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廉价时代的牺牲品:记东晋名士殷浩一生的“咄咄怪事”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13

知道什么是最坏的时代吗?最坏的时代,不是管仲、诸葛不出现的时代,而是连管仲、诸葛这样伟大的本应高山仰止的标杆都异化成廉价符号的时代!

而东晋,这个靠着江南士大夫续命的时代,就是这种廉价的时代。这个偏安一隅,养肉待宰的政权,似乎总是出现能够被比作管仲、诸葛的“风流人物”。

比如,本文的主人公,殷浩,这个“咄咄怪事”词条的发明者,“北伐者”桓温(注:东晋名将,曾平定蜀地、三次北伐,战功累累)的竞争对手,殷浩,在他长达十年的荒山隐居中,便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管仲、诸葛的比喻。

然而,这个光禄勋殷羡之子,却只得到了诸葛隐居的这部分,而在其他部分,却不过是当时欲进先退的畸形取官的文化的可笑受益者以及可怜的牺牲品。

殷浩与桓温年少时齐名,桓温曾经问殷浩:“你我相比,如何?”殷浩回道:“我与你交往非只一日,如果让我在你我之间选择的话,我宁愿做我自己。”

诚然,其后殷浩选择了和桓温截然不同的道路。当出生较低的桓温积极进取,久历戎事,直至平定蜀地时,殷浩却靠着长达十年的隐居获得了更加惊人的赞美。

有人甚至感叹,“殷浩不问世事,怎么面对江东百姓”,当然的安西将军庾翼也写信以家国天下相邀出山,一时之间,大有非彼不可之势。然而,殷浩坚决不出直到晋简文帝亲自邀请。

然而自来,多易必多难,赞美所需要的价格很贵,养尊与清谈,可以在商业互吹的时代积累起名正言顺的崇高地位,却磨砺不出稳健的心性与过人的意志。

这种脆弱的“美”可以远观,但一旦风吹来,是骡子是马,就一目了然了。永和五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北方大乱,这本可以说是为东晋的君臣们提供了绝佳的进取的机会。

尽管桓温数次请求北伐,但在狐疑其权势的朝廷的抑制下,这项“殊荣”最终落在了殷浩的身上,永和八年,殷浩上表北伐,如果成功,区区桓温则不足称虑。

然而,殷浩却将这个机会彻底搞砸了,在张遇、姚襄的接连反叛之下,殷浩的七万大军最终在次年败散殆尽,辎重、器械也为姚襄所夺,这意味着殷浩政治生命的结束。

在桓温的抨击奏折以及触目的惨败的压力下,东晋朝廷最终不得不做出姿态,把将殷浩废为平民,并将他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

桓温后来提过年少时与殷浩共骑竹马,自己离开时,殷浩就上前捡取。宿命般,殷浩的一生可谓活在桓温的阴影下,亦趋亦步。他的不幸正在于被作为对抗桓温的标杆从隐居的山中抬出来。

肩负着整个衰腐的东晋贵族门阀阶层的期望甚至是责望,殷浩被匆匆忙忙地绑上了他所能不能适任的政治战车上,最终在真正的战场上砸个稀巴烂,这个刍狗也滚落下神坛。

正所谓,知汝莫过对手,真正理解殷浩的人可能反而就是桓温,他这样说,殷浩有德行有言论,如果开始让他做尚书令或仆射,必定能够成为百官的表率,朝廷“违其才耳”。

殷浩在被流放后,无半句怨言,只是整天用手写着“咄咄怪事”四字。由此送别外甥时,他念了两句前人的诗,“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吟罢竟然抽泣哽咽,潸然泪下。

后来桓温打算让殷浩担任尚书令,派人送信给殷浩。殷浩回信担忧有错误,将信纸开合达数十次,最终阴差阳错竟回了一封空白信函,使得桓温大失所望,从此两人绝交。

这种巧合不只是失误,而是一种天命的写照。其人的一生不也在这种步步缩手缩脚的开开合合中走入失败,而这也正是他少桓温之处。永和十二年,殷浩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