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麒说历史 | 北宋真宗赵恒卷:天书奇谭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12

【聊爸第60期700号】

宋景德元年六月(公元1004年),辽国太后萧燕燕向北宋发动突袭战争。仅仅半年的时间,辽军突破了宋朝在北疆的各个重镇,兵临澶州城下。

同年十一月,在北宋宰相寇准的机智劝说下,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渡过黄河直抵澶州。宋军士气大振,大败辽军,并当场击杀辽军主帅萧达凛,迫使大辽太后萧燕燕与宋真宗赵恒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我是乐麒,字子钺。

一个用音乐说故事的钢琴者

一个用历史书写旋律的作曲者

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是由宋真宗赵恒自编自导自演,江南第一宰相王钦若监制的神奇童话玄幻真人亲情宋剧——天书奇谭之天书降于圣祖灵。

此剧长达十年,从公元1006年一直拍到了1016年。最终,这部剧由于赵恒本人过于努力工作,常年奔跑在拍摄现场第一线,从而导致了他心力憔悴,精神萎靡,并开始胡言乱语,时而清醒时而不清醒,而被迫完结。

宋真宗赵恒

事情要从澶渊之盟正式生效(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开始说起……

话说,澶渊之盟达成后。作为首功的寇准发达了,每逢上朝,他总是耀武扬威的走在百官前面。面见皇帝时,他总是指指点点,说皇帝这不对那不对,还不断的给皇帝提条件,要这儿要那儿的。

首先,寇准认为澶渊之盟后的官员升迁非常不合理。比如曹利用,他不过就是傻大兵,让他跑去和萧燕燕和谈完全就是个外交手段,怎么着一回开封他就成了西府枢密院的枢密使了?

于是寇准开始了对曹利用一顿狂轰滥炸。而作为“被告”,曹利用同志呆头呆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确实就是个傻大兵,而寇准则是救世英雄,当世天才,你要他怎么跟寇准斗?

嘿嘿,傻人有傻福,如果再碰上皇帝也是个老好人的话,那就好玩了。

当曹利用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求赵恒给他做主,寇准老欺负他的时候,赵恒很有爱的让曹利用放心。

曹爱卿,你要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一样,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结局。

于是,奈何寇大宰相怎样喷吐火舌,曹利用就是纹丝不动。生气的寇大宰相立刻把矛头指向了王钦若,一个大火球之术直接把王副宰相烧成了碳。

寇准直接把王钦若逼到辞职了。他宁肯离开中书省也不要看见寇大人。赵恒不高兴了,大家和和气气的共同升官发财多好,你寇大人为何老是看别人都不爽呢?

出于对王钦若的喜爱,赵恒破例给王钦若创造了一个官职叫资政殿学士,主修《册府元龟》(北宋四大部书之首,记录了唐朝到五代十一国全部的历史。其在北宋历史学的地位上,仅次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而王钦若的官位还是和副宰相同级,俸禄反而还变多了。

寇准不乐意了,他动用首相的职权,把这个资政殿学士的官位降到了翰林学士的下面。

翰林学士,那是刚刚录入的进士一甲和二甲前十名呆的地方,是大宋官场的起点。也就是说,王钦若被寇准整得连进士一甲都不如了……

出于对王钦若的爱,以及缔造一个和谐童话世界(注意,我没开玩笑,我是认真的)的伟大梦想,还有和寇准死磕到底的决心。赵恒在资政殿学士上加了个大字。

资政殿“大”学士。以此表示他的王爱卿的这个官,还是很大的……

寇准得知后,冷笑一声,说出了那句饱受争议的话:“南人岂可为相?”王钦若出生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是不折不扣的(江)南人。

王钦若都快疯了,新仇旧恨加在一起,他恼羞成怒。好你个寇准,你这样不给我活路,就别怪我心黑手狠了,这朝堂之上,有你没我!

于是,借着赵恒喜欢和他说话,在一次亲切的君臣茶话会上。王钦若不经意间告诉赵恒,亲爱的陛下,你被寇准耍了。

啊?赵恒小懵了一下,但是马上就反应过来,说:“我知道王爱卿你,和寇准不和,但是寇准是有功之臣啊。”

王钦若哼了一声,说:“陛下啊,您与辽国人结盟,不是在咱大宋的国境线上,而是在国境内的澶州城下,这是《春秋》里提到的奇耻大辱,城下之盟啊!”

