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相之墓遭洗劫,盗墓者遭报应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13

谢安,东晋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直到40岁才出仕,历任高官,直至宰相。383年,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战争之一淝水之战爆发了。这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东晋以8万兵马击退前秦80多万军队,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其指挥者就是当时的东晋宰相谢安。

淝水之战延续了南北方对峙的局面,也延续了这个士族门阀的时代,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谢安是魏晋名士的典型代表,魏晋风流及其光华思想的闪烁在谢安的身上尽显无遗,他将士族和名士两种身份完美地结合,演绎了乌衣巷的华美和那个时代的风流传奇。

谢安的墓葬位于建康城外的梅岭。谢安身为名士,志向高远,气节高尚,当政期间正直廉洁、守身持重,还修明政治,因此深受东晋百姓的爱戴,甚至之后的宋、齐、梁、陈诸国百姓也常常为之扫墓护坟。

碍于谢安的名望和其在建康一带的影响,陈叔陵这个以盗取名士墓葬而闻名的盗墓狂人也只能望之兴叹。谢安墓的朝向与当时建康城外多数墓葬坐北朝南不同,这座墓葬方向朝北,寓意北望中原。虽然时过200余年,可谢安墓依旧完好如初,出于对谢安的尊敬,盗墓者们均绕道而行。

可残忍贪婪的陈叔陵却不顾这些,终于,他等到一个机会。579年,陈叔陵的母亲去世,陈叔陵看上谢安墓所在的梅岭这块风水宝地,打着安葬母亲的孝子旗号,发掘了谢安墓。

陈叔陵好不容易突破当地百姓的阻挠,如愿以偿地打开了垂涎已久的谢安墓,却发现墓中只有笔墨衣物等随葬品。原来,谢安为官清廉,不敛取财物,且为人豁达,不以身后事为念,因此墓葬中没有值钱的随葬品。满以为会斩获颇丰的陈叔陵失望之余竟将无明业火发在谢安骸骨之上,将骸骨扔掉。

然而公道自在人心,谢安一生高洁,自有百姓为他收拾骨骸,重葬长兴三鸦岗,而暴虐的陈叔陵却最终多行不义必自毙,作乱被杀,最终尸骨无存,这个盗墓者终于在政坛上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