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第一才女'

 wunianyi 2017-05-12

历史上的今天: 公元1155年5月12日(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在杭州旅居中病逝,终年71岁。

*******************************************

(一)李清照的相貌

宋朝服饰装扮的李清照画像,相传其时31岁。



有关李清照画像的一段文字:


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新秋,赵明诚题 “易安居士三十一岁照 ”,云: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

《易安居士画像》及赵明诚题词,近人多判其伪。但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二期吴金娣《有关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一份珍贵资料》一文介绍: 上海博物馆藏《欧阳集(集古录)跋尾》赵明诚墨迹与《画像》题词墨迹相比较,许多字的字形结构与运笔都甚相似。以此该文认为《画像》题词确为赵明诚的手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的封面。

何谓归来堂?


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秋,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 归来堂 ”,取意于陶渊明《归去来兮》。其时,曾对清照极为称赏文学家晁补之与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同以党籍罢官归隐,自号“归来之”。晁补之在故乡缗城(今山东金乡)修“归去来”,园中的堂、亭、轩皆以《归去来兮》中之词语名(见晁补之《归来子名缗城所居记》。

李清照、赵明诚以 “归来堂” 名其书房,盖出于对晁补之的仰慕,步其后而模仿之。《归去来兮》中有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句,清照自号 “易安居士”,当亦取其中之雅意。

位于山东省青州市的李清照纪念祠 “归来堂 ”。

这是具有典型的明朝服饰装扮特征的李清照画像,疑为后人所仿作。

点绛唇

李清照(后人想象中)少女时的画像。

李清照(后人想象中)青年时的画像。


现代工笔画作品中,这是在形象气质上与李清照三十一岁时的线描画像最为接近的一幅作品。

武陵春

元(朝)人李清照《茶蘼春去》小影。

*******************************************

(二)李清照早年的小资生活


李清照,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章丘区)人。她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3月13日),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济南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亦能赋诗填词。李清照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这是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 “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拜林冢下。”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 (据王灼《碧鸡漫志》)。


当时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对其大力称赞。据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 “ 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


《说郛》第四十大卷引《瑞桂堂暇录》称李清照 “ 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州可谈》别本卷中称她 “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

《清明上河图》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今河南开封),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的词《如梦令》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 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 (据《尧山堂外记》卷五十四)。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梦令》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棠,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子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绰号 “李三瘦”


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词国皇后李清照

*******************************************

(三)李清照的流亡生活

1.靖康之耻


多愁逢乱世,善感遇坎坷。

半生付流浪,一生多颠簸。

金国灭辽、北宋示意图。

连环画册《岳飞传》。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强悍的金兵攻破北宋国都汴京城,砸烂了宋王朝的琼楼玉宇,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 “靖康之变”。

宋徽宗赵佶的画像。 

宋钦宗赵桓的画像。

连环画册《岳飞传》。

宋高宗赵构,宋徽宗的第九子。

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建康(今南京),南下奔丧。八月起任建康知府,亦兼江东经制副使。李清照随后押运16车书籍器物在兵荒马乱中,于第二年也就是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春辗转抵达建康。

--------------------------------------------------------------------

2.夏日绝句

图为明朝的南京城墙。


不久,建康(今南京)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斟乱,而是孤身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


叛乱被平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临阵脱逃感到羞耻,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己经一去不复返了,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公元1128年,他们夫妇向江西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言。行至乌江(今安徽和县),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今天的乌江水……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自刎乌江图。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羞愧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公元1129年,赵明诚病卒于建康,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也就此落幕。

--------------------------------------------------------------------

3.八咏楼

   

绍兴元年(公元1130年),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通敌之罪,灾难接锺而来。身体赢弱的李清照想捐出家中所有铜器等物,以洗清罪名。便追随宋高宗的逃亡路线,辗转流亡在越州、四明、杭州等地。

在李清照辗转飘泊浙江金华期间,作者登上八咏楼,面对破碎的山河,感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愤然作诗曰: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浙江金华八咏楼。

浙江金华八咏楼。

--------------------------------------------------------------------

4.血泪寄山河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此时的李清照是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闻讯十分激动,满腔愁绪顿然化作希望豪情,便作长诗相赠: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送韩肖胄胡松年出使金国》


译文:

自从南渡没几年,己经变成流浪人,与流亡逃难的人在一起倍加思念家乡的一切。

虽然身在杭州而心系被金人占领的故乡,愿将自己的血泪寄托给山河,愿为收复故土抛洒一腔热血而在所不辞。

南宋与金国对峙示意图。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谈妥,双方达成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息兵罢战。