神马!!!赵恒被惊呆了。

王钦若眼看有戏,就接着说:“陛下,那寇准把您置于危险而不顾,这胜了自然是万事大吉,他也位居百官之上,可要是败了呢?陛下您怎么办?寇准是拿您的身体和大宋的未来,去赌他的宰相之位啊!

够了!赵恒拂袖而去,他需要冷静冷静再冷静,今天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

那城下之盟,到底是什么呢?

公元前954年,那时正值春秋乱世,群雄割据。楚国的十万大军将宋国的首都团团围住,弱小的宋国没有因为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城墙低矮而束手就擒。宋国丞相华元亲自领兵,坚守城池长达九个月。

但宋国实在是太弱小了,国都内已经开始吃人肉,烧人骨了。就在城池即将告破的时候,华元在一个漆黑之夜,单枪匹马翻出城墙,突然出现在楚军主帅子反的营帐里。楚帅子反猝不及防,被华元用刀架在了脖子上,被迫撤兵三十里与宋国议和。

宋朝,真的有被逼到这一步吗?宋辽议和,那是在宋军大胜,当场击杀辽军主帅萧达凛的情况下达成的!更何况,辽军撤退的时候,宋军还有机会撕毁盟约,重创辽军,生擒辽国太后萧燕燕和皇帝耶律隆绪。

甚至出兵幽云,夺回燕云十六州!

这又哪里有华元在城下之盟里的半分的无奈和悲壮呢?

当你以为赵恒会不会就此,不去查下字典,就急吼吼地去罢免寇准的时候,赵恒真的就没去查字典,然后急吼吼地去罢免了寇准。

可怜的寇大人,就因为这样一个胡乱的定义,被赵恒罢相,打入了冷宫。第二年,也就是景德三年二月,寇准再次被贬黜,他被迫离开了京城,出判陕州。

寇准被贬后,王钦若终于出头了。他被提拔为西府副枢密使,可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让自己重回中书省,他使了两个小坏。

首先,他解决了皇帝陛下的面子问题。由于自己小时候不读书,被王大人忽悠,赵恒觉得自己在澶渊之盟中,又被寇准算计丢尽了面子,正在懊恼万分,不知所措。

王钦若告诉赵恒,不要紧,咱可以用封禅泰山来找回面子。要知道,古往今来,只有秦皇汉武才做过这件事情。

啊!有这么厉害?话说什么是封禅泰山?还有,要花钱不?我的手头最近有点紧。

这里解释下,赵恒手里能用的钱叫私库,这个是他的零花钱,和国库是不一样的。国库里,是国家的钱,皇帝必须请示两府宰执,计相三司使以及户部方能使用。

王钦若拍着胸脯说,陛下莫慌全权交给微臣,钱绝对够用,而且用完还能余一点儿(后来真的只剩下那一点儿了……)

接着,王钦若偷偷把度支使(三司使计相下管老百姓的钱的)正在计算的一笔老百姓,因战乱逃亡而欠国家的税收钱,连夜算好,在第二天以他个人名义报告给赵恒,并说是他爹赵光义故意留给他赵恒,让他收买人心用的。再此,他王大人肯请陛下恩赦。

宋真宗大喜!他不仅同意了王钦若的恳求,还把他从西府副枢密使提拔到了中书省参知政事,左谏议大夫。

很可惜,他不是首相中书省同平章事。虽然王钦若坑走了寇准,可他还是犯了众怒。况且首相的位置,对于王钦若来说,那是一生都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此时的首相首选是德才兼备的三朝老臣吕蒙正。

上回书中说到的吕蒙正得病,这集好了。赵恒再次下召拜他为首相,出任中书省同平章事。但吕蒙正却拒绝了。他向赵恒提出了辞呈。

“臣吕蒙正既老且庸,已不堪受用。陛下要与远方的人和平共处,要停止战争节省财用。如此做来,才是古往今来的治国上策,希望陛下经常替百姓着想。”

赵恒再三挽留,只可惜吕蒙正去意已决,就此离开了开封。吕蒙正临走时,推荐了李沆的学生,王旦为首相。

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王旦拜相,出任工部尚书,中书省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所以,最终,我们的王钦若,还只是参知政事。但是不要紧,赵恒喜欢他,对他言听计从。

更何况,他的王爱卿正在负责给他的封禅泰山做准备呢!

