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日报:工匠精神“树”起来

 指间飞歌 2017-05-12

农民日报:工匠精神“树”起来

 

一片荒山一种树,一份执着一份情,山多绿色民多收。这是徐培英、王双亮、孙明华等依靠种树成就一番事业的经历。在能种树的背后,我们更应看到他们的术业专攻。

三个人虽然种树经历是相同的,但他们的人生经历、成长年代不同。徐培英是“85”后新农人,孙明华是纪检战线的退休干部,孙明华是在任的村支书。他们都有一个特质,就是爱钻研,追求精于技术,很多时候会给人固执的印象。“固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执着”与“毅力”。也正是对种“树”的“固执”,注定他们术业有专攻。

徐培英为了琢磨怎样让刚种上的苗木别受旱吃不下饭,跟着来选苗的博士生学习如何选苗。王双亮在黄土窝窝里种出了双季槐,并为打造双季槐产业链不懈努力。孙明华生在黄河滩区的贫困中,硬生生的在荒滩荒地上种出了不一样的“红”。

我国著名小麦育种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曾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智慧有限,一生能做的事情有限,如果能集中精力和时间做成一两件对社会真正有益的事情,那就不错了。

大道如是,“植”场里也需要这样的精神,这份专业和执著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还包含着精益求精、严谨、耐心。特别是对于新农人,如果仅仅以“玩”农业的心态、只追求“炫”的感觉,还是不要搞农业的好。如果选择了做新农人,就要抱定执着干好一两件事的信念,善于钻研,固执坚守,脚踏实地,心在田地,才会成就自己,才会带富一方乡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