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定桃源丨深深深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江南私人宅院

 阅云间 2017-05-13

民宿设计 | 圆我们共同的民宿梦想

有人喜欢城市里的摩天大楼和花园洋房,也有人喜欢春暖花开的山间陋舍,和面朝大海的海景别墅,那么什么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栖居?


睡在哪里,都是睡在梦里;走在哪里,都是走在逐渐沦陷的故里。尽管这个时代的幕布波澜壮阔,但回不去的故乡,似乎是我们这几代人共同的宿命......


当我们习惯城市的快节奏,机械车辆轰鸣声的时候,内心里仍希望在家乡有这么一座庭院:可以在薄雾里醒来的清晨,按下时间的慢放健,看着小山小水,门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将城市喧嚣隔离的干干净净!


如今,有一家苏州人就居住在这样一个园林似的庭院,并且这个幽静安谧的住宅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深深·深宅。

项目地址:江苏,中国

用地面积:26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50平方米

设计团队:马科元、郭少珣,李硕,余庆元,周方程

空间功能:10个庭院、宴宾区、会客区、起居区、住宿区等

房屋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屋顶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Departure landscape, return to the pastoral

这是一个江南地区的私人宅院,房子的主人经过多年打拼后,回到故乡,为了方便照顾年近百岁的老母亲,重修了兄弟几个连在一起的农村老宅。


因为是在乡村,平时有耕作的需求,土地被划分成南北狭长的矩形网格,深深深宅就在其中一个格子内。它最大特征就是深度长达100米,有10个庭院,4座建筑。


江南是孕育中国传统园林的地方,建筑师希望这个设计来回应现代建造技术和生活舒适度的前提下,如何来满足传统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即:寄情山水、归隐田居。


因此,在本身就已经狭长的基地中,建筑师通过空间的转折和递进来拉长了流线、视线和时间,最终空间序列呈现出格局、视野、意境三种形态的深宅深园,也就是深深·深宅的由来。

 1 

第一个“深”:意境

古人造园,是在造他们心中一个理想中的栖居之所,是从文学诗赋到山水墨画,再到园林的物理实现。那么,同样的问题“什么又是现代人理想的栖居”?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深深·深宅”无形中以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现代人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


在这里,十个院子都起了古典式的院名。前园是整个深宅的“序曲”;石园可以漫步在天然青石粒;静园宜沉思;水园是最大的园子,是整个宅子的核心。


如果你看过元代文人画《东山丝竹图》,就会突然发现冥冥之中,远在700年前,古人所描绘的诗意图景,其实早已潜移默化得影响了现代的实践。


从泊船、前庭、会友、曲径、亭阁,到远山,画中空间结构、叙事要素,甚至建筑的原型几乎都与“深深·深宅”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也许这是一次无意识的回归。

 2 

第二个“深”:格局

在具体场地规划中,我们思考的起点不是如何摆放建筑体量,而是如何组织整个空间的基本单元。这些基本单元既是场景,又是功能,既是庭院,也是建筑。


不同单元根据使用需求被安排在基地当中,再在每个单元里划定内与外的边界。最终整理出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四座建筑,十个庭院。归纳一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主要有四个园子,第一个园子是泊园,泊园在山水画中是停船的地方,在现代生活中,它是一个交通工具,是停车场。接着是前园,它的主要功能是会客、接待。


第二个层次以中央的水塘为核心,是私密的会友空间,跟前一个层次通过一个“T”字型洞口隔开。“T”形洞口上部用木格栅镂空,暗示结构的过梁。


在这个层次中,安排了一个四面通透的“亭”放置在水边,将园内园外,庭前庭后都衔接了起来。同时,这个层次中还设置了一个纵向延展的墙体,来分隔客房庭院的私密空间。


第三个层次为主人活动的场所和后花园,并根据主人的爱好安排了一个小型篮球场。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最终形成了一种深宅深园的诗意居所。

 3 

第三个“深”:视野

江南素有造园的传统,不同于传统的园林,现在的主人不再是寄情山水的文人,而是无时不刻同社会协作发生连接的现代人。


对园子的需求不再是观想层面的游山玩水,而是物理层面的返璞避世。“归园田居”需要一种能够连接当下现实和传统情怀的场所载体。


因此,这里的每个庭院之间边界模糊,庭院空间呈“之”字形的错动,相互之间或掩抑,或渗透,或开放,或隔离。


在游园的过程中,视线不断转折,而每一个停留都能窥到前方空间若隐若现的场景,眼睛驱使脚步不停向前探索。


原本是长条形的基地,因为“之”字形的空间转换,进一步拉深了整个空间序列,在视线上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为第三个“深”。

 4 

细节:屋檐、水景路径

在“深深·深宅”中,建筑的边界和位置已经由园子决定。考虑到江南温暖多雨,人在屋外穿行和停留的时间甚至超过室内,建筑的外部覆盖——屋檐显得尤为重要。


屋檐是对人细致的庇护,它遮雨但不挡汽,遮阳但不挡风。设计中希望让这种覆盖能够轻盈而无形。因此,建筑的姿态以一种“深远”的悬挑,庇护在园子当中。


为了区分覆盖和分隔,建筑的功能体量采用砖混结构,屋顶部分采用钢木结构。建筑的屋顶用两片薄板错搭而成,搭接的部位形成朝北高窗,增加通风和采光。


视觉上的极致,必须要结构上的精确。为了让悬挑深远的屋顶看上去出奇得轻盈,在结构和构造上做了特殊的设计,使得屋顶在不牺牲保温的情况下仍然足够轻薄。


建筑的大屋面并没有落水管,到了雨天,雨水从预设的排水口流下,落在铺满鹅卵石的缺口中,落雨成线。屋顶和地面因重力和水,以一种柔软的方式连接起来。


雨水汇集到东侧的水园,这是整个园子中唯一没有围墙的地方。传统园林边界清晰,内向而封闭,而处在乡村中的“深深·深宅”则通过水系跟周围互相呼吸。


连接个各个庭院的还有或直或曲的路径,它们犹如山间小路,深深浅浅,若隐若现。它们跟身体直接相关,是用眼睛驱动用脚去触碰,是人同大地的接触面。


深宅的小路回归脚的尺度,并修饰涉足的踏面不至泥泞。园林本身就是驯化的自然,深宅文质并重,自然与修饰,也就没有那么清晰的边界。

结束语 -

中国文化始终是充满诗意的文化,对美好居住的追求,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占有居处,而是为了获得与心性相通的、与自然相融相生的诗意居所,是关于人生境界的至高情怀。


无论是元代的《东山丝竹图》,还是现代的深深·深宅,都表达出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生活需求。也许,回归故里的诗意居所才是中国人骨子里所崇尚的理想栖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