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象医学:太少阳人,神有余而形不足;太少阴人,形有余而神不足。

 明日复明日fu1l 2017-05-13

    《四象临海指南》云:
      “太少阳人,神有余而形不足;太少阴人,形有余而神不足。

     《四象医学临海指南》云:

    太少阴人阴胜于阳故丰肥;太少阳人,肌肉脊横故性刚;少阴人,肥肉肥缓故性柔;太少阳人,神有余而形不足;太少阴人,形有余而神不足。太阳人,夏气长养故尊严;少阳人,秋气收成故威猛;太阴人,冬气疑藏故禀肃;少阴人,春气叙畅故温和。

     《东洋医学要论》云:

    太阳人:阳性人,肺大,呼吸运动敏活,血液新鲜,心脏功能良好,神经灵敏,记忆力较强,阳多血清,阴少易激怒,注重安静。少阳人:热性人,脾大,吸收胃热气全身热气大,阳热多,阴少,注重清热滋阴补肾。太阴人:阴性人,肝大,小肠吸收营养良好,血行旺盛,皮肤润泽肥厚易生痰,注重通利化痰。少阴人:冷性人,肾大,吸收大肠寒气多,全身冷气大,手足凉,易惹消化不良症,人参、官桂、附子,温补为主。”




中医也有形神论:





 

书名:

《类经》

章节:

一卷 摄生类

内容:

节饮食以养内,慎起居以养外,不妄作劳以保其天真,则形神俱全,故得尽其天年。天年者,天畀之全。百岁者,天年之概。去者,五脏俱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书名:

《素问悬解》

章节:

卷一 养生 上古天真论一

内容: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阴阳,和术数,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以劳形神,故形神健旺,终其天年,百岁乃去,不伤夭折也。

 


 

书名:

《医说》

章节:

卷九 养生修养调摄 六气

内容:

六气者 主肺呵主心嘘主肝呼主脾吹主肾嘻主三焦三焦法象于三十六气分行于六腑通利 水谷调适形神

 

 




 

书名:

《医心方》

章节:

卷第二十七 养生 谷神第二

内容:

《史记》云∶人所以生者,神也;所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蔽,形神离则死,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神之具也,

 


 

书名:

《医心方》

章节:

卷第二十七 养生 大体第一

内容:

《文子》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开嗜欲,养生之末也。

 



 

书名:

《友渔斋医话》

章节:

第一种 一览延龄一卷

内容:

又曰:心内澄则真人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行诈欺则神悲,行争竞则神沮;轻侮于人则减算,杀害于物必伤年;行一善则魂神叹,行一恶则魄神喜。魂神欲人生,魄神欲人死。常欲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形神安静,灾病不生矣。

 

 

 

 

书名:

《养生导引秘籍》

章节:

养性延命录 教诫篇第一

内容:

《混元妙真经》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黄老经玄示》曰:天道施化,与万物无穷。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转神施精,精竭故衰,形本生精,精生于神。不以生施,故能与天合德;不与神化,故能与道同式

 

 


 

书名:

《养生导引秘籍》

章节:

保生要录 论衣服门

内容:

臣闻衣服浓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温。盛热能着单熟衣卧熟帐,或腰腹膝胫以来覆被,极宜人。冬月绵衣莫令甚浓,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不骤热也。故寒时而热则减,减则不伤于温;热时而寒则加,加则不伤于寒。寒热若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衣为汗湿,实时易之。熏衣火气未歇,不可便着。夫寒热平和,形神恬静,疾疹不生,寿年自永。

 

 






书名:

《黄帝素问直解》

章节:

卷之三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篇

内容:

诊三部九候之法,而以形神为之原,则《灵枢》九针之论,所言天忌者,可不必存于胸中也。

 

 

书名:

《黄帝素问直解》

章节:

卷之五 调经论第六十二篇

内容:

九候者,上中下三部,一部三候,三部九候,合于经脉,候其形神,谨察于此,针道备矣。

 


 

书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2(1-46,素问)》

章节: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十八

内容:

 张志聪曰:针刺之道,通利经脉,无泄其气血,即所以补虚也。盖血气流通,而形神自生矣。人之为病,因郁滞而成虚者,十居其半。医者但知补虚,不知通利之中,更有补虚之妙。用着针者,如以布憿着之,乃从单布上刺,谓当刺之极浅,而勿推内其针,移其邪气于不足,而神气乃自复矣。

 





书名:

《类经》

章节:

三卷 藏象类 九、本神

内容:

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也。

 

 

 

书名:

《黄帝内经太素》

章节:

卷第二十六寒热 痈疽

内容:

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豁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叫,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形神乃持

 


 

书名:

《医学真传》

章节:

七情内伤

内容:

七情内伤,则有所亏损,疗之不易也。须识其何脏独伤,观其色,察其脉,验其形神,详其太过与不及,而后调济之。其惟智者之能事乎!

