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AY1|春上潮州去制茶

 温柔开心手 2017-05-12

淹没在青草中的茶树

潮州是岭南地区重要的茶文化发祥地,更是在茶界占有不低的分量。潮州凤凰单丛茶在岭南地区影响很广,据悉,凤凰单丛茶因凤凰山而得名,始创于明代,在清代已入全国茗茶之列。其品质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的美赞。

刚刚出锅的茶

单丛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需要一定的叶面成熟度,采制时间相对比较晚,而高山茶比低山茶更晚。

四月中旬,正是做茶的好时候,记者应邀来到潮州市凤凰镇官头輋村官头輋村位于粤东海拔近1500米的第一高峰,凤鸟髻山的半山腰。与茶农一起上山巡茶,感受单丛的岩韵。


山路回旋陡峭 山中乱石横生


4月19日,辗转3小时后,上午10:40,记者到达潮汕高铁站。前来接待的姜先生告诉记者,还需要经过两小时的车程,才能到达海拔838米高的官头輋村。

路边的不知名的野花

随着路程的推进,高楼大厦慢慢消失,城市的特征渐渐远去。一路花香,满目苍翠,偶见有鸟儿慵懒的飞过。

虽未闻茶香,但人已经沉醉在这山水之间。姜先生说,自己是湖北人,长大后来潮州打拼,起初自己是不喝茶的,但受当地浓郁的茶文化影响,如今是一日都离不得茶。

路的另一边就是悬崖

进入崇山中的盘旋公路后,整车人的气氛完全改变了。路面不仅狭窄,斜面坡度极大,而且转折弧度有时接近360°。总感觉车身有一半是悬挂在峭壁上的,记者充分体验了一把空中漂移那令人心惊胆战的快感。

沿途,我们偶遇了一群放养中的马,姜先生说,这路是近两年才通的,以往茶农卖茶,得先自己人力背下山才行,非常辛苦,可见每片茶叶都是来之不易。

被云雾缭绕的官头畲村

中午1:30,我们终于到了官头輋村,此时艳阳高照,空气非常清新,感觉肺部都干净了。

文华和他的大茶树

村落很小,远远望去,参差错落,白墙灰瓦,掩映在巨大的山石和茶林中。吃完迟来的中餐,此次行程的向导,厚淳茶行的老板文华,带着记者一行人前往茶山,看百年老树,采今年新芽。

山路,是敲碎山上的巨石铺就的

有松动的危险

对住在高山上的人来说,檐前屋后的茶,都是高山茶。而茶山,也就是屋后的山顶。通往山顶的路,是敲碎山上的巨石铺就的路,由不断行走的茶农,踩踏严实。

檐前屋后的茶树

山上的茶,是就着石头与石头缝隙中的泥土长出来的,有些甚至是破开石壁挤出来的。

茶山上,几步一景,每棵茶树表现都不同,有大有小,有高有矮,都是不同年段,不同的茶农,留下的杰作,这些茶树经过时间的锤炼,自成一态。

石头缝隙中长出来的茶树

石头缝隙中长出来的茶树

只有对某件事物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才能福至心灵,带动您味蕾上的感受。虽说喝的茶多了,对高山茶,会产生类似的体感,但说道“山韵”、“岩韵”,仍是没有确切的心里定义。

但今日看着这些岩缝中的茶树,一直朦朦胧胧的感觉瞬间清晰了。


山中天,孩儿面 说变就变


“你看,这一小块是锯朵仔,锯朵仔叶齿小、深、利,因为形似小铁锯而得名。山那边几颗上百年的老茶树是我的,那边……”文华一边走,一边为记者讲解。这么听着,我发现文华的茶树,似乎都不在一处,被分散的零零落落。

锯朵仔

这是一片已经嫁接几十年的据朵仔。

文华说,改革开放前,这些茶树都是国家、集体的,直到改革开放后,茶树和山头才被分配到个人头上了。

“分茶树的候,村子里大约有30户人家,现在翻倍成60多户了。茶树是按着树龄和品种来划分的,确保每家每户都有老茶树、奇种香,所以很散乱。”文华笑着道:“我们家也只有我知道所有的茶树在哪里,有时候采茶采到别家去也是有的。”

