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校本课程 对联
2017-05-12 | 阅:  转:  |  分享 
  


对联创作与欣赏





对联,也称楹联、楹帖、联语,俗称“对子”。对联是什么?是中国文学中的美文之一,是诗,是诗中的精华,诗中的趣品,是“最具中国文学特色”(陈寅恪语)的微型文学作品。它是集文学性、实用性和谐趣性于一身的文章体式。对联具有美化生活、陶冶性情的作用。

一、对联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对联的源头是诗歌,《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南朝时期,沈约发明“四声八病”。唐代产生了律诗。律诗中的“对偶”,由于句法、声律的紧密对应,产生了一种强大的相关引力,它可以省略意象之间有关因果、承续、递进等逻辑联系,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高度凝炼而富有张力的特殊结构,使人看了这一面习惯地再去看另一面。如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古代的“桃符习俗”。远古时代,东海有座度朔山,山上有株大桃树,枝叶覆盖三千里,好像一座大房子,在东北角上的枝叶丛中有个缺口,名曰“鬼门”,专供鬼魅出入。门的两旁有两个卫士,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的任务是检查外出的鬼魅有没有作恶,如遇恶鬼就立刻捆梆起来给老虎充饥。久而久之,两位卫士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在旧历辞旧迎新之际,人们用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神像,挂在门上驱邪避鬼,求得平安度日。这两块桃板,就是有名的桃符。

春联,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两句吉祥话作为最早的春联。

由春联到楹联,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忠懿王钱俶(tì)在上海建龙华寺,有一天,寺僧契盈侍候忠懿王游碧波亭,忠懿王感慨地说:“吴越去京师(开封)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契盈根据忠懿王的话,在碧波亭柱上题了一副楹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宋代,对联写应用在社交酬和喜庆悼挽活动中。如:晏殊与幕僚王琪在花园池塘边散步。晏殊吟诵“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王琪应声对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苏轼作对联嘲笑老和尚的故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明朝,朱元璋喜欢作对联。1358年朱元璋在婺州置中书浙江行省,建黄旗,旗联是:

山河奄(yǎn)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朱元璋为阉猪的人家题了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行业联大概是从明朝开始兴起的。朱元璋一次带儿子朱棣、孙子朱允炆(wen)出外游玩。朱元璋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曰:“雨洒羊毛一片毡”。朱元璋不悦。朱棣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

明代吉水才子解缙自幼聪颖过人,出口成章。小解缙以妙对戏弄曹尚书的故事。曹府在解家对面,一年春节,解缙看到曹府有一丛翠竹,就写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命仆人将竹子砍掉,解缙便在春联上续一个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更生气,命仆人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在春联上又续一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曹尚书后来将女儿许配给解缙。

清朝,乾隆喜爱吟诗作对,当时的紫禁城里各宫门张贴对联有120多副。乾隆五十年(1785),于乾清宫开千叟宴,内有一叟141岁,乾隆以此为题,与臣子纪晓岚对句。乾隆作上联,云:“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纪晓岚稍加思索,就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可谓妙对。

1932年,国学大师、江西修水才子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国文试题中,出了一道“对对子”的题目。试题以“孙行者”为出句,陈先生事先拟定的答案是“祖冲之”(南朝著名数学家)。有位考生以“胡适之”为对,令人叫绝。那位考生叫周祖谟,后来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和著名的语言学家。

二、对联的形式和要求

对联与对偶相同之处是:都要求词性相同或接近、平仄相对、句法一致。不同之处是:对偶受诗的约束,一般是五字或七字;对联字数上不受限制,少到一字、三字,多到几百字,平仄也比诗自由。有位先生喜欢喝酒,一喝酒就撒酒风。有一天,他出对子让弟子对。

先生:雨。催花雨。园中阵阵催花雨。

弟子:风。撒酒风。席上常常撒酒风。

云南昆明市大观楼长联,长达180字,为清代诗人孙髯(rán)”是动词、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某名士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子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所说的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地理、时令、植物、人事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二)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到达整齐的建筑美,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在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

1.汉语的音韵和节奏

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之区别。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其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分解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二声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入声已消失,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如上海、广东、山西、江西等地还部分地保留着。古代汉语平、仄的划分是:平声属平声,上、去、入声属仄声。

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节奏可以给人快感和美感。如武汉黄鹤楼上的一副七言联: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山河缩地来。

联中每两字或一字划为一个音步,读起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原来,汉字每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两字或一字构成一个音步,这是联句、诗句的一种节奏规律。

