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和清教授:再不发声,我就要憋屈死了!

 聖丹斯諾言 2017-05-12


作者:张和清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

中山大学MSW(社会工作硕士)中心主任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专家委员会主任



来源:中大社工专业发展关注组


张和清教授的话

我之所以实名实职撰写此文,是期望对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做出一个小小的个人总结和历史交代。看到蔡禾教授的回应,深切同理到“爱之深,憾之切!”作为九年前被蔡禾、罗观翠和贺立平教授召唤,放弃一切,义无反顾加盟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中山大学社工人(我的身份认同),必须从几个自己心目中的社工事实,谈谈个人的看法。 

再不发声,就要憋屈死了!

——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停招事宜说起 

1

第一,来到中大,就被中山先生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笃行”所感染和内化,因此,从一开始我就认定自己作为一名社工老师,中国第一届社会工作硕士班的学员,我来对了地方!因为中大校训告诉我再高深的学问最后都要落地生根,都要落实到推动社会公正的行动中,要向中山先生那样为“三民主义”而奋斗!九年来,在社人院博学、践行的学术氛围中,我和社工专业的师生走上了一条知行合一的专业化与本土化道路。
 

往事历历在目,仅仅简述两个中大社工本科学生践行校训的故事,就足以说明作为一名中大社工专业的老师有多么光荣
 

首先的故事是刚来社工专业的时候,我被安排在一栋红楼里办公,有机会与罗观翠教授的团队近距离接触。那段时间,随时看到罗观翠、李昺伟、梁镗烈等香港老师带着一帮社工本科学生讨论,他们每天进进出出,非常忙碌。正是那段时间我熟悉了刘念、王军芳、廖焕标等本科学生……直到后来看过罗老师带领中大本科同学社工创业的故事,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广州社工(可能是广东乃至全国)的专业实务就是在这栋红楼里酝酿产生的……实践证明,正是中大社工本科师生的身体力行,开启了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先河。 

 

今天“启创”、“青年地带”等成为中国社工发展的品牌和榜样。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贺立平教授带领学生创办的“中大社工”品牌,张和清教授带领学生创办的“绿耕”品牌,朱健刚教授带领学生创办的“公益慈善”品牌,都是中大社工专业对中国社会建设所做的贡献,难道这不正是以专业理论与实践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吗?!难道我们在社会民生领域的专业成就不能与“飞天下海”等量齐观吗?!

罗观翠教授与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合影

张和清教授在绿耕湖南通道项目点与村民同乐

贺立平副教授与中大社工服务中心全体员工合影

第二个故事是中大社工专业师生对中国灾害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所做的贡献,大家用行动践行着中山校训。众多周知,当年在广州映秀社工站的项目中,中大的专业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用行动诠释了专业的尊严。此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使我倍感骄傲!
 

2013年7月13日一条《赴川调研失联30余小时,14名中大师生》的消息震惊了许多人。原来是中大社人院师生深入汶川最边远的草坡乡中大社工站进行专业实习时遭遇巨大泥石流滑坡灾害后失联。这批中大社工本科和研究生在危难时刻奋不顾身抢险救灾的故事感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当他们历经艰辛返回成都的当晚,我们一起吃饭,我建议曹盛刚和张星可以提前结束实习,也可以加入绿耕雅安灾后重建项目,重返灾区进行社工介入的评估研究,他们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后来,这两位本科学生以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带领四川农业大学社工学生访灾问苦,完成了两个村的灾后需求评估报告。这两份高质量的社区研究,成为绿耕灾害社会工作选点落地的专业依据……作为雅安项目的拓荒者之一,他们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开拓了雅安庙圷村灾后重建项目,使这个计划得以坚守至今。
 

从两位本科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中大社工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这不正是践行了中山先生“做大事,不做大官”的中大精神吗?!难道这样的本科学生还不具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

中大本科实习生到受灾农户家中了解情况

2


第二,在中大校训的激励下,十六年来中山大学社工人持守“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专业教育模式,逐步形成“社区为本、行动研究、社会实验”的专业教育品质。

首先,如果以中大社工培养的学生“不做社工”为由,从而否定专业存在的合法性,那也未免太目中无人了!

大家首先看看中大社工毕业生都在社工一线做什么?