李清照晚年所处的时局


诗写断肠泪,词谱离恨歌。

夜读梧桐雨,凄凄泪如梭。

********************************************

(四)李清照的婚姻生活

1.琴瑟和弦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 - 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 “余建中辛己,始归赵氏。” 当时李清照之父李非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新婚后的夫妻二人生活,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快乐。


每逢赵明城休假时,二人便去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妻 “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 “自谓葛天氐之民也一”。


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线20万文。他俩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由于财力所限、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


南唐花鸟画家徐熙的《玉堂富贵图》,轴绢本112.5厘米x38.3厘米。



《玉堂富贵图》赏析:

牡丹花常被称为富贵花,它是花中之王。自唐代以来,牡丹就成了民间所爱的、画家常写的花卉了。牡丹与白头翁(鸟名)画在一起,就叫做“富贵白头”。徐熙将牡丹与玉兰、海棠相配,因此得名《玉堂富贵图》。

该图中牡丹、玉兰、海棠、杜鹃布满全幅,最后还用石青衬地。枝叶花鸟,用墨笔勾出轮廓,然后敷以彩色,湖石下还绘了一只羽毛华丽的野禽。

这种满纸点染,不留空隙的画法,显然是受到了佛教艺术影响。此画以淡墨勾线,造型生动,以淡彩敷色,给人以超逸清雅之感,从中不难看出徐熙的功力。

李清照与赵明诚爱情的'结晶'

--------------------------------------------------------------------

2.遇人不淑

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 - 张汝舟。

赵明诚死后,他的侍妾云卷走了赵家所有的家当离开了。个性开放的李清照也忍受不住凄凉,匆匆再嫁与张汝舟,她看中张汝舟的职位和他好看的外表,希望自己后半生能有个依靠,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疼爱自己。


但是婚后仅仅两三个月时间,李清照就和张汝舟闹翻了。她很快就发现,张汝舟喜欢的不是她这个人,对于她得意的才华也不在乎,与她结婚根本目的就是要得到她手中仅存的文物。张汝舟对她拳打脚踢,施以暴力,令她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李清照始终不愿意着被人束缚的日子,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要与张汝舟离婚!离婚之后,她依然无家可归,身边也无儿女,只能再次寄居在弟弟家,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在中国封建传统观念中,甚至在目前一些偏远的落后地区,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后,就算夫妻感情再不好,就算遭受到家庭暴力,做妻子的都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在古代社会,有几个女子敢说: 我要与丈夫离婚?


但是李清照却在再嫁后才仅仅一百多天,就用告状的方式提出离婚!宋代法律明确规定,妻子不能主动提出离婚,即便提出离婚,也必须由男方写出休书,离婚方能升效。如果只是女方单方面想离婚,那是不会被批准的。李清照很聪明,她举报第二任丈夫科举时作弊的详细经过,结果就像史书所述: 张汝舟被治罪,李清照也受到牵连,坐牢九天。从这段经历可以出李清照绝不是软弱可欺的人。

--------------------------------------------------------------------

3.孤独终老


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寄居人下,苟延残喘。

国破家亡,半壁河山,寻寻觅觅,愁上心头。
                            晚年李清照的生活


李清照的晚年是十分悲惨凄苦的。自从渣男张汝舟被 “编管” 柳州后再没人打搅她,一直独自默默无闻地过着清贫苦闷的生活。据说她经常出入茶馆,为卖唱的民女填写一些小词,不取费用,和民女同唱同乐。直到71岁那年在杭州旅居中寂寞地死去。

*******************************************

(五)后世的纪念

李清照在山东章丘纪念馆。

点绛唇-追思李清照

梁筱荃

到访山东,归来堂韵思清照。
境幽依旧,纤手诗词妙。
千古流今,点缀花枝俏。
昔年远,虽少欢笑,却留俊才松梅茂。

2017-4-24于济南


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81年推出的一部人物传记影片《李清照》,由谢芳主演。该片以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她悲欢离合的传奇一生,其中一些故事情节为艺术虚构。

*******************************************

(六)李清照对文坛的影响


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的婉约词宗,以词著名,兼攻诗文,并著有词论,词风独成一家。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社会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李清照爱国思想,她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也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李清照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她还跳出个人闺中生活,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光辉典范,特别是对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现实角度认识李清照爱国思想,能深刻地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光耀文坛,光照后世!

********************************************

根据相关资料收集整理,部分图片采自网络。2017年5月9日再稿于津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