2.对联格律要求(以七言联为例)

七言联:(1)仄仄平平平仄仄秋月春风常得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山容水态自成图。

(2)平平仄仄平平仄东风气暖来阳鸟;

仄仄平平仄仄平细雨春深发杏花。

(注:发字古读入声)

联律中的有关原则需要掌握住,

第一,上联尾字一般必须用仄声,下联尾字一般必须用平声;

第二,上下联之间须平仄声字对立,否则就叫做“失对”;

第三,凡处在节奏点上的字不能变更平仄,否则就叫“失替”。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来诊断几副病联。

山墅深藏,峰高树古;

湖亭遥对,桥曲波皱。

很明显,下联最末一个字“皱”(zhou)读去声,属仄声字,违反了上述第一条原则。

三春细雨滋苗壮;

一方净土育花红。

“春”对“方”、“雨”对“土”两处出现了平对平,仄对仄,违反了第二条原则。“花”对“苗”平对平,但不在音节上,无碍。

志登高山求精进;刚下学海莫畏难。

上下联节奏点上的字变更了平仄,违反了第三条原则。若将“山”字换成仄声字,将“海”字换成平声字就可以了。此条可放宽。



中国楹联学会《楹联通则》第十条“避忌问题”提出了三点:(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句收忌尾三平。

忌合掌:包括:局部合掌,如:“赤县神州催骏马,中华大地展新姿。”赤县、神州、中华,词意重复。整体合掌,如“鸟语春光好,莺歌柳色新。”上下联意思重合。

忌不规则重字,即在一副联的上下位置中不规则地使用了相同的字。如“晏殊暨华夏笔都杯”征联优秀联之一:“文港探文流,文通四海龙腾浪;笔都观笔阵,笔舞千年凤翥云。”(上下联中文、笔在相同位置上有规则重复。)又如被淘汰联之一:“文港镇中,笔都成名千载史;进贤县里,文房博览一枝花。”(“文”字在上下联,重复出现,但不在合适的位置上,属不规则重复。如改为:“文港镇中,文房博览千载史;进贤县里,进士风流万朵花。”则可。)再如有规则重字对联:“中秋节迎国庆节家国庆团圆”(蔡宝琦),“凤凰台映楼观台亭台观山水”(文师华)。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句收忌尾三平。尾三仄、尾三平,读音缺乏抑扬起伏,故须忌讳;但有时不能以文害意。如鹰潭市滨江公园联:“老码头通鄱湖铁肩担来小集镇,新枢纽连四海巨手铸就大铜都”。意思挺好,但上联结尾“小集镇”属尾三仄,此外上联“通”、下联“连”都是平声。后来改为“老码头枕鄱湖风帆托起小商镇,新枢纽通寰宇妙手铸成大铜都。”

3.关于对联平仄变格及其它

有些对联甚至名家的对联并不完全符合上述联律格式,这牵涉到联律的变格问题。如:

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末尾“仄平仄”是常见的一种变格形式,已被大家公认,在创作中可以这么用。还有的对联音步结构与前例形式不同,如:

于此寻孔颜乐处;超然得山水真机。

其音步是二一二二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平

关于古今四声的运用问题,当代联家的一致主张是,二者可以并行,但在一副对联中不可杂用。

内容相关,意境完美。“对联,对联,既对又联”。讲对仗、论平仄主要侧重于对立的一面,而内容相关、意境完美则偏重于统一的一面。

1.正对,是指上下联内容相关,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写作手法。如《红楼梦》中贾宝玉题沁芳亭的联句: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其主题描绘沁芳亭四周的优美景色,“三篙”从深度上写说,“一脉”指一缕。上联写草木之色彩,下联写花卉之芬芳,相映成趣。

有些作者在写对联时,只注意义同的一面,而忽略事异的一面,结果上下联说的是一件事,只是字面不同而已,这就犯了“合掌”的毛病(即上下句意思重复,像左右手掌合起来)。如:

神州千古秀,赤县万年春。

“神州”、“赤县”都指中国,“千古”、“万年”相同。又如:

人增干劲地增产;春满山乡谷满仓。

“谷满仓”、“地增产”意思相近,属于部分词语合掌。如果将“谷满仓”换成“花满园”就比较合适。

2.反对,就是上下联一正一反,具有对照、映衬的效果,使主题表现得更为鲜明、深刻。杭州西湖岳王庙有一副联,用的是反对形式: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盛赞岳飞父子的忠贞,义烈;下联痛斥秦桧夫妇的阴险、毒辣。“有幸”对“无辜”、“忠骨”对“佞臣”两组反义词相对。