 

其次,如果上述“一线”社工人才还不符合决策者心目中“领袖气质”的话,那么,中大社工培养出来一大批活跃于“二线”的社工人才应该得到高层的认同吧!正如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李敏兰会长所质疑的:“不知道大家怎么定义和理解专业对口的?学社工出来专业对口只能做一线社工吗?学社工出来的,在公务员系统中做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做残障康复管理组织的、做劳动人力资源管理执行的、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当领导工作的、在街道办事处从事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在福利院、精神病院、残障康复院做管理工作的,算不算社工专业出来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个人认为,有社工专业教育背景从事这些岗位的人,比其他专业毕业的绝对合适得多。当然我不否认,学社工大部分人是应该从事直接为人服务的职业。但是不能这样狭义的吧”。
 

值得欣喜的是,中大社工专业的毕业生除了扎根一线从事群众工作,还有许多优秀毕业生坚守“二线”,他们在社会管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工作教育等政策福利及其人才培养领域身居要职,从政策设计、决策执行、社会管理和社工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如下图):



如此多元化自下而上的社工人才培养环境及其成长模式,不正是符合中山大学为社会发展输送从“家”(一线)到“国”(二线)的领袖人才吗?!

 

 最后,中大社工坚守行动研究,研究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学术发表,还期望更好地指导社会实验,在社会实践和利益社群的过程中检验知识的价值和有效性,这不正是符合人文社会科学改造世界的根本宗旨吗?!

除此之外,对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性知识进行理论提升和归纳总结,然后再回归社工实务,进入新一轮的行动循环……得益于丰富田野的行动研究,中大社工老师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文章,出版著作(见图表):

3

第三,网络媒体海量的信息及其心声,蔡禾教授的鼓与呼,促使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良心,必须对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前世今生”做出个人的点滴交代,唯有如此才对得起前辈、同事、学生和千千万万热爱中大社工的用心出力者。

 

最近一次中大社会工作在职硕士面试的第一位考生是坐在轮椅上的产妇,当她被丈夫推进考场的一刹那,我的心被震住了,情不自禁地走过去接应她……我明白为了这一刻,她付出了太多心血;我更明白为了这一刻,她一定会坚守下去的!想起当初我来中大之前,蔡禾教授不厌其烦地回复我的邮件,第一次过来试讲也是他亲自陪同……感恩蔡老师及中大社会学所有老师的知遇之恩和鼎力相助:王宁教授从第一次见面至今对社工专业是无条件支持;周大鸣教授始终关心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王进、梁玉成、黎煕元教授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荐社工专业存活下去;万向东、任焰、黄晓星、谭兵、黄少宽等社会学兼职老师,他们在社工的年限比我都长,长年累月毫无怨言地上课、招生、答辩、带实习等,很多时候比专业老师都积极卖力……
 

这次专业的危机事件,我内心的委屈和压力巨大,但细读那篇《知耻而后勇》的警醒文章时,内心是有愧疚感和负罪感的,尤其看了蔡禾教授的回应,更是感到于心不忍。(可查看5月9日本公众号推送消息)


尽管蔡老师将事情的原委及其道理讲的再明白不过了,我还是想补充一些细节:

自从有了来自学校的专业危机感之后,我们想方设法让学校领导明白中大社工专业的历史脉络,国家发展社会工作的大政方针,中大社工专业在中国社工教育的历史及现实地位,过去十六年来中大社工专业对广东乃至全国社工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等。民政部社工司副司长、广东省民政厅长、中国社工教育协会会长等连续光临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学术大会,充分肯定中大社工专业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实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们向学校领导直接“喊话”,呼吁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继续为中国民生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遗憾的是校方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反应。



作为专业负责人,我不想成为历史的罪人,唯有拼命工作——在父亲弥留之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工作方向的重大课题申请(获批重点课题);承担省民政厅委托的“广东省社会工作十年发展”课题调研;牵头主持广东省民政厅“一把手”十三五重点工程“双百镇(街)社会工作服务五年计划”——连续五年安排资金3亿元,在粤东西北地区建设200个镇(街)社工服务站,开发1000个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孵化200个志愿服务组织,培育10000名志愿者,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在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实现全省(市区)社会工作试点工作全覆盖。这项中国迄今为止单项最大的社会民生及社会工作工程之所以委托中大社会工作专业提供设计、研究并进行专业督导,是因为中大社工拥有一流的人才,优良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务经验……但令人痛心的是这么重大的社会民生工程,都不入中大领导的“法眼”,充分体现“校方对专业的无知和无畏”(《中国经济导报》,2017.5.9)。


最令我不解的是在3月28日举办的校级本科教学评估大会上,专家组不仅表扬了社工专业的实务教学,还决定将“专业存留”问题提请学校组织更高级别的专家组论证后再最终做出决定。没想到,没过多久(5月5日),学院临时召开紧急会议,我们被突然告知社工本科将暂停招生,没有任何余地!于是,就有了社工老师的第一份帖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