但赵恒还是低估了王旦的决心和能力。王旦一上任,就牢牢的控制住了三司使这个计相的位置。但凡皇宫出入的账目,他都严加审察,毫不放过任何疑点。

赵恒头疼了,没了钱别说封禅泰山了,给支持他的人封个官都不行。聪明的王钦若一眼就看出了事情的原委和王旦唯一的弱点。

他悄悄的给了赵恒一条妙计,只要照他说的这么做,王旦一定会乖乖闭嘴的。

第二天,赵恒单独召见王旦。找他聊了聊家常。末了,赵恒御赐王旦一壶酒,要他回家和家人一同享用。

王旦拜谢,回家一看。我了个天,那哪里是一壶酒,那是一壶满满的珍珠啊!王旦苦笑,君王赐,不敢辞。何况他已经当面接受了,还怎么还回去呢?

哎!他忽然想起老师李沆说的话:“圣上没有经历过惨烈的战场,他很容易在温香暖室中迷失自我,我要不停的吓唬他,让他时时刻刻都在警觉当中。”

老师当年的谆谆告诫回响在王旦的耳边。现在的赵恒,不就是在闻香暖室中迷失了自我嘛?可如今,寇准被贬,老师也已不在了……

于是王旦将这一壶珍珠供奉在香案之上,他召集来自己的儿子和家人们,一同整装而拜,对天发誓。

“我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去阻止陛下,作为臣子这是我的失职。倘若陛下真的在这种迷失中犯下了巨大的过失。我王旦全家愿替陛下受罪,以求天下太平。”

礼毕,王旦散尽家里的贵重之物,开始过非常清贫的生活。

那壶珍珠,他此生此世,再没有碰过一次。

搞定了王旦,赵恒正式下令,举全国之力为封禅泰山做准备,并下令三司使调钱打造祭祀用的玉碟,玉碗等上等的玉器。

三司使不批,原因是没钱,就算有钱也不会给你皇帝乱花,而且还危言耸听得跟赵恒说,千万不要听信身边的小人之言,动摇国家根本,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赵恒气的发抖,一看落款,他直接就蔫了。

这个三司使,就是丁谓,看过上集的观众朋友们知道,丁谓是被寇准推荐的,可以说是寇大人的人。

既然是寇大人的人,就算不能超神也是个超人。不论后世怎样评价这个人,丁谓之才,冠盖开封,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此时的他坚定的站在老领导寇准这边,强烈反对王钦若。

但王钦若就是王钦若,他贼的很,此时的丁谓,还不足以撼动王大人。王钦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支持丁谓,认为不该花钱造这些昂贵的玉器。

一时间人头耸动,觉得王大人终究还是有点良心的。哪知王大人只是说不造玉器,却没说不封禅啊!

王钦若说,既然大家都觉得造新的玉器劳民伤财,那咱就不造了呗。

哈?这回赵恒急了,王爱卿,不造玉器了,那拿什么封禅祭天啊?

王钦若微微一笑,陛下以及诸位,随我去一个偏僻的库房,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于是王钦若就领着众人来到一个被封住的库房,打开一看,里面尽然是满满的一套用于封禅泰山祭天典礼用的上等玉器。

所有人都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王钦若朝皇帝躬身一辑,说道:“这是先帝留给您,为天下百姓祈福的啊!”

这里,王钦若又开始胡扯了。这批玉器确实是宋太宗赵光义在雍熙二年造的,他那时心比天高,一边西取定难五州,一边北伐燕云十六州。这批玉器,就是准备在他威服四海,平定天下时用的。可惜,一夜烟云,梦醒时分,却是繁华落尽,一片涂炭。与其高傲的心一同凋零的,还有这些玉器,也被深深的埋葬。

赵恒大喜,这下没人能阻止他封禅了吧?此时,丁谓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他说,封禅泰山,必须要有不世之功。当年,秦始皇,一扫六国,结束春秋战国的乱世,统一天下,修万里长城。带着此等功绩,在封禅的路上仍然被天打雷劈,连泰山都没上去。(PS:当时秦始皇被雷劈的地方就是五大夫树,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旅个游。);汉武大帝扫平漠北,将匈奴全族连根拔起,方才在晚年之时,够资格顺利的封禅泰山。

请问陛下,您的功绩可比秦皇汉武吗?

