洁的羽毛,再插上像太阳一样鲜艳的羽毛,带领一支队伍,冲进鼓声震天、旌旗蔽地的战场,为国家打仗,为国家开疆拓土。”孔子说:“你真勇敢啊!”


子贡第二个说话,他说:“我的理想也是出现在两国交兵的战场,但我不会加入他们的厮杀,我会分析形势,戴上白色的帽子,穿上白色的衣服,努力向双方陈说利害,化干戈为玉帛,让他们从此走向和平。”孔子说:“你真雄辩啊!”


颜回说:“他们两个说的都很好,子路说的是武,子贡说的是文,文武之事都叫他们说完了,那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孔子说:“我们只是互想交流一下,你还是说说吧。”于是,颜回第三个说话,他说:“我愿放马归山、开拓疆土、辅佐明君、热爱人民。让时代没有旷男怨女,那么,我的想理就达到了。”孔子说:“善哉,大德也!”


0

2

要养志,我最强调的还是培养孩子的意志,目标和志向。没有志向,无论你怎样的技巧都难以成功。家教有方是乐观主义者的态度,每个家庭都必须具备的。我经常和老师说,方法永远是心的儿子,心永远是儿子的母亲,没有方法,但是有心,就可以把方法生出来。好多军事家过去是农民,事实例证这么多战略战术首先是靠一颗心。有心也能生出好方法,各自不同。


从孩子出生开始讲一个脉络。我不止一次地和我们年轻的父母家长说,造物主给我们人的生命是厚爱的,但是要付出代价的。哪个动物生下来带着哭喊声吗?唯有我们的人。造物主给我们人的第一个礼物:毅力。毅力的生物基础让出生的过程闯多个生死关:脐带绕颈、狭窄的通道……出生后脸都是紫的。哇的一声大哭。


诗人说,婴儿的一声大哭,哭的满屋子灿烂。如果没有生死悠命的大关,不要剖腹产,否则他少了人生生命的第一课,就是意志力的较量,挑战生命的极限。人生不能太图舒服,意志品格决定将来一生。美国目前最畅销的书《恒毅力》。我在微信朋友圈点评:巧干,赢了;一直巧干,输了;认真,输了;一直认真,赢了!


三岁是人第一次萌发自我意识强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是要挑战父母的权威。如果他挑战成功了,你将来要付出多大倍的努力才能纠正,还要纠正他遇到的不幸事件。三岁的孩子会说话了,红嘴白牙,如果动不动用哭要求你,坚决不可以。因为他可以说话。即便是生病,也可以说出来。成年人的权威建立在孩子认为父母让我做什么才能做,父母不让我做的我一定不能做。


我推荐卢梭的《爱弥儿》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他们里面讲到,成年人的权威不能让孩子的哭声淹没掉,但成年人的权威如何建立呢?比如孩子在玩耍中过度流汗,他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喝水,父母给他喝,他不要喝,但真正给他喝很舒服。成年人凭借生活经验满足他的合理需求。而孩子过分要求,家长不会同意,它就会建一个连接系统:为什么有的时候我没有要求的时候,家长反倒满足我;有时候有要求却得不到满足呢?成年人是有道理的,建立第一个信号:成年人的权威。


梁实秋先生写过一个小品文,三岁小女孩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带出来玩,见到洋娃娃要,见到球要买,见到什么都要。哭天抢地,就地打滚,怎么哄也不行。有个阿姨说,五楼有个老先生是心理学教授,他能解决这个问题。老爷爷在三岁娃娃耳边说了几句,孩子马上爬起来。众人都很好奇,问他你究竟说了什么?老先生说:“如果你再不起来,把你脑袋敲碎。”(不推荐讲这么狠的话给孩子听)老爷爷的权威没有被挑战过,不知深浅;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因为已经摸清底牌,完全可以挑战你。


0

3

孔融让梨的故事要科学分析一下。为什么家教重要突出一个“礼”。


1)教育以“时”。家庭教育不要把孩子的分分秒秒的时间都占位,让他发呆喘气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孩子是安全的,但是走不远。家庭教育过度,首先表现在侵占孩子的所有时间。


