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中国网络热议着一位家政女工范雨素的文章《我是范雨素》,引发人们对“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个社会”的集体思考。饱尝社会压力,人情冷暖,有一类人会有悲观心态,抱怨社会,从而走向利己主义;而另一类人秉持乐观精神,有着小人物的美好理想,从困苦中看到不绝希望,构建着温暖的社会。
《我是范雨素》用小视角的纪实手法讲述,用穿透纸背的力量,展示了一个小人物平视的社会。范雨素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让众人泪目。整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平素中润透着淡泊、淡定,却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真情。正如网友所言,“生活本来是些散落而动人的册页。但她写出了真实的皮村生活,文字照看着那些被漠视与忽略的人群。”
一个大写的存在。不曾留意的一群身边人,他们有着苦难砥砺的人生经历。在“赢者通吃”时代,弱势群体或许要被社会遗忘。面对社会分层的残酷现实,虽然范雨素坦言,“不信文字能改变生活,已习惯靠苦力谋生”,却仍然坚持着,“我有了一个念头,我碰到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弱者,就向他们传递爱和尊严。”范雨素式的“小人物”拥有强大的人文精神力量,用满满的爱心去融化社会中的冷漠。范雨素们踏实地、稳稳地存在着。
一颗自由的灵魂。从她那里读出了乡土中国的变迁、几许乡愁的感同身受和告别故乡的颠沛流离。《我是范雨素》朴实乐观、温暖有爱的文字,带着泥土的味道,有如一汪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在工业社会,自由的灵魂和坚强的意志,简直就是奢侈品。人们似乎变成了冰冷的机器的一部分,能在闲暇时间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对话,反思孤寂的生活状态,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情怀润透心灵,让灵魂安家,这实属难得。虽然物质贫穷,但是范雨素们内心成熟,生活中永远有诗和远方。
网络文艺创作的生命源于朴实的生活,因其真实而触及心灵,因其批判而深刻。范雨素用文学征服了万千读者,她的“作家梦”逆袭成功似乎指日可待。对底层民众而言,无不期盼着咸鱼翻身,拥有获得感,这期间会很长很痛苦。《我是范雨素》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必然会激励着他们为梦想拼搏。用“精彩作为”唤起大众的支持,或许是对“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最好诠释。 【作者简介】高伟,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作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