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古中医的美︱放血疗法浅谈及病例分享

 任之堂膏药老铺 2017-05-12

发现古中医的美

(1)


我们是一群热爱中医的人

在我们追寻古中医的足迹里

我们发现

圆运动是那么的流畅

八卦是那么的迷人

阴阳平衡是那么的和谐


中医带给我们的

不仅仅只有治疗时候的速效

还有

让我们重新去认知生命的规律

让我们重新去思考人体与宇宙的关系


中医

让我们对大自然再度充满了敬畏感

让我们对先贤的智慧

充满了崇敬


我只想和你一起

发现古中医的美

第一季


2017年5月,是我们推出《发现古中医的美》的第一季,我们邀请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针灸部主任  王舰与我们分享《放血疗法浅谈及病例分享》。

专家简介


福建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针灸学会康复分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委员

擅长子午流注、太极内功、董氏奇穴、内功整脊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疑难病症调理。


课程


使用放血疗法时,应该如何选取位置?选择什么材质的针具进行放血呢?如何在身体合适的部位选择放血点?


不同患者使用放血疗法后,黑色的、红色的血液代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如何通过血液颜色辨别他的身体情况?


采用放血疗法的时候,为什么需要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


王先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了放血疗法应用在皮肤病等病症上的临床故事。


1


放血的体位

一般来说,如果是下肢放血,就采取站立位。


如何寻找放血淤络? 

患者躯体上如果淤络过多,首选最大、最粗的淤络,或是寻找最早产生淤络的地方。 

  

放血的工具

三棱针太粗了,建议采用一次性的采血针。


2


每次放血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要带上一次性的手套,另外,要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压力太大,导致血液喷射出来,到医生身上来,避免脸凑近患者。


辨别血色

深红色——一般是热证、中暑

乌红色——一般是伤(外伤或者内伤)

淤血——积聚于经络

恶血——集聚于脏腑

淡黄色的血——说明局部湿气较重


血液如果不易凝结,是血虚。

容易凝结,是痰湿。

出血缓慢,是气血不足。

出血急促,代表邪热过多。


给患者放血时,忌讳放血太多。


放血疗法小知识


《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本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


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放血疗法的功效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


禁忌和注意事项


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


4.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5. 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6.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7.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