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香港到上海,不做鸡血虎妈,我只选择阅读和陪伴

 颐源书屋 2017-05-12

  • 作者: Ella Bee/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这几天在朋友圈和家长群里被刷屏的先是上海幼升小的面试,在私立小学外焦虑着,或怕孩子通不过面试,或怕自己通不过面试。而今年又增加了新的焦虑,两所学校发给家长的逻辑试题和奇葩传闻“胖家长的孩子不录取”的截图传遍了朋友圈,真真假假,多多少少地将唯恐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推波逐澜地引向了准家长,甚至演化成了丁客们的庆幸。继而,一篇讲香港家庭疯狂应对幼升小的名为《香港“幼升小”竞争激烈程度让上海小巫见大巫!》又成功破了10万 ,凭生动的香港虎妈牛娃以及有图有真相奔忙在各补习班、兴趣班、面试培训班的鸡血案例,又一次将话题推向高潮。



作为一个在香港报考六所录取率不超过5%的顶级双语私立小学,收到全部六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回到上海又被上中国际录取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妈,我被升学的,将要升学的,甚至还没生娃的父母们频频追问经验,我的回答是:香港也好,上海也好,毕然从来没上过培训班,我不做鸡血虎妈,对孩子,我们只做了阅读与陪伴。


香港家长的私家升学攻略


搬到香港时,毕然刚满两岁,我们随随便便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双语幼儿园。偶尔和周围的香港妈妈们聊起来,她们对于我还没准备到小学排队,甚至还没有打算做任何报考的功课,表达了毫不留情的友邦惊诧。一个大孩子已入学,小孩子刚6个月的妈妈非常善意而急切地把一个四十多行的excel文档发给了我,里面包含所有符合条件的几十间国际、双语、私立和顶尖官立小学的网址、报名表下载链接、招生时间、面试时间、优缺点、录取比例,甚至于附有关键日期提醒——可以将关键歩骤的截止时间同步到手机日历上。我对此叹为观止,后来发现这个攻略竟然是大多数家长的标配,只不过长短不同,繁简有别而已。我们当然借鉴了这些攻略,但同时我也深知像找工作一样,公司大小名气,和你干得开不开心,关系并不是很大,企业文化,个性才干匹配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口碑最好的学校不一定是对孩子最好,合适才是好。于是考量了中英文比例,办学理念与实践,教学方法,师生比例,课程方向后,我们选定六所学校,继续在周围同时报十多所学校的妈妈的惊?中淡定着。



小学面试千题集


到离孩子面试一年前,我们又被一轮面试培训班的广告轰炸。“5岁的孩子参加面试培训?”我语带嘲讽地和来孩子生日会的妈妈们说起。但惊?地发现,几乎人人都报了培训班,除了培训班当然还有兴趣班、家教、私教等等,交报名表时,骇然看见不少妈妈拿着一本厚如砖头的孩子profile,目测有各种证书、推荐信、照片、DVD、CD等。而当另外一个妈妈听我说没打算给孩子报任何培训班,兴趣班也是他有兴趣才去之后,又一次受到了惊吓,继而非常体贴地发给我一个50多页的word文档,各种小学各年份的考试题!从日常问答,讲故事,到家人介绍,范围之广,各种多样的活动和话题,匪夷所思。看上去跟本无法在几周内准备和练习。于是我也就只能弃之不用了。


我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于我相信,学校评估一个五岁的孩子,无非是看语言能力,基础的数学能力,沟通,专注力,与人合作和互动这些方面。而所有这一切的能力,我们从孩子一岁起,每天不间断地、认真地讲故事和从不缺席的陪伴和玩耍中,应该完全能够带给他。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细水长流的陪伴,鼓励和阅读的力量,超过很多急功近利的培训或刷题。



为什么是陪伴


对于注意力时间短,听不懂大道理的低龄儿童,家长在陪伴中的榜样有更实在的效果。家长在高质量陪伴中的关注、积极的回应、反馈和通过努力可以达成某种目标的成就感,是孩子持续喜欢做一件事的可内化的动力。把孩子外包给阿姨、老师或陪训班,并不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老师要同时面对十几个孩子,孩子在任何培训班,也不可能得到等同家长的关注、鼓励、理解和反馈,而尽早提供这种积极的安全感和“只要尝试,我可以做一些很棒事情”的自信,可以夯实孩子的信心和内在动力,进而可以帮助他在未来从容面对逐渐升级的学习或生活上的挑战。