2)教育以“礼”。古人希望孩子聪明,让他早点学会谦让,就让他吃亏,不要占便宜。小时候让着别人,将来大有收获。小时候处处占高峰,事事要领先,永远叫别人给我送掌声,从来不给别人送鲜花,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以“礼”,不是赞扬孔融三四岁就有共产主义风格和圣人的品格。你有天大的本领,但孤孤零零,是不会成功的。吕布可为英雄,不肯吃亏,处处占便宜,所以不长久。孔融让梨体现了礼教的智慧。


3)教育以“俭”。俭能养德。现在我们的物质都是丰裕的,孩子的玩具满满一房间,衣服多到可以开微商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得到任何一个东西的时间短暂又短暂,这是教育的大忌。

如果没有较长时间对一个东西的向往和期待,生活是没有滋味的。一定要有滞后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分组对比发现,能够滞后忍耐的孩子很有出息,而不能等待的孩子没有出息。意志力不是兴趣,是痛苦挑战痛苦。

著名钢琴家郎朗曾说,“兴趣是靠练出来的。”


一只母狗一定要白天吃很多食物才能有奶水养活小狗。有人故意捉弄小狗,用烟烫母狗才给它食物吃,母狗一次次都忍耐下来。连狗都能做到达到目的忍耐暂时的痛苦。毅力不能和兴趣搅合在一起。学技艺学到一定程度就是考量毅力的时候。毅力靠谁呢?首先确定目标。需要鼓励。严格也要有度,爱的温度要大于严格。

6-12岁这个阶段是感觉刺激大于知识的积累。训练他的感觉器官。把孩子眼睛蒙起来,待在各个不同面积的房间里,自己鼓掌,通过声音来判断房间的大小,比教知识更有效。训练感觉器官要像训练肌肉一样坚持。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区域、两种类型、两个不同体系。家庭教育有个基础是亲情教育,学校在这块弱于亲情。但父母成功只能代表个体,不能否定学校的教育。学校有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十几门课程的组合家庭不可能做到。家庭是亲情为主的,培养孩子的生活起居、卫生习惯、待人接物等生活调节。现在家庭教育的过度除了前面说到的时空的完全占有之外,还把不是自己应有的教育揽入怀中。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顶角。

我说一个普遍现象,极少数的天才尖子学生在家表现不好,在校表现非常好;还有极少数的学困生正好相反,在校表现不好,在家表现非常好;绝大多数中等学生在家和在学校表现差不多。我们的孩子到学校学习除了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最难过的一关是融入群体的生活。


我们打的基础教育就是为融入伙伴群体打基础。群体是很复杂的。为什么极少数的天才尖子在家表现不好,在校表现非常好?因为他为了融入群体耗费了很多精力和心血。才赢了全体老师和同学的悦纳,这样他觉得家庭可以忽视可以宣泄,因为有亲情在。现在中学有霸凌现象,中学有正式团体,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也有非正式团体,小群体。所以从小培养学生入群。现在人人有家教,学生也不缺少资源。百度一上,无所不知。我们缺什么?帮助孩子融入群体的方式方法。


到初二初三的时候。女生占绝对的优势。《黄帝内经》上面这样一段话,女性是以“七”来算的 ,男生是以“八”来算的。女生一七得七换乳牙,二七十四第二性征……七七四十九更年期。几千年来都是这样,十四岁的女孩等于十六岁的男孩!封建社会老夫少妻有它存在的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恰恰在十四到十六岁,在心智等各方面,女生都要优于男生。所以曾经有小学提出“救救男生”的话题。多次人代会提出男生弹性学习数学制。


最后讲一个多元智能。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个理论活用的话,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多元智能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中国人的传统智慧是耳聪目明这四个字。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进步,人脑科学心理学推进、科学实验的结论告诉我们人有七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运动平衡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认识环境与我所处环境的关系智能等。早期观察孩子,哪些是特长?哪些是弱势,科学合理的科学辅助。


现在对孩子的核心素养各有说法,我概括一下是德才兼备、手脑并用、身心和谐、合群融众。如果在这基础上希望孩子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一定要接受上帝给我们的第二份礼物:艺术。人如果没有艺术,总觉得有些缺憾。因为艺术没有任何生存的忧患,没有任何功利的侵扰,完全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完全是一种高品阶的生活状态,有了艺术都是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