3.串对,又称流水对,就是上下联所描写的事物意思顺承而连贯,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如同复句一样,构成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等复合关系。例如:

连贯型寒就梅花传腊去;暖随燕子报春来。

寒去暖回,构成时序上递连贯。

因果型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少时虚度光阴,不肯勤学,老来悔恨已迟,形成因果关系。

(四)几种特殊形式的对联

1、嵌字对:联中嵌入有关地名、人名、店名、事物名等,格式有十三种。

(1)鹤顶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一字,如肖公远赠程艳(砚)秋联:

艳色天下重,秋声海上来。

(2)燕颔(han,去声)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二字,如咏桂林联:

丹桂虬枝欺鬼斧,琼林洞府仗神工。

(3)鸳肩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三字,如咏桂林联:

喜斟桂酒延嘉客,笑饮林泉涤俗襟。

(4)蜂腰格,即嵌入上下联第四字,如咏桂林联:

森然八桂甲天下,宛尔千林隐洞中。

(5)鹤膝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五字,如咏桂林联:

吟诗黄醉桂花酒,览胜同披林壑风。

(6)凫胫格,即嵌入上下联第六字,如咏桂林联:

此地常抬折桂手,今朝独有植林心。

(7)凤尾格,即嵌入上下联第七字,如咏桂林联:

拿云有志攀丹桂,射月无弓挂绿林。

(8)魁斗格,即嵌入上联第一字,下联最后一字,如文师华自撰联:

师谟天地,采撷英华。

(9)蝉联格,即嵌入上联最后一字,下联第一个字,如嵌藕花联:

粉坠荷残成好藕,花凋蒂落结香榴。

(10)云泥格,即嵌入上联第二字,下联最后六字,如春联嵌“风月”二字:

东风抹绿三春草,旭日搽红二月花。

(11)鼎峙格,即嵌入上联第四字,下联第一、第七字,如嵌“毛泽东”联:

鹤抖羽毛飞上下,泽纳红日照西东。

(12)双钩格,即在上、下联首字、尾字嵌入四字名称,如贺龙赠武当道长“伟樵”,嵌入“伟樵”道长名、“紫霄”宫名

伟士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

(13)碎锦格,即将三个以上的名称嵌入联中,如灵隐飞来峰联:

灵鹫向云中隐去,奇峰自天外飞来。

2、缺字对:即故意在上联或下联少写一个字,或用标点符号代替,又称漏字联。

(1)少写一字,如:袁世凯千古□,中华民众万年。

(含义: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众。)

(2)用标点代替,如1948年3月国民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原南京中央大学教授乔大壮的好友许寿裳在台北遇害,乔大壮愤然撰一联曰:

费国民血汗已?亿,集天下混蛋于一堂。

3、集句对:把前人诗、词、文不同篇章中的原句巧妙地集为对联,可称为全集句联;或把前人诗词文中的原句与自己创作的联句合起来,构成一联,可称为半集句联。

(1)全集句联,如:

启功集毛泽东诗句为联:

喜看稻菽千层浪(《到韶山》),

跃上葱茏四百旋(《登庐山》)。

集词牌为联:

《高山流水》《逍遥乐》,

《雪夜渔舟》《归去难》。(四个词牌)

《疏帘淡月》《思佳客》,

《烛影摇红》《醉高楼》。(四个词牌)

(2)半集句联,如:

南京师大钟教授集联

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论语》),

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自作)。

湖北侯教授集联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情如碧海深(自作)。

4、无情对:即把意思绝不相同的字,互相对仗,而且越不相侔,越是称好。

如: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下联词性都相对,但意思毫不相干。)

又如:陶然亭,张之洞。

(陶、张,姓氏对;亭、洞,地名对;然、之,虚词对。)

三、对联的作用

首先,对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文学创作能力。陈寅恪说:“凡能对上等对子者,其人思想必通贯而有条理···故可藉之以选拔高才之士也。”如清嘉庆年间进士陶澍(shù)在十三岁时为村里一座榨油作坊开张写了一副对联: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这副对联,运用夸张手法,气势不凡,显示出幼年陶澍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表现出行业特点和劳动的喜悦。

鲁迅“对课”,寿镜吾:“独角兽”。小鲁迅对的是:“比目鱼”。“独角兽”是天庭祥物,即麒麟;“比目鱼”是海中奇珍。

郭沫若六岁开始做对子,有一次,几个顽皮的学生偷了书塾隔壁寺院里的桃子,塾师沈焕章:“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年方六岁的郭沫若迅速对道:“他年折桂步蟾(chan)宫,必定有我!”