鸭屎香

  指着眼前一株叶色较深绿,叶片狭长的茶树,文华说,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鸭屎香”。

白叶

凹富后

乌种

宋种

  文华表示,你现在喝到的所有奇香品种的凤凰单丛茶,基本都是某棵母树的子子孙孙们。

“简而言之就是,以前凤凰山种的都是凤凰水仙,因为是由种子发育长大的,所以每一株都是不完全相同的。当茶树长到能做单株茶的时候(每做一锅茶,都需要一定的鲜叶量。),我们会挑选一些香气特别的茶树出来,扦插繁殖,或者嫁接,这样就能够得到同样香气特别的茶树了,然后根据不同的香型、叶型等进行命名。”文华玩笑道,要是我也能筛选出一株香气特别的茶树,那就出名了。

山中天气多变,风雨欲来

山中天气多变幻,寻茶的过程中,太阳、大风、阴天轮流着换了几遍了。远远的看见一片乌云飘过来,文华赶着回去收晒在太阳下的茶青。果不然,一会儿的功夫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记者一行人被淋了个透心凉。

湍急的雨水,记者一行变成落汤鸡

  文华说,茶农是看天吃饭,看茶做茶,阳光下的日晒萎凋,可以让鲜叶迅速失水,激发出更多的香气。“做茶最怕遇上下雨了,不管哪个阶段,只要鲜叶叶片沾上水,茶香就很难出来。”文华说,不同年份同一棵单株老树茶的价格可能相差到10倍左右,只有天(气候)、地(生态)、人(做工),三者都和谐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好茶。
  

采茶的大妈


在茶山上,最高的茶树有2-3层楼高,需要搭设脚手架才能采摘茶芽,几百年的大茶树也有3-4人高。需得5-6个人,一起采摘2-3个小时才行。

搭设脚手架才能采茶

几百年的大茶树需得5-6个人,一起采摘2-3个小时

采茶时,记者发现,茶山上活动着很多45岁左右的大妈们,她们用不同的家乡话进行交流。
  文华说,他们的茶叶只做春季这一遭,每年春季都要请采茶工来采摘鲜叶。将茶山全部开荒出来用来种茶的家庭,甚至要请上20多个人。因为茶叶不等人,时间一过,茶叶老了就没用了。

茶农与采茶工如一家人

文华说,现在的人工费,越来越贵了,而且越发没人干活了,他们村很多人家,都会跑去福建、海边去招采茶工。

“我家里那批采茶工们已经跟了我4年了,每天早上6:30出去,直到下午5:30结束一天的工作。去年是120元1天,对采茶工来说,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对茶农来说,是非常昂贵的人工费。看着每天流水一样的钱花出去,却还没有任何进项,还要祈祷着不要下雨,压力可不小。 


中小学生的 “采茶假”


官头輋村的每家厅堂里,都有一套工夫茶具,只要闲暇时,都要泡一壶好茶来喝。

每家每户都有功夫茶具

在官头輋村里采访的时候,看到一位小姑娘在非周末时间没去上学,而是以非常熟练的手法,帮着家里晒茶青。

放“采茶假”的小朋友

记者感觉非常奇怪,便上前询问。小姑娘姓文,今年13岁,上小学4年级。她告诉记者,在凤凰山地区,每到采茶季,小学和初中都会根据采茶情况,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们放1个星期的假。
  小姑娘笑着说:“这边每家每户,都有茶山,老师们也要回去做茶呢。”她说,以前在村里有个小学,邻村的小朋友也会来这里上学,到她上一年级的时候,班里只有4个学生,学校里只有1名老师,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就撤销了。现在她们都在镇里的小学上课,每天早晚都需要接送。文同学忧心的表示:“爸爸每天很早下山、很晚上山很危险的。”
 

茶事新闻报料电话:0757-283661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