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王工坊:三百年薪火相传的锡雕艺术

 一心斋主 2017-05-12
本刊特约记者  李仕严

曾把生意做给乾隆爷

现孔府所藏满汉全席锡制餐具,是乾隆女儿出嫁时所订作,上标有印记“王元吉”。这个“王元吉”就是我们莱芜锡雕第三代传人王业普。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乾隆爷也曾是咱莱芜锡雕的顾客?一点不都假。
                                              
却说乾隆皇帝有个女儿,可惜这位公主脸上有块黑痣,据相面先生说,这块痣主灾,而破灾的惟一办法是将公主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这可就难办了,比王公大臣还要显贵的是谁呢?想来想去想到了孔府。孔府衍圣公可以在皇帝面前不下跪,上殿可以跟皇帝平起平坐。可是问题又来了: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乾隆皇帝想了个招,将女儿寄养在中堂大人于敏中家,改个姓,以于家闺秀的名义嫁给了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称为于夫人。

当时的满汉全席锡制餐具嫁妆制作之精巧,装饰之华贵皆可冠绝一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曲阜博物馆,其中一部分就是我们上面所说鲁王工坊莱芜锡雕第三代传人所作。那皇帝为什么如此钟情于锡制餐具?锡这种金属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绿色金属锡: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

锡是一种银白略泛珠色的金属,质感温润细腻,其化学符号是sn,原子序数是50,是一种主族金属。早在公元前36世纪锡就被用来硬化铜,因其是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古老的金属之一,因此有人称锡为“史前金属”。锡有两种同素异形体——灰锡和白锡。锡的熔点为摄氏 231.9 度,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压成厚仅 0.04 毫米 的锡箔。在空气中不易氧化,他的合金有防腐蚀的性能,因此常被用来做其他金属的防腐层。锡是排列在白金、黄金及银之后的第四种稀有金属。它富有光泽、无毒、无放射性元素、不易氧化、不易变色、并具有净化杀菌作用。由于锡独有的夏凉冬温特性,更使酒香四溢,醇郁袭人。锡素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 的绿色金属之美称。

纯锡(99%以上)是世界公认的绿色金属,据史料记载古代宫廷水井里面铺锡板,是为了起到净化杀菌作用,民间水质不好的地区也有在水井里面铺锡板的例证。现代的高档食品也要用锡纸包装,如:巧克力、真空食品等。我们常见的马口铁易拉罐里面是镀锡。基于锡的特性,所以被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我国具有悠久的炼锡历史,公元前 27-11 世纪的商朝中期,就已熟练的掌握了炼锡技术。春秋后期,我国青铜铸造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古人不但能熟练的配制锡青铜、锡铅青铜,还总结出了六种不同用途的青铜器中铜和锡的配比,据《考工记》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这里的“金”指青铜。从考古发掘的证据中,我国锡工艺历史最晚至商代,就已经有了锡制器物。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中出土的锡块和外镀厚锡层的虎面铜盔,表明锡的特殊物理性能此时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大司空村殷墟中出土的六件锡戈,以及楚雄万家坝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锡制50余件饰品,则已经是纯粹意义上的锡器。汉代有相当一部分锡被用来铸钱,著名钱币“白金三品”采用的就是银锡合金。到了宋代,民间锡器之普及,已大大超越了前代。此时的锡器无疑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打锡器成了重要的民间手工艺,同时也成了市井之中不可或缺的热门行当,社会普遍使用锡器的时代已经到来。明清时期,是中国锡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明代,有人受紫砂制作工艺的启发制作了观赏性极强,适合把玩的仿紫砂锡器,将锡器制作推上纯艺术高度。仿紫砂锡器,作为独特艺术品被迅速推向市场后不仅使锡器一举跻身珍品雅玩的行列,也使锡器制作进入了工艺审美的自觉阶段。这一时期,锡器制作名家辈出,造就了锡制工艺品的第一个高峰。据文献记载,当时一把新做的的精致锡壶“价五六金”,“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张岱《陶庵梦忆》)。清代初期至中期,锡工艺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不少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锡器工艺大师和锡作高手,他们在锡器制作工艺、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有一些崭新突破。这一时期,锡或锡的工艺品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按流传至今的清代锡器分类,计有礼器、饮具、灯烛具、烟具、熏具、文具、溺具等等,其中,饮具、灯烛具最为常见。饮具中锡壶居多,当时不仅日用品需要锡器,婚丧嫁娶都离不开锡器。
我们莱芜的锡雕工艺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产生的。

莱芜锡雕:薪火不断,代代相传

莱芜在古代曾是我国重要的冶炼中心,煤炭矿藏特别是铁矿石储量丰富。而莱芜的锡矿储量也相当丰富,像口镇渣子洞、铜山矿冶遗址、南冶矿冶遗址都发现有大量锡石、锡渣。莱芜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铸造青铜器和钱币,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和钱范可以证明,铸造这些东西是离不开锡的。莱芜几千年的矿冶文明,对发展锡雕工艺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它产生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铸就了这一独特鲁王工坊锡雕文化的遗存与发展。

