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质元概述

 任金平 2017-05-12


中国道医


质元概述
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修身修真界的道医学,以一炁含三的太极阴阳学说解析生命,始终不离人体内体元的神、质元的炁、物元的精三宝进行系统性的论证。

  

道医学秉承道学的慧观和智观学说和方法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了生命的本质和根源,认识了人的生命是由有质无形的“性体系统”和有质有形的“命体系统”,两大部分相结合而组成生命——性命。性命一词,所指的是生命的水质真境;神形一词,则是指生命的一般现象。其中存在着层级的差异性和深度的区别性。生命是虚与实的复合体,彼此不可分离,发生分离就是生命的终结。而且虚无中的体元系统是生命的主宰,物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质元是健康活力的保征。


因而诞生了性命学说和性命再造学说(修身守一学说、金丹学说)。道医学运用太极模式解析生命的命体系统和性体系统,类似于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原理。太极图中的“白”象喻生命中的命体系统,生命中的显、实、有全部囊括于其中;太极图中的“黑”象喻生命中的性体系统,生命中的隐、虚、无全部囊括在其内。太极弦线的阳侧又包含着具有显、实、有特征的体源、物源、质源三大生命基本结构,简称三源系统,这就是生命的命体系统;太极弦线的阴侧又包含着具有隐、虚、无特性的体元、物元、质元三大生命基本结构,简称三元系统,这就是生命的性体系统。这个一性一命,一阴一阳,隐显三元(源)完美的结合构成的整体,才使生命具有活力和生气。这个生命太极图的解体,也就是性与命的分离和生命的终结。道医学遵循老子《德道经》中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的教导研究生命科学,解析这个太极结构模式,对人类生命的命体系统,要求我们做到“知”;而对性体系统则要求我们做到“守”。这个“知”和“守”,将道医学研究生命的方法论和主次,泾渭分明地作为原则提出。太极图中黑内的质元、物元和体元,这三元虽然是暂时不可肉眼见到的隐、虚、无态物质,但却是生命的根本所在,这些“软件”才是生命的真主宰。只有牢牢持守住它们才是把握了生命的根本。

    

道医高度重视对太极图“黑”境中三元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其中由德化生,有质无形的质元物质——炁,就是道医学所研究的重点之一。道医学研究生命中的隐态三元,从而构成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


在三元生理学中,德性质元的炁是生命最基础的根本物质,是生命的源头活水。这一点在传统中医学中也同样突出地表现着,只是在现代中医学中才逐步淡化了对它的认识。在人体生命中,一隐一显、一虚 一实的两大质元性物质,最为重要。这就是炁和血。《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也说:“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炁行则血行,炁滞则血止,炁是血行的源动力,也是生命的源动力。本章重点探讨生命的质元物质“炁”,由于物元和体元是更深层次的生命物质,我们将在修真学中专门阐释。

    

现代医学在飞速发展和全面细化深入。但是这些医学科学的研究都还暂时局限在“命体系统”的显、实、有的可观性形态框架之中,研究的只是有质有形,并没有能够进入性命两大系统中的“性体系统”内,未能窥见有质无形的三元系统。还是长期局限在太极图的“百”境之中,只是单纯“知白”的深化和进步,并没有跨越或者突破太极弦线的阻隔作用力,未能真实进入太极图的“黑境”之中,去“守”住那个生命三元的根本源头。只把握住了命体系统的三源物质而丢弃了性体系统内的三元物质,这也就是人类暂时还难以达到真正健康的根本原因所在。

    

修真者和道医学实践者以及研究生命科学者需知,性与命是一对复合的阴阳,一隐一显,一虚一实,共同组成完整的生命,生命体上 的经络现象,和尸体上的经络消失,其实也就无情地证明着这一生命的真理。三元(源)多维立体沦,有助于对人体生命科学和佛、道性命双修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道为宇宙本源,道本虚无,《云笈七签· 道教三洞宗元》中说:“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成三炁,又从三炁变生三才,三才既滋,万物斯备。”大道始初,发生乎一炁,一炁分为玄、元、始三炁。此三炁乃宇宙之本源,是化生天地万物之基本单元。道生德 一之炁而有质无形,德一的有质无形生有质有形,一炁含三,一炁生而分三元。三元是化生万物的隐显同体的立体基本物质,是万物成形之源。三元(源)各具阴阳属性,各自存在于不同时空之中,呈多维空间存在,三元(源)组成万物呈全息立体性,构成不同个体,修真界的道医学以此三元和三源,研究动植众生,宇宙万物。

    