其次,对联与书法结合,可以渲染气氛,装饰居室,宣传商业,点缀观景。

渲染气氛的对联包括喜庆和吊丧两类,渲染喜庆气氛的有春联(如:燕报重门喜,莺歌大地春)、婚联(如:鸳鸯福禄,鸾凤文章)、寿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挽联,如蔡元培悼鲁迅挽联: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最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装饰居室,如:明代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清代郑板桥书斋中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商业店铺对联堪称各个行业精美的广告词,能够概括各行业店铺的特点和经营理念。如:

邮局:平安劳远报,消息喜常通。

理发店:虽然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汽车站:窗摄诗情画意,路连绿水青山。

名胜古迹中的对联,侧重描绘山水风貌、楼阁奇观,对景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名胜古迹的文化品位。如:

杭州西湖三雅园联: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佚名)

泰山日观峰联:

未离海峤千山黑,刚到天心万国明。(佚名)

(海峤:海边的山)

再次,讽刺现实,陶冶性情。

民国时代税多,有人写了这样的对联进行讽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精美奇妙的对联,能引发人们的深思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的一副名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些行业联也寄托了人生哲理,如有这样一副戏台联:

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

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此联把唱戏、看戏与人生结合起来,劝世人明哲保身,做事留有余地,表现了儒家提倡的“无过无不及”的中庸哲学。

有这样一副茶楼酒肆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暂且喝杯茶去;

因公苦,因私苦,苦里有乐,快些饮口酒来。

此联亦庄亦谐,俗中求雅,概括了古往今来人们既为名利奔波又想摆脱名利的矛盾心理,洋溢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堪称行业联中的妙品。



四、对联欣赏?

1、青春赋别,白首归来,何当永歇骊歌,堂前长乐双飞燕;人事已非,乡音犹是,毕竟重温鸳梦,灯下新填一剪梅。清彭元瑞登干寻岱岳笔走龙蛇成大器;蓄半亩方塘胸藏经纬造英才。、博古通今,伴我十年书百卷;瞻高眺远,登峰万仞路千条。抗战竟成仁怆怀禾黍思猛士;

精灵尚不昧试看磅礴作怒涛。

???????????????????????????????????????(蒋中正挽)

?一身是胆百战忘躯恸抗敌金陵裹创鏊兵成烈士;

怅望河山怆怀袍泽誓挥戈海岛犁庭扫穴慰忠魂。

??????????????????????????????????????????????????????(张治中挽)

连朝频传捷音匝地风云吞丑虏;

指日收复畿辅一台花雨吊忠魂。

???????????????????????????????????????(刘峙挽)

矢死不偷生顿伤鼷鼠千钧弩;

思君惟有泪待写河山百战功。

???????????????????????????????????????(宋希濂挽)

命终孝侯绝援时幸故乡秩序犹安一领衣冠能作冢;

魂依卫公读书处料地下古今同恨满楼风雨慢筹边。

???????????????????????????????????????(杨翘新挽)

忠忱一念移山沧海桑田惊浩劫;

热血千年化碧蛮烟瘴雨哭英雄。

??????????????????????????????????????????(陈颐鼎挽)

成都望江楼长联: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境;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冈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栏,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清)钟云舫《题望江楼》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苯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昆明才子孙冉翁江西宜春台长联分野踞吴头楚尾,名贤过化,尚睹典型。读海潮赋、鹧鸪诗、昌黎谏书、赞皇治谱,千百年流风余韵,犹有存乎?凭吊感沧桑,只剩得横阶老树,古寺幽钟,曲巷疏帘,荒衙断碣;拓园傍秀水袁山,旧地重游,又留逆旅。览涌珠泉、云谷瀑、仰峰积雪、钓台晚烟,数十里美景春光,良堪娱耳!登临饶乐趣,况近看两渡虹桥,万家蜃市,半江鸥艇,几点渔灯。

????????????????????????????????????????????????——欧阳绍祁《题袁州宜春台》

宜春一中恢复办学后开学耕云播雨赢得春华秋实老树新枝齐竞秀

习理攻文效取雪案萤窗龙门金榜每登魁





















13









献花(0)
+1
(本文系湖山云藏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