 

书名:

《寿世青编》

章节:

卷上 疗心法言

内容:

又曰:食风者灵而延寿算,食谷者多智而劳形神,食草者痴愚而力足,食肉者勇鄙而多嗔,服气者常存而得道。

 







书名:

《医学读书记》

章节:

卷下 通一子杂论辨

内容:

丹溪之所谓阳有余、阴不足者,就血与气言之也;景岳之所谓阳不足、阴有余者,就神与形言之也。形神切于摄养,气血切于治要,各成一说而已矣。

 

 

 

 

 

书名:

《古今医统大全》

章节:

卷之三 \ 翼医通考(上) 形神之妙太极分之

内容:

形神之妙太极分之

太极乃阴阳合而未分者也,阴形阳神皆在其中。

及分为阴阳,则阳为天火,依旧为神;阴为地水,依旧为形。

若太极本体止有神而无形,则分后地水之形何从而来哉?

由此化生人物,其心性之神则皆天火之神所为也,其血肉之形则皆地水之形所为也。

 

 

 



 

书名:

《伤寒杂病论义疏》

章节:

伤寒杂病论义疏 卷二下 平脉法第二

内容:

夫形太劳则竭,神过用则弊,形神离则死。故奇经受病,或初因形损,后致神伤;或始以神劳,终成气损(气损,经气内损也)。

 

书名:

《伤寒杂病论义疏》

章节:

伤寒杂病论义疏 卷十上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内容:

假令经府之气,各守其乡,生克制化,运行不止,荣卫常通,形神安乐,真气以从,疴疾弗起,一有太过不及之差,必失轻重缓急之度,筋骨内扰,雾露外伤,阳搏阴争,灾害乃至。

 

 


 

书名:

《伤寒直格》

章节:

卷中 伤寒总评 主疗

内容:

不明道者,寒热不调,以致阴阳胜负,耗绝阳神,惟存阴壳,则游魂冥冥,非鬼何哉。此则修养家言形神之阴阳,而非医家寒热之阴阳也。俗又妄谓周易以阳为尊、为美、为善、为刚、为清、为正,而阴邪反之。因以但欲养于阳热者,此又不知易象言阴阳体用之道以为教,非言一身寒热之阴阳也。故阳健唱命而阴顺和之,阴顺和之则阴阳和平而同归善道,非以干阳特为热也。且夫子云:干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然则干之纯阳。岂谓热耶?此亦非特取寒冰为阳,是取寒冰之劲健、整肃、清刚为干健之象耳。夫寒热之卦,坎为中男,乃少阳之卦,即寒冰也;离为中女,乃少阴之卦,即火热也。坎离水火为夫妇,而易以阳刚坎水寒者为夫,而阴柔离火热者为妇,亦非以热为阳刚,而寒为阴柔也。故易言阴阳者,但以明其物象,而非《素问》论病寒热阴阳之气也。设云干为寒者,本非取干阳为寒,但取寒之劲栗清整,像干之道也。俗又妄言人生则身温,而死则身冷,及病虽身热未至于死,将死者必热反变寒而后死也。因云阳则生,阴则死。以此专欲养于阳热,殊不知一身之内,寒、暑、燥、湿、风、火,六气浑而为一,雨停则和平,一兴一衰,病以生也。夫和平之常者,温凉得所适当,其阳和之气,如俗云人体温和是也。然冬寒而人腠理闭密,则身当温和;夏热则腠理开通,而多汗出,则身当微凉;相反者病,过与不及亦病。其中脏腑阴分以为根本,则固守阳和之气,但当温和乃为和平。唯脏腑之气,各随五行休囚旺相死之时位,而微有虚实不一也,此之虚实乃自然之道,而不为病者。然冬肾水阴至而寒,复以天气寒则腠理闭密,而阳气收藏固守于内,则适当其平,而以能内外之寒。夏心火阳旺而热,复以天气热则肤腠开泄,而阳热散越于外,适当其平,而以能内外之热。万物皆然。此阴阳否泰大道造化之理,盖莫大乎此也。然虽秋冬痞闭,此以其肺肾阴王而得其所,故康强省病,而病亦轻微也;春夏开泰,以其肝心阳王,故 (音区)弱多病,而病热怫郁,则阳气散越,故病甚而多死亡。及夫地理方位高下,四时寒热温凉,安危寿夭病同。故经曰:阴精所奉人多寿,阳精所奉其人夭。