鲁王工坊锡雕艺术源于康熙十四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第一代传人:王时行(字志伸)(1676-1750)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的创始人,自幼聪慧好学,所制器物引起当时社会广泛关注。已从普通的日用品,发展成为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开始研究器物的造型,器物外观的装饰,并大量吸收其他工艺的艺术精髓。器物装饰多刻以花鸟虫鱼、诗词文字、吉祥图案。此时期的雕刻工艺以阴刻为主,附以錾刻工艺。所制器物多被文人墨客及达官贵人所拥有,并引以为豪。此阶段的发展体现了当时康熙太平盛世。第二代传人:王佃(1710-1786)在前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仿真象形的器物造型,并开始吸收其他材质,实现了多材质组合,即镶嵌工艺。第三代传人:王业普(字元吉)(1745-1815)这一时期,所制器物基本以官用为主,现孔府所藏满汉全席锡制餐具,是乾隆女儿出嫁时所订作,上标有印记“王元吉”。这一时期的工艺以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期。第四代传人:王太昌(1804-1868)这一时期处于保留阶段,工艺方面没有大的突破。第五代传人:王俊亭(字洪熙)(1854-1938)曾获一九一四年山东全省物品展览会一金、两银、一铜奖;美国全球物品展览会“巧手如神”“妙夺天工”两项金奖;南洋展览会最优龙牌奖;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银奖。代表作:《九龙香炉》、《仿古香炉》、《琴式万寿香盒》、《瓜蝶香粉盒》、《机器锡茶壶》、《六方烫酒壶》、《锡方万寿香盒》、《仙鹤烛台》等。这一时期,工艺又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并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此阶段展现了我国民族产业的复兴。第六代传人:王新文(1909-1971)因战乱等原因,这一阶段基本处于保留传承阶段。第七代传人:王雷 1940年生,作品中能够熟练的运用浮雕、圆雕、线雕、凹雕、镶嵌等工艺,对锻、錾、塑、雕、焊等技法尤为擅长。在造型上发扬传统,追求简洁明快,作品光洁细腻、造型玲珑、构思巧妙、外观古朴雅致,骨力遒劲、清新淡逸,使锡雕艺术步入一个新的境界。曾获1996年山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2005年中华骄子荣誉金奖。

鲁王工坊:把莱芜锡雕文化发扬广大

“瑞雪兆锡雕”。1月10号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北埠的鲁王工坊做这期稿子时,正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降临。对于莱芜锡雕第八代传人王千钧,记者曾经在在跟随赵正堂老师参与锡雕“吉祥缸”的创作时跟他有过交往,感受过他的朴实、勤奋与创新精神。那时的王千钧,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还有些须的迷茫。想不到短短几年过去,他的鲁王工坊传统锡雕工艺已经很有发展势头。

王千钧,生于1971年,从小受家父熏陶,耳宣目染,得父真传,历经实践,掌握了锡雕传统之制作工艺及技法,深悟其形意要旨及精髓。通过对历史之研究发现,感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锡文化之博大精深,力图把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加以保留与发展。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深造两年,深得王培波,唐绪祥,周尚仪等恩师教诲,倍感己之任重道远。

王千钧致力于中国锡文化之发展与创新,依“制器尚象”之理论,大胆提出“制器尚意”,“制器尚神”之观点。创作中遵“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古训,内容与形式完整统一的原则,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擅长运用锻、錾、塑、雕、焊、镶嵌等技法,通过造型、装饰、质地肌理等艺术手段,来体现作品内在的韵味和意蕴。造型的气韵体现在形体的大小、方圆、俯仰、开启、收放,线条的曲直、张弛、急缓、长短、强弱等变化,给人以乐感与神韵。现在的设计遵循“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与形式完整统一的原则。以求达到适用于美感完美结合,创造一种和谐,给人带来一种秩序、安逸、稳定的精神享受。深入研究中国锡文化的发展历史,找出各个不同阶段的沿革、发展背景、不同时期得艺术特点等元素,力求系统地加以了解,从过去的“制器尚象”向“制器尚意”,“制器尚神”方向发展,为将来锡文化的发展确立一条思路。

王千钧的这些年的努力有了回报,他的锡雕工艺作品被政府和客户承认。他的代表作《吉祥缸》、《孔子胸像》、《长勺之战》系列、《自得其乐》、《有容乃大》、《论语烫酒具》、《倒流定量壶》、《中华至尊》系列等原创做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鲁王工坊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中国最具竞争力锡雕行业第一品牌;中国锡雕行业著名品牌;山东省十佳品牌;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百强等荣誉。现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山东省旅游商品六真店。全国市场质量诚信建设优秀示范单位;质量服务信誉AAA品牌等殊荣。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中国传统产业文化贡献奖;山东省第二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奖;山东省第三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山东省第三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奖;中国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行业新闻人物奖;中国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锡雕文化领军人物;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民俗文化展优秀作品奖;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银奖等荣誉。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倒流定量壶》,专利号:ZL 2004 0096461.5。

最后,王千钧告诉记者,希望能把祖上传统的锡雕工艺能够传承下来,发扬光大。希望能通过锡雕文化的发掘和工艺的传承改进能对莱芜的文化做点贡献,把鲁王工坊打造成为中国一流民族品牌,让中国锡文化重新走出国门展现给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