赵恒瞬间哑口无言。丁谓说的很过分吗?对于赵恒来说,并不。在他的世界里,他刚刚签了城下之盟,不说他耻辱已经够给面子了,和秦皇汉武比?别逗了,他哪敢啊。

待到群臣散去的时候,王钦若又来了,说:“陛下别急,这个封禅,我们是做定了,您且稍安勿躁,明儿一切都会落定的。”

第二天一大早,在上朝之前,皇城司的侍卫急急忙忙跑来报告,左承天门的门楼南角的鸱(chi第一声)吻上挂着一匹两丈长的黄布,由三周青绳系着。

经首相王旦,次相王钦若鉴定,这是天书啊!是上天因为看见赵恒努力,孝顺和仁爱所以赐给他的。

赵恒大喜,在左承天门下摆上金丝楠木做的香案,亲自焚香膜拜,再由首相王旦取下天书,恭敬地呈到赵恒面前。

这份天书很长很绕口,但是重点只有一个,要记住,那就是:“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简单的来说就是奉天承运天帝诏曰:宋朝的江山是我天帝付与赵恒的,我给予他守护宋朝的使命。如果他能好生坚守正道,赵宋江山就能一定能延续七百年有余。

插一句,难以理解的是,这样一个灵异事件竟然被宋仁宗时期的大科学家沈括记录在他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里面。

天书里还有一点,那就是确定要让赵恒去封禅泰山。

既然上天都下令了,反对泰山封禅的声音就此瓦解。为了纪念天书降临,赵恒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天书降临事件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传到了泰山脚下的兖(yan第三声)州。兖州人民是无比热烈的。在短短五十多天的时间里,他们连续三次请求皇帝陛下来泰山封禅。

之前非常主动的赵恒,这时候又冷静了。他就是不答应,还说以他的功绩还不能担此大任。

又过了一个月,当热烈的空气逐渐冷淡下来的时候,又一卷天书,凭空出现在了左承天门的门楼南角的鸱吻上。

赵恒及全宋廷上下都惊喜万分。恭请下来打开一看,才知道,原来连上天都在催促赵恒去泰山封禅了。

那还等什么?赵恒命首相王旦确定良辰吉日,统领文武百官;由次相王钦若和三司使丁谓,负责封禅的各项仪典事物和后勤组织;由枢密使陈尧叟负责这次出行的保卫工作。

同时,以王旦为大礼使;王钦若为礼仪使;冯拯为仪仗使;陈尧叟为卤簿使;赵安仁为桥道递顿使,合成大礼五使。

冯拯和赵安仁前面没提过,这里说一下,他们五个再加上丁谓,后来都做了宋朝的宰相,而且都是首相!

封禅大礼,起源于华夏民族最古老的传说。那是在大禹的时代,禹死后,将王位传给儿子启,自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启即位后,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以报天之功,再用金银绳和特殊的泥,把呈给上天的祭文和印玺的匣子加封,这个过程称“封”。

在泰山的梁父等小山上辟场祭地,以报地之功,称“禅”,其又与古礼禅让有关,意为子孙长久,永无断续。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赵恒亲临泰山封禅。那一日,泰山脚下的士兵们,从兖州城下两步一岗一直排到了泰山之巅。赵恒,先是乘坐金辂(你可以理解成是加长凯迪拉克)到山门,再换上步辇。走过半山腰后,赵恒与王旦及五位大礼使者率领文武百官,步行登上泰山之巅。

山顶之上,祭坛为圆形,青色。它周长五丈,高九尺,意为“九王之尊”,象征着“东天青帝”。

宋真宗赵恒,身穿衮服,头戴冕冠,率先祭奠。首相王旦跪在一旁诵读玉册和玉碟的文字。

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诏王旦撰《封祀坛颂》并刻石碑于岱庙院内。

下了泰山后,心情激荡的赵恒,又来到了泰山附近的曲阜孔庙,拜祭孔子,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之后,他才乘兴而归,于十二月底回到了开封。

时间就此进入了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党项首领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跑来归顺了。估计是李德明这几年和吐蕃人、回鹘人掐的头破血流,又被曹彬的儿子曹玮一顿吊打,导致他不得不老老实实、立立正正地归顺宋朝。

终李德明一世,没给宋朝再添过什么乱子。契丹人也老实了,辽国内乱,萧燕燕和她的姐姐、妹妹、姐夫等等一干皇亲国戚打得死去活来,根本无暇他顾。

而赵恒呢,却认为这是因为有上天眷顾,神力护国,外族人怕了他了。于是赵恒更加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先是大修玉清昭应宫(其图纸现在还保留在《梦溪笔谈》里面),然后,又再一次导演了第三次天书降的事件。