老了《德道经》第五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体生命和万物众生由此“三”而生成,存在于后天。人乃万物之灵,道不弃人而以德性显法于世间,促人修养道德.性命双修,直趋大道。然而德性的性命双修,复返先天,回归自然,则必然由此“三”而来,复由此“三”而逆返,朴归于二,脱归于一,度化于“○”中,回归于自然大道。

    

修真界的道医学以三元(源)学说为基础,探讨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理论,指导生命再造工程学中的道德修养和性命双修实践。人体一小宇宙,是自然大道的全息复制,是大宇宙的全息缩影,三中有二,二本禀一,一生于道○。每个人的心灵中皆具佛性、道根,人人皆有真我本性,本米就在○中,乘德一而来,演化为三,只因离道失德而本性蒙尘,去性从心,去心从脑,难以复返重归于道,道德修养,性命双修,其实就足逆三而返,是为修真回返之法。修真回返必需知三、识三、修三、炼三,在此“三”中“知其白、守其黑”明理知法,明心见性,减修实证,复归德性纯朴,方可“朴归于二”。何为朴?证人基因,“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使五德俱足,志大心空,心无凡俗,身无浊累,身心清静为“朴”。此朴至简亦至难,难在立志、坚志、恒志,修持德善,难在修心、空心、无心,涤尽阴我。

    

朴归于二者,一阴一阳乃至简而朴素的法理。阴阳,本出于太极,前人云:太极判而两仪立,两仪分阴阳,乾坤定宇宙,也就是喻比天地,为什么不言天地之名,而言乾坤呢,前人贵其用而不贵其体,乾坤也分为阴阳属性,乾阳而坤阴。大地也就是乾坤,乾坤即分为阴阳,阴阳构成一太极。太极本无极,炁分而成,以太极言之,则形容天地,以易言之,则名为乾坤,以道言之,则称为阴阳,如果以人身言之,天地可喻之形体;乾坤可比拟性命;阴阳可释之于神炁。如果以法象言之,则可喻天龙地虎,乾马坤牛。如果以金丹之道言之,天喻为鼎,地喻为炉,乾金坤土。阴阳散而言之可喻万物,形成种种异名,合而言之,只是极其简朴的一阴一阳,阴阳果能合二为一,则是逆聚为太极未判,以此理涵养道德,性命双修,遍历法盘,则能成道。所以前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

  

脱归于一,脱者,三元(源)尽化为先天,心灵淳德,明心见性,超凡脱俗,历遍法盘,脱离阴阳制约,阴尽阳纯,三元现本色,性命达全真。一者,德一完整,真正至元纯阳一炁,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

    

度化于○中,○即是道。○即是佛,佛道同源一理。老子《德道经》第六十九章云:“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此乃慧观、超字观,趟大宇宙上之所见。度化于其中,进入此境地之谓。度者乃自度,分为体元、质元、物元三元合一之自度,此乃隐态三元合一之度,亦名金丹法中的“长生飞仙”。上乘者乃体源(元)、质源(元)、物源(元),三源(元)合一,显隐源(元)合一,性命同德一,圆融归道○。亦名守一法中的“守形却老”,实现“上与造物者游”(《庄子·知北游》)。化者,乃是一种自修待接引而溶于○中,化属于自性之质元溶于○中之化,因其缺乏隐态物元组织结构和全息体元:所以没有全息整体独立性,而处于○中的一种质化之境界,度与化的根本差别就在于此。

    

修真的道医组织生理学中的质元(源)类,在隐、虚、无态部分包括多层次质元的炁性类物质,多层次质元的光性类物质,多层次质元的音性类物质。与隐态相对应的显态类质源性物质,包括血液、淋巴液、神经递质、脑脊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等全部体液。

    

质元(源)类物质,是生命隐显活动的质性能源,在性命双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性命之本。其中的隐、无、虚态的质元物质,是佛家、道家修证者实现“死而不亡”,体元全息性体永生于多维空问的物质基础。也是道德修养,性命双修,实现“性命同德归道”大成境界的关键性、根本性物质。

        

质元(源)类物质中的隐、无、虚态的质元性物质,内容丰富,而且层次分明,前人对炁、光、音,在慧观中作过大量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史料,散见于各类文章记述之中,对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和指导修真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当很好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本章节根据初真修证阶段应掌握的道医学内容范围和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将《修真质元生理学》中的部分内容提出来进行探讨,重点对隐态质元(源)的“炁”进行研究介绍。光类、音类质元

(源)性物质的研究则纳入正式教学资料中进行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