 

书名:

《普济方》

章节:

卷一百二十一 伤寒门 伤寒总论

内容:

既为作汗之病气本热。非寒明矣。故经又曰。凡伤寒而成温病者。先夏至为温病。后夏至为暑病。暑与汗皆出。正言邪热随汗。皆出尽而愈也。又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负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此皆动乱劳苦。而致阳热以为汗出。岂可反言作汗之病以为阴寒耶。今之俗医不明阴阳变化之道。而妄取阳主于生。阴主于死。而欲养于阳热者。殊不知此言自生之后。以显为阳。阳中生阴。故生者死之道也。既死之后。以隐为阴。阴中生阳。故死者生之道也。此古人之论道。乃死生有无动静隐显之阴阳。非言寒热之阴阳也。俗人妄言仙经云。纯阳升而为仙。纯阴死而为鬼。阴以养阳气。恐亦不如此。以阳主虚无。而言神为阳。阴主形体。而言形为阴。言善养生者。调顺阴阳。炼就阳神超升。弃其阴体。即纯阳之神乃为仙也。不明道者。寒热不调。以致阴阳胜负。耗绝阳神。惟存阴壳。则游神冥冥。非鬼何哉。此则修养家言形神之阴阳。而非医之阴阳也。俗又妄谓周易以阳为尊为美为善为刚为清为正。而阴邪反之。但欲养于阳热者。此又不知易象言阴阳体用之道以为教。非言一身之寒热阴阳也。故阳健唱命而阴顺和之。阴顺和之。则阴阳和平而同归善道。非以干阳特为热也。且夫子云。干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然则干之纯阳岂为热耶。此亦非特取寒冰为阳。是取冰之劲健整整肃刚。

 

 




书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0(303-358,内科、伤寒)》

章节: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五十一

内容:

冬气严寒,万类潜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固密者,毋劳尔形,毋摇尔神,形神并守,偕行于闭蛰封藏之本者也。一有不谨而犯寒威,则杀厉之毒,乘于肌体,冬月即发,名正伤寒;伏而不发,至春变温,至夏变热。变态不测,殊可忧虞。

 

书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0(303-358,内科、伤寒)》

章节: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二十一

内容:

 肝之所伤,则皆属火热。所谓阳动阴静,故形神劳则躁不宁,静则清平。是故上善若水,下愚如火。

 

书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9(211-302)》

章节: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二十

内容:

经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正以阴虚为言也。夫人生于阳而根于阴,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人必危矣。所谓根本者,即真阴也。人知阴虚惟一,而不知阴虚有二。如阴中之水虚,则多热多燥,而病在精血;阴中之火虚,则多寒多滞,而病在神气。若水火俱伤,则形神俱弊,难为力矣。

 


书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综录医术名流列传》

章节:

明 赵梦弻

内容:

按《湖广通志》:赵梦弻,字肖野,居江夏。年八十,因唿肖翁。家世受医,精脉法,凡诊诸病者,形神俱往,徐以一二语,发其隐结,投药立效。胡方伯且死,构木以待,邀翁至,发两匕而痊。赴人之急,百里外中夜叩门,无不应者,既老犹杖以往。岁大祲,煮药如池,全活甚众。年八十八,一日,遍辞所识而卒。

 




 

书名:

《中国医籍考》

章节:

卷六十二 方论(四十)

内容:

小引曰。夫血证之难言也久矣。患此而死者。十有六七。治此而生者。十无二三。岂不诚难矣哉。是何以故。良繇或冒风寒暑湿燥火六象之外感。或由喜怒忧思悲恐惊。兼之饮食虏劳七情之内伤。而又每患于读书攻苦之辈。淫欲好色之人。何也。气血。人身之二仪。性命之根蒂。形神之根据附者也。故血随气行。气随血转。昼夜循环。生生不息。正经所谓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霄壤判矣。况此又皆起于火。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焉。请试言。夫心君主也。百体所听命者也。君主一摇。则五志之火。触于怒则为肝火。动于气则为肺火。耗于思则为脾火。捍于惊则为胆火。过于食则为胃火。竭于精则为阴火。虽有肾水。不胜燎原之势。所谓一水不胜五火者。此也。肾天一水也。相火寄于其中。脏腑赖以滋养者也。故肾水足。则肝得之。有子母相生之益。肺得之。无子富母贫之虞。心得之。有水火既济之功。脾得之。有滋荣润泽之绩。水源一亏。则肾间惟有此一点炎上之火。凌于心则为吐血。人于肺则为嗽血。动于肝则为喷血。出于脾则为呕血。若夫咯血唾血咳血。皆从肾家来。而为虚损之血。日渐煎熬。迁延不起。而去生便远矣。斯时也。病者安心静坐。却虑凝神。药食调洽。医者究其虚实。辨其血色脏腑。用药温养。使水足火平。阳生阴长。各归其位。又何病之不痊。而医之不效乎。无奈病者在先。不善调理。一遇此证。见其势之凶涌。遂欲延医以求速止。医人又根据病家之欲急。以能止为功。以为捷法。不知此证之发。其来久矣。瘀积胸中。必尽得吐出。才住虽延三五日。亦复要吐。其逆行之势。亦不能顿止。不惟不能止。且以寒凉之物塞之。而中其根矣。故必延之岁月。勿妄想。勿妄动。勿多言。勿暴怒。勿嗜酒房劳。勿过饱损胃。静坐养神。缄嘿自持。饮食有节。调理无间。药饵和平。闲心葆摄。则五火平复。而不能为害。阴血自生。而内火不炽。自得万全。若欲扬汤止沸。则一杯水。难救车薪之火。又何怪乎血证之难为也。故集失血病机方脉本草一部。虽不能百发百中。亦聊以寓生生之意。以冀万分中之一得耳。书以求同志者斧政焉。禹航浮碧主人孙光裕书于醉古居。

 

 

书名:

《中国医籍考》

章节:

卷五十 方论(二十八)

内容:

颐斋引曰。医之为道尚矣。自本草灵素之书作。而传之者。代不乏人。和缓以降。若越人。若淳于。若张若华。皆明其理。神其术。而能济众于夭阏者也。然其着书垂世。为医流之指南者。独长沙公而已。尔后百论千方。纷然杂出。览之者。但若可采用之。则莫适所从。求其洞达是理。而夫至要者。殆若晨星。然近世惟河间刘守真深得长沙遗意。故能以斯道。鸣乎大定明昌。南渡以来。宛丘张子和出。专探历圣之心。发千载之秘。辨实于虚。识燠于寒。以至阴阳之所以造化。运气之所胜复。风土之异宜。形神之殊禀。无一不究其极。凡所拯疗。如取如携。识者谓长沙河间。复生于斯世矣。兴定中。召补太医。居无何求去。盖非好也。于是退而从麻征君知几常公仲明辈。日游HT 上。相共讲明奥义。辨析至理。深悼传习之弊。力矫而正绪。遂以平日所着论议。及尝试之效。缉为一卷。命曰儒门事亲。其意以谓非吾儒不能明辨而是正之。以传于天下后世也。是之成。一法一论。其大义皆子和发之。至于博之以文。则征君所不辞专。议者咸谓非宛丘之术。不足以称征君之文。非征君之文。不足以弘宛丘之术。所以世称二绝。而尤为难得欤。惜其真本为征君藏于名山中。不可复见。今之板行者。尚为错乱疑阙。殆传者之过也。呜呼。术业如子和。不得居中以司天下之命。而跻之寿域。徒使之卒其书又殊博雅君子手。而传之者。或失其真。又不能无遗恨。此予所以屡叹而深惜之。异时有好事。购得真本。重刊而行之。俾学人获睹完。以惠天下后世。则子和为不死矣。岁在单阏阳月晦日。颐斋引。金史本传曰。张从正。字子和。睢州考城人。精于医。贯穿素难之学。其法宗刘守真。用药多寒凉。然起疾救死多取效。古医书有汗下吐法。亦有不当汗者。汗之则死。不当下者。下之则死。不当吐者。吐之则死。各有经络脉理。世传黄帝岐伯所为书也。从正用之最精。号张子和汗下吐。妄庸浅术。习其方剂。不知察脉原病。往往杀人。此庸医所以失其传之过也。其所着。有六门三法之目。存于世云。刘祁曰。张子和为人放诞无威仪。颇读书作诗嗜酒。久居陈。游余先子门。后召入太医院。旋告去。隐然名重东州。麻知几九畴与之善。使子和论说其术。因为文之。有六门三法之目。将行于世。会子和知几相继死。迄今其书存焉。(归潜志)