我们约定,父母不可以同时不在家,于是两个经常要出差的人,几乎每周要坐下来核对,更改和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出差计划。七年来,孩子从来没有一晚上外包过给长辈或保姆;七年来,我们从来没有错过过毕然的生日、表演、活动、家长会或任何孩子觉得重要的时刻。


其实,孩子小时候,对什么是玩,什么是学习并没有一个清晰界线,很多的学习是通过玩来实现的。在颇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孩子对把球扔来扔去这种“玩”,和数字连线这种“学”,一样乐此不疲。反而是家长,一旦有了考学的压力,就开始控制玩的时间,强迫学习,或者用“玩”来奖励“学”,导致孩子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学习的紧张和不愉快,越来越多地喜欢单纯的,无拘无束的玩。而以物质或玩作为学习的奖励,会自然而然地给学习贴上“苦差”的标签,一旦奖励消失,孩子就不会再有持续的学习动力。



我讲你听、我教你背的方式是对大人最容易,同时也是对孩子最无聊的教育方式,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才是最难的,而要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这点,陪伴和玩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毕然的算术几乎完全来自于他用滑板车开的“冰淇淋小店”的加减游戏;毕然了解和掌握游戏规则,则是在一次次不同的棋局中习得;和我们一起搭几个小时的乐高,让他学会了跟随歩骤以及专注;热衷连线的他画了十几本的恐龙、天体、动物、城市、交通工具、世界地图连线,相关词语和知识自然了然于胸;他在家里开了餐厅,画了logo,设计了菜单,帮大家点菜,上菜;他的观察力,在我们一次次翻图卡记位置的小游戏里不断加强。所以当这些题目在面试里出现时,他高高兴兴地玩着完成了,回来跟我说面试就是玩。


为什么阅读


  • 「语言能力」

阅读对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说,你们是双语家庭,语言当然不是问题。其实不然,汉语母语家庭也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语文好或者中文表达好。书里的对话,词汇量,提及的事物,远远大于我们日常的家庭生活,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也提供了多样性,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的表达方式。


英语是一种发音表记的语言,长期的听下来,语感,语法,习惯用法和发音完全可以无师自通,一但掌握了这些,再把单词拼出来,句子写下来也就变得很容易。


而汉字,对于孩子就是一些图画,二岁起,给毕然念绘本时我会指着字念,到了三岁,出街时他已经认识大部分路牌上的字。从来没有刻意一个个地教过他汉字,但凭着一起看过的几百本绘本,毕然到五岁时,已经认识上千的汉字。


  • 「好奇心养成」

从毕然八个月的时候起,每晚就有至少三本的“听书时间”,从未间断过,可以说,阅读为孩子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从这里带领他们去了解更多更有趣的东西,而书里这些超出日常生活的事物,会逐渐变成孩子阅读,学习或旅行的源动力。毕然从看“丁丁历险记”,到研究地图,到参与家庭旅行计划,完全无缝连接;从“法布尔昆虫记”开始,克服了对野外丛林的恐惧,穿越热带雨林,只为“找些虫子”;从“苏斯博士”认识到语言的节奏之美,经常性地讲一些押韵,像诗文一样的句子。


  • 提高专注力,养成阅读习惯

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力时间很短,一般只能专注于少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乐高、游戏、看绘本等,之后可能是动画片、手机、iPad、电子游戏。就像惯辣的再吃清淡的不过瘾一样,当孩子接触到强刺激的电子游戏iPad之后,很难再回到寡淡的简单游戏或阅读当中,所以在早期,趁他还没接触过强刺激游戏之前领略到阅读的乐趣,一旦先入为主,形成习惯,就比较难被后来者颠覆。就如同品味过食物原味之精美,就不大容易被各种香料味精征服一样。毕然到现在,有iPad的冲击,仍然可以不被打扰地每天看上半小时一小时的书。



有妈妈听了我的观点后,说:你别高兴得太早了,到四五年级再看吧!的确,未来会怎样,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学习是终身的,过早引入考试和压力不免让孩子心生厌倦甚至抗拒,早教不一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厌学的孩子,一定会输在起跑线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