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这样开10分钟“自我会议”,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知道吧 2017-05-13

大家好,我是八月的苏打水。我会把自己阅读的外文书籍中,觉得比较有价值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和各位朋友们一起进步。喜欢的朋友们不妨关注我。

今天介绍的内容来自日本作家山崎拓己的著作《 “自我会议” 的教科书》

每天这样开10分钟“自我会议”,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封面

1. 为什么需要自我会议?

在忙碌的生活中,一个人总是会被各种身外之事支配所有的精力。太多的身不由己之下,一天的短暂时间就转瞬即逝。

好不容易停下来喘气的时候,很多人不免会产生一个这样的疑问:

我到底在忙些什么?

刚刚周末结束,马上又到了周五。这一周我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有时甚至你会不由得觉得: 这些都只是为了别人做的,而不是为了自己。

这样茫然度日时,人就会渐渐产生一种无力的恐惧感,感觉命运根本就没有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因为连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应该要怎么去实现,都没有好好地考虑过。

自然就只能被动地完成别人交待的事情,度过没有成就感的每一天。

针对现代人遇到的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出了 “自我会议” 这种解决方案。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那么不妨尝试一下,用每天 10 分钟的 “自我会议” 来直面自己的内心。

自我会议可能会为你带来如下的帮助:

  • 弄清眼前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适当分配精力。

  • 消解心中 “不知如何是好” 的不安。

  • 当你面对多个困难的时候,可以一一进行排解,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

  • 发现之前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法。

2. 自我会议的流程

每天这样开10分钟“自我会议”,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自我会议

人的思维总是千变万化,集中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关于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可以参看我写的这篇文章:这本教你如何集中注意力的书,提炼的干货都在这

因此,如果不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来专门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例如自己真正的想法,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等等)的话。那么人的注意力就会迷失在各种各样近在眼前的事物当中,无法长远思考。

“自我会议” 就可以为你提供这样的契机。通过养成每天进行自我会议的仪式,可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安排,让每一天的努力都发挥最大的价值。

你需要尽量保证 10 分钟(或者更多)不被他人打搅的时间。期间按照下面的这个简单流程来进行自我会议。

一、提出现在面临的问题。

二、 针对每一个问题向自己提问:“我的目标是什么?”

三、进一步提问:“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四、 把回答用待办事项的方式记录下来,安排进你的日程表当中。

我们就以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早起” 为例,演示一下对应的会议流程:

一、现在面临的问题:

回答:早上赖床起不来。

二、目标是什么?

回答:早上六点半起床,进行早读。

三、要怎么实现目标?

回答:

1. 晚上少刷手机,早睡。

2. 把闹钟放远一些。

3. 打开空调的制暖,让自己容易走出被窝。

四、待办事项记录:

1. 睡前把手机放远。(满足了 1,2 条的要求)

2. 设定空调定时。

类似这样。通过把问题逐一进行分解,来看清自己接下来最需要去做的事情。这样就不会在面对一堆任务时,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不知从何下手。

3. 让自我会议成功的小诀窍

自我会议的实施非常的简单,为了尽可能提高效率,发挥最好的效果,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关于自我会议的小诀窍。供大家进行参考。

平常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怎么办?

你可以像和领导进行会谈一样,给自己划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或者提前一天安排进自己的行程表中。时长如果难以达到 10 分钟,那适当缩短也行,但必须有确切的时间安排。

例如上午 10 点半开始。到时你必须停下一切其他的工作,认真地投入和自己的对话当中去。如果你想着 “今天上午随便找个时间”,那最后很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你必须认真地和自己的内心交流,才能听见它的声音。时间的规划安排是最为重要的前提之一。

自我会议无法得出结论怎么办?

一次短时间的自我会议当中如果无法做出结论,如果不是紧急事务的话,放到下一次的会议中在进行讨论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在这个之前,最好将会议中思考的全部内容用笔记录下来

通过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的方式,可以将面对的问题进行视觉化。方便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容易产生新的发现。记录的形式可以使用逻辑树或者思维导图,但作者建议的最佳方式还是按条目逐条列出,这样有益于最终落实到待办列表当中。

如果实在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有勇气的选择。

最后,自我会议是一种思维方式,所以不要忘记的是在进行会议时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例如在心里说 “自我会议开始了!” 来进行思维调整。就像是自己在和自己讨论一样,用与平常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或许就能在你绞尽脑汁思考时带来新的发现。

以上,希望能为读者您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