这第三次天书降事件,竟然是要赵恒去祭汾阴。这就过分了,如果说封禅算是为天下祈福,那祭汾阴就是纯粹为了恶心汉武帝。当年汉武帝壮年时,正欲南征北战,无意间在汾阴县获得了一只宝鼎,遂以此祭奠天地对他的支持和拥护。

而赵恒祭汾阴的原因则是天书上说,在汾阴县一片沼泽底下,埋着一块大石头。里面还有一块黄金石板,上写着和天书里一样的内容。

后来汾阴县的民工真的在沼泽下,挖出了这块大石头,里面有着这块黄金石板。

所以赵恒要去祭汾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年后被人发现,这石头是陈尧叟埋进去的。

发现的人,是赵恒最爱的女人,刘娥。

于是在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十一月,赵恒开始准备汾阴大典。此大典于第二年(大中祥符四年)的三月二十四日开始,直到五月六日才结束。

还没完,祭汾阴后一年,大中祥符五年。赵恒梦见了太上老君和他说,他的祖先赵玄朗先生要下凡,要他如此如此如此(以下省略一千字古文)的布置,好让神仙们安稳落脚。

于是,某一天,开封皇宫内忽然天降云雾,白鹤齐飞,仙乐奏响,群鸟共鸣,芳香四溢。好似神仙天降一般。

不,不是好似,史书上还真的有说,赵玄朗领众仙是真的天降到开封皇宫的指定位置,与皇帝赵恒共进了晚餐。你信吗?反正我是很纠结,不知道能信,还是不能信。总之,在这席间,赵玄朗再次强调,赵宋江山有天神护佑,一定会延续七百年以上。不过他提出,他在天上看到很多光头,他很不开心。

于是宋真宗就把和尚,僧人等佛家的称号全部取消销毁了,男众统统改为德士;女众改为女德。还把诸多庙宇改为道家场所。

再然后,到了大中祥符六年七月,赵恒来到老子的出生地亳州,把天上的神仙重新排位!他把太上老君李耳从最高的位置上弄下来,然后把天帝擅自定义为“太上开天支付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即后世的玉皇大帝。

如此不知所谓,不敬上天,胡作非为的赵恒,终于招来了天谴!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全国各地突发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把河北路,河南路甚至开封附近所有的庄稼全部吃光。

当赵恒颤抖着手接过急报的时候,他忽然看见数以万计的蝗虫从他的紫宸殿上飞过。

“啪嗒!”一声,赵恒手里的急报落在了地上,接着他就此昏死过去。再醒来时,他狂呼头痛万分,左右惶恐不知所措。在他最后清醒的时间里,下令把国之大事全权交由太子,太后做主。

说完他又昏死过去了。于是,太后刘娥,终于走上了前台。关于这位中国历史最为传奇的女性政治家的前世今生,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大家可以去看,这里就不多说了。

乐麒说历史 | 刘娥传——感恩心成就了她的人生和时代

公元1017年,刘娥当政,改年号为天禧元年。她赶走了王钦若,陈尧叟等人,亲自去请王旦,希望老宰相能力挽狂澜。

可是王旦早已经殚精竭虑,这么十年来乱搞造神运动,之所以还没有动摇国家的根本,就是因为王旦苦苦撑着这口气。

现在真宗病了,王旦也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挣扎着爬起来,用最后的精血,写下对赵宋王朝一生的赤诚。

“陛下,太后,太子。当此天灾,是老臣失德。恳请陛下赐罚。我不久之后。就要离开人世了。请陛下为我降职,也不要给我的子孙封荫。陛下只需一草席,剃光我的头发,让我穿着僧人的衣服下葬即可。

“国之大事,有太后的恩德,太子的聪慧,还有王曾辅佐,一定会平安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我走之后,宰相之位,只有一人能得以安坐。有他在,则天下,绝不会大乱。望陛下早日康复,明察政事,再复我大宋盛世。”

最后,王旦推荐的人,他是谁呢?是的,他就是寇准。

天禧元年,王旦去世,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寇准再次拜相。

而真宗朝最后的风暴,也就此悉数展开……

敬请期待,下周乐麒说历史——北宋真宗赵恒卷:乾兴天圣。

关注【聊爸】公众号,回复

即得《乐麒说历史》全集链接

加入《聊爸》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可以获得更多专业的指导和培训,申请者请加管理员伯约先生微信:13928875330(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