 

 

 

书名:

《中国医籍考》

章节:

卷二十一 明堂经脉(一)

内容:

〔杨氏(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旧唐志十三卷 阙自序曰。臣闻星汉照回。分其澜巫 水所以化通乾坤之气。象人之秀异。得虽四体百节。必有攸系。而五脏六腑。咸存厥司。在于十二经脉纲领是犹玉绳分晷。而者不金 HT 。而晦明是。至于财乃细而运之者广。言命则微而摄之者大。血气为其宗本。经络导其源流。呼吸运其阴阳。营卫通其表里。始终相袭。上下分亦荣输相倾。躁静交兢。而昼夜不息。循环无穷。圣人参天地之功。测形神之理。贯穿秘奥。弘长事业。秋毫不遗。一言罕谬。教兴绝仁被群有。旧制此经。分为三卷。候交杂。窥察难明。支体经复兴八脉亦如沮漳沅澧波于汉丰 分态于河宗。是以十二经脉。各为一卷。奇经八脉,复为一卷。合为十三卷焉。欲使九野区分。望六音疏变混而归且也累气殊流合济无乖胜范禀皇明。以宣后学。有巢在昔。而大壮成栋字网罟犹秘以明离照其佃渔今乃成之。圣曰。取诸不远。然太素陈其宗旨。明堂表其见。是犹天一地二。亦渐通其妙物焉。

 








书名:

《医说》

章节:

卷三 诊法 形气相得相反

内容:

大凡诊脉先定四时之脉便取太过不及虚实冷热寒温至数损益阴阳衰盛五行生克脏腑所属 看之 以为大法然后取其人形神长短肥瘦气候虚实盛衰性气高下布衣血食老幼强弱但顺形神四时五 气气候无过者生之本其形气与五行者危病若过盛而形气反逆脉有悬绝者死不治矣(鸡峰普济 方)

 

 



书名:

《古今医统大全》

章节:

卷之四 \ 内经脉候 脉形气逆顺

内容:

大凡诊脉,先定四时之脉,便取太过不及虚实,冷热寒温至数,损益阴阳盛衰,五行生克,脏腑所属,以为大法。然后取其人之形神长短肥瘦,气候虚实盛衰,性气高下,布衣血食,老幼强弱。但顺形神四时五行气候无过者,生之本,其形气与五行相反者危。

 

 


 

书名:

《素灵微蕴》

章节:

素灵微蕴卷二 问法解

内容:

一证之见,必有至理,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凡寒热痛痒,饮食寤寐,声色臭味,情志形神之类,质问详悉,合而审焉,病如洞垣矣。问法在于善解,解极其彻,则问致其详,不解者,不能问也。

 

 

 

书名:

《奇效良方》

章节: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门(附论)

内容:

《阴阳应象论》云∶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玉机真藏论》云∶忧喜悲恐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丹溪云∶夫气周流一身,以为生者气也。阳往则阴来,阴往则阳来,一升一降,无有穷已。苟内不动于七情,外不感于六淫,其为气也,何病之有?世言冷气滞气,逆气上气,皆是肺受火邪气,得炎上之化,有升无降,熏蒸清道,甚而至于上焦不纳,中焦不化,下焦不渗,辗转变为呕为吐,为膈为噎,为痰为饮,为翻胃,为吞酸,或痞或痛,为胀满,或嘈杂,或噫腐气,或不思食,诸证互见。后人不明经旨,以《脉诀》热则生风,冷生气,寒主收,引令冷气上冲,气逆气滞矣,非冷而何

