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至两汉,绘画的形成——画像石、画像砖

 RK588 2017-05-12
2015-11-21 考古

[弋射、收获图实物,四川画像砖]

  [弋射、收获图拓片]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丰富地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景象,在这一时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

  画像石的分布,以山东、四川、河南等地较重要,陕西、江苏、山西等地的发现各具特色。

(播种画像砖)

  (东汉荷塘渔猎画像砖)

  中国是一个重视农耕的社会,耕作、收获、打猎是画像石、画像砖的常见题材。

(东汉的“建筑图”画像石(拓片),江苏徐州)

  (东汉的酿酒画像砖)

  社会生活的其他景象,如纺织、建筑、制盐、打井、酿酒、宴乐等,也经常在画像石、画像砖中出现。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东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

  (伏羲女娲画像砖)

  历史题材(如荆轲刺秦王)、神话题材(如伏羲女娲像)也是创造者的所爱。

  (东汉宴饮舞乐百戏画像)

  画工艺匠们以刀代笔,善于从大体着眼,妥善地表现和处理大场面。

  它突出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强调“取势”与“布势”的重要性。虽然场景错综复杂,但处理得有条不紊,主题鲜明。

  (陕北绥德东汉画像石“牛耕图”(左)、“禽、马、牛车”(右),风格如同陕西的剪纸)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各具地方特点。山东画像质朴厚重,河南画像雄健壮实,四川画像精巧俊爽,陕西画像简练朴素。

  (新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瓦当)

  (秦代的鹿纹代瓦当)

  秦汉两代绘画作品,另外一种砖石上的载体是瓦当。

  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简瓦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具有保护木制屋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秦汉两代的瓦当既是实用的建筑材料,又是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一向有“秦砖汉瓦”之称。

(猎虎画像砖)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雕凿刻画出多彩多姿、磅礴宏大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众多体态生动、极富运动感的人物、动物等形象,充分体现出汉代崇尚现实、气势壮阔的时代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