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是这样吗?

 timtxu 2017-05-12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来自华人原始佛教

00:00 06:24

作者 ︳随佛禅师






不做不错?


当我们对自己承担的责任觉得很疲累,有挫败感,需要抒解情绪,就会提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说法。


实际是不是这样呢?的确是,但这只是概率问题。


一个人活着,假使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当受到人们的负面评价时,大谈“不做不错”来发泄心情,这人一定是个心境受创的人。


试想:如果我们什么事都不做,什么责任也不担当,肯定不会犯错,也就不会有人说我们做不好。



此时,也表示我们失业了,没有什么事需要我们,也没了奉献、表现的平台,基本上我们是没什么存在的价值了。


所以,“不做不错”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状况?



少错少错?


“少做少错”的说法,是很正常,但表示当事者可能是个能力低的人。由于能力差、责任少,奉献、表现的机会少,做事绩效受到评价的机会,当然不多了。


承担少、表现低,也就比较不可能被提出指正。


但是,我们是要成为能力低,奉献、表现的机会少的人吗?如果是的话,肯定是个好逸恶劳,不认真提升能力的人。


在实际的社会,多数人的智能差距是不大。勤奋作事的人,学习的机会自然较多。反之,推卸责任及怠惰的人,生活试炼与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若是两者的智能与环境相当,基于勤奋与懒散的差异,由于承担与逃避的不同,两者的能力与表现会逐渐地扩大。多承担责任、多作事的人,面临不熟悉的情形也会愈多。


多做必然会多错,这不是能力强弱的问题,纯粹是概率的问题。




多做多错?


世上没有人是什么都会,做事多了,一定会碰到不太有经验的事,而且还必须面对未曾遇到的状况。此时,没经验,做得不顺、不好,肯定是当然。但是只要我们有心学习,必定更有机会提升能力。


“多做多错”其实是好事,可以实地体验,有机会成长,而且还可能遇到有经验的人赐教,参考多方面处理事情的方式。


如此,“多做多错”的现实,你愿意吗?


人如果只想被褒奖,就只能训练自己经常做同样一件事,熟能生巧,出错率也就变低了。等你出师了,初见者见我们的技巧纯熟,必定是赞叹不已!但是,看久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到头来只会做那几件事。我们的人生是要这样过吗?


“多做多错”是好话,何必想成不好呢?表示你是一个能人,像树一样不断地在成长,时刻面对不同的天空,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风霜雨露。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新鲜事,好过那只能练同样技巧从不出错的人,他必定是羡慕你的。


能力强,又不停的承担责任、受到批评的人,若要与“不做不错”的人相比,可能情绪容易不平衡。


反之,认真做,却遇到比自己做得更多、经验也比自己丰富的人,使自己的成就感降低,又可能感觉不舒服。


不过,这时若是遇到“不做不错”的人,成就感低落的感觉也就顿然平衡了许多。



要怎么做?


人生在世不要只想被赞美,不管多好的事,只要出一张嘴,都能说得很糟糕。因缘有不同的面向,“好”就只在那因缘当中才有,再好的事都能看出不好之处,并被说成不怎么样。


认识的人越多,骂你的人就会更多,做人不要怕被他人批评。若担心别人评价自己的点点滴滴,基本上是出不了房门了。


我们要有面对现实的心理准备,再好的因缘也会受到批评,这是很正常,对我们也不重要。


每个人是活在自己的人生因缘当中,别人是不能体会,想要被了解更不容易。除非彼此极为亲近,不仅理智上能明见,心灵还能感受得到,否则不一定能理解。不明白这件事,人生就很难走下去。



一个人最基本的肯定,是“自我关心”,想要种子变成大树,需要有正确的作法。


如能放下身段倾力而为,就不必担心“多做多错”,更不要想“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因为机会只留给努力精勤的人,效果是妥善做人、做事的收获!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17年2月7日

随佛禅师于龙山寺板桥文化广场

每周二共修课程“佛陀真法在人间”




SHARE

如果您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