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老的风景 沉浮四百年 品味那年画的味道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12

提及天津杨柳青,对于年长一点的人来说,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的年画。如果你不知道杨柳青,那么你一定见过手抱金鱼的胖娃娃的形象,这就是杨柳青的经典之作。“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冯骥才曾经说过:“杨柳青是片神奇的土地!”现在的杨柳青明清街是一条仿古的步行街,卖年画、泥人、剪纸、文玩的店比比皆是。因为这里的年画最为出名,因此这里几乎每家店铺都有年画出售,但坚持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年画的店铺已然不多,“玉成号画庄”就是其中一家。

“玉成号画庄”隐居在一处小巷内。之所以称之为隐居,是因为这里远离杨柳青步行街游客很少,且不容易发现。即便你步至它门前也很容易和它擦肩而过。然而这里却有着一位守护者一门传统技艺的老人,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在提到杨柳青的年画时,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老一辈,无论远远近近都知道,而到八零后、九零后的人却是知之甚少了。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公元1368年—1944年),产生于元末明初,至明永乐年间,全称为“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是中国天津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起源于现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地区,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漕运的兴起使得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集散地,杨柳青年画随即兴起。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杨柳青年画继承宋代和元代的绘画传统并采纳明代的木刻版画等工艺美术形式,结合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等方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抗日战争时期损失惨重。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是一种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木版彩绘年画珍品。

玉成号画庄创建于1926年,是由霍庆顺的父亲霍玉棠和另一位老艺人韩春荣共同创办的。霍庆顺听父亲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对杨柳青年画进行抢救、搜集、挖掘和整理,这才让杨柳青年画又获得了新生。杨柳青年画的转机出现在1953年,那年中央来了个女领导,叫李静森。她一下车就走街串巷的四处打听杨柳青年画的下落,当她从一位老人那里得知霍家开了个画铺时,直接就奔霍家来了。当时霍玉堂和几位老人正在院子里热火朝天的印着画,如获至宝的李静森详细的了解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与现状,并嘱咐霍玉堂,“这个画铺千万不能散!把老艺人重新组织起来,有什么困难尽管提,政府尽量满足”。

霍玉堂备受鼓舞,毕竟以当时杨柳青年画的处境已十分艰难,能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实在是一件高兴的事。霍玉堂说:现在比较缺钱和一些纸张。李静森走后几天就给老艺人们寄来了纸张和500元钱,要知道在那个年代,500元可是个天文数字啊。霍玉堂非常的感动。1956年,老艺人们又在政府支持下成立“杨柳青画业合作社”,那时候小小的四合院里门庭若市,全国各界人士都来这里参观。“那时候中苏友好,还有苏联人来家里看年画呢。”霍庆顺回忆说。

在年画堆里长起来的霍庆顺是家里的长子,耳濡目染也学了点年画制作的皮毛。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霍庆顺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幅年画作品。“画完之后我马上拿给老艺人们看,他们都夸我,可把我乐坏了,我照着大人的模样也弄了个天杆地杆,挂里屋墙上。

这是人生第一次自我欣赏。其实尽管看着霍庆顺天天围着年画转,霍玉棠却从不愿儿女受这份苦。”霍玉棠曾对子女说,“要想挣大钱,不要干年画。”霍庆顺的一次“顽皮”之举,让父亲改变了态度。有一天霍庆顺发现父亲刷画刷到一半就出门了,霍庆顺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刷了起来。

时不多久父亲回来之后竟然没发现。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天,父亲才开始琢磨,这剩下的一半是谁刷的,把院里的人问了个遍,最后找到了霍庆顺。霍庆顺一看事情败露了,正闭着眼等着挨板子呢。没想到父亲一边笑一边说,“你这孩子是干年画的材料,以后我来教你吧,以后你要好好的学”。父亲的鼓励至今还在霍庆顺耳边。

如今霍庆顺的二儿子霍树青也子承父业,和他一同经营着这家“玉成号画庄”。“对我的下一代,我和父亲的观念是一致的,我不强迫他们干这行,但我会引导他们入这个门,让他们自己去悟,如果对年画感兴趣那就是好事,不感兴趣再怎么强迫也没用。”让霍庆顺欣慰的是,霍树青已经接下了杨柳青年画第七代传人的担子,在年画制作上已经小有建树。

杨柳青年画的作品内容饶有情趣,人物造型优美,线描流畅精细,这一切都得助于一整套严谨的制作工艺。一幅年画作品实际通过出稿、刻板、印刷、彩绘、装裱五步工艺才完成制作,一环套一环,缺一不可。杨柳青年画第一个步骤是出稿,即设计样图,这跟画家创作差不多。然后是要将设计好的样品转移到木板上,形成木刻雕版,这属于木版画的范畴。这道工序在整个流程中是相对复杂的,木版取材于既软又硬的杜梨木,软,是说适合雕刻;硬,是说厚实耐摔耐磕碰。刚砍伐的杜梨木,晾1年左右,方可刨平用作木版。将样图用墨拓到木板上,等线条渗透,再抹上一层胶,撒上锯末,将纸剔除。这才可以进行雕刻。木版是作坊的魂呀,一幅幅年画全依赖这一块块木版印刷出来,霍老师家因为是世家,所以大部分版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他们家最老的一块版都160年了,至今还在印刷。

后面的工序是印刷,就是北宋毕昇先生发明的最原始活字印刷术。宣纸,仍旧是最好的载体。彩绘,就是给已经印刷成形的轮廓水彩上色。颜色的选择与搭配,水彩渲染的浓淡,着色的顺序都有着非常多的讲究。木版年画是非常注重“透亮”的。所谓的透亮,就是木版印刷的线条痕迹不能被所色彩覆盖,否则就不能说是木版年画。

装裱就是将完成好的年画作品用纸覆托于书画背面,再用绫、绢或纸镶边,然后用复背纸复背,装轴后利于保存及悬挂。总之,杨柳青年画从出稿、雕刻、印刷、装裱的每一道工序,都可穷尽一生去学习。

以这样繁琐的工艺完成一幅杨柳青年画成品率达到70%已是相当高了。然而,在今天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中,想模仿杨柳青年画简直是易如反掌。不说远的,就说眼前的这条杨柳青步行街上,销售的年画基本上都是机器印刷的。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霍老师坚持继续制作传统工艺年画作品的同时,还肩负着发扬推广这项文化遗产的使命霍老师说,他的技艺完全开放,没有保密,也不限于家族范围。

如今的霍庆顺除了经营着画庄,还在杨柳青年画馆担任讲解员,有时还得去中小学授课,忙得不可开交。“虽然比退休前忙多了,但我觉得这是身为年画世家人的责任,年画文化不是我个人的,它是大家共同的财富,对每个天津人来讲,都有你一份。”霍庆顺说。

欢迎关注职业摄影师刘杰,每星期一、三、五定期向您展示视觉特刊!

刘 杰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