经曰∶脉滑者多血少气,涩者少血多气,大者气血俱多,脉来大而坚者,血气俱实,小者血气俱少,脉来细而缓者,血气俱虚,代者气衰,细者气少,浮而绝者气辟,大而滑中有短气,尺脉涩而坚为血实气虚,尺脉细而微者,血气俱不足也。刘立之《脉理玄要》曰∶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沉,极则伏涩弱,难治。其或沉滑,气兼痰饮,且人身禀天地阴阳以生,藉血肉以成其气,一气周流以成其神,形神俱备,乃谓全体,故阴阳升降,血脉流行,营卫运转,五脏六腑,相养相生,皆气之使也。盖天地有五行,而变化生风寒暑湿燥之顺逆,顺之平,逆之害;人有五脏,亦生喜怒忧思恐。故曰根于化育者,天地之泰和,其体自安,发于 疾者,阴阳之乖戾。大抵气郁在上,宜以散之,气郁在下,当以利之。此则举其大略言之,工于医者,当推脉证治之。

 


 


书名:

《寿世保元》

章节:

卷三 诸气

内容:

人禀天地阴阳之气以生。藉血肉以成其形。一气周流于中。以成其象。形神俱备。乃为之全人。

 




书名:

《医经国小》

章节:

卷之四 病机第四 病机略一首(集次见凡例)

内容:

此因气动。形神自病。喜怒不节。劳形厥气。气血偏盛阴阳相乘。阴胜阳病。阳胜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则伤形。热则伤气。气伤则痛。形伤则肿。先痛后肿。气伤形也。先肿后痛。形伤气也。阴阳变病。标本寒热。如大寒甚。热之不热。谓以热药治寒不退。

 

 

书名:

《古今医鉴》

章节:

卷之一 病机

内容:

胃气之虚,虚极变病,五乱互作。东垣所论:王道之学,一虚一实,五实五虚。五劳七伤,六极乃痿;五郁七情,九气所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暑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忧愁思虑,甚则伤心;形寒饮冷,过则伤肺;喜怒气逆,逆则伤肝;饮食劳倦,甚乃伤脾;坐卧湿地,强力入水,故乃肾伤。皆因气动。形神自病,喜怒不节。劳形厥气,气血偏胜。

 

 

 

 


书名:

《太平圣惠方》

章节:

卷第九十八 补益方序

内容:

夫人禀中和气。生二仪间。处寒暑四时之宜。法阴阳五行之度。莫不精气内调。形神外融。气。私寡欲。外不劳形。内无损志。恬澹是务。动静随宜。保气全神。深根固蒂。悟浓味之损性。知一过之害生。爱憎不感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惑。而体气和平。故使形相亲。表里俱济也。苟或背其至理。徇彼嚣情。耳聆繁溃之声。目乱玄黄之色。思虑役其智。嗜欲乱其真。既不能御气以全身。又不能饵药而延寿。欲期胶固长世。绵历永年。不可得也。是以善摄生者。与寝有度。则天阏莫得时迁。昧养命者。丁壮是凭。谓修短必以分定。斯乃惑反观之理。而何明固抱之言。自取其亡。良可为叹。设使齿发云耄。体力渐衰,如能固性命之基。饵补益之药。即何诚宜勉欤。今所纂诸方朽。君臣合度。功效可

 

 

 

 



书名:

《冯氏锦囊秘录》

章节:

杂症大小合参卷二 盈虚

内容:

夫盈虚消息之理,可不默悟其机而保之,则长养化育之道得矣。盖人禀阴阳之气化,从无形而有形,皆生于虚也。故孕育之道,犹月满则亏,月亏乃盈,岂非生于虚哉!及至氤氲之气方凝,赖母气以煦之,血以濡之,渐得长养成形。离胞之后,更赖乳之,血气滋培,肠胃渐充,继以饮食调养,先天无形之气,蓄之于内,后天有形之味,养之于外,魂魄神志意之五志既全,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便有,迨至养之既极,则男子内蓄少阴八数之气,女子内蓄少阳七数之气,盛满于中,阴阳气和,精气盈益,始得生子。总莫非从无形阴阳之虚,而变化有形之实,及长养太极,则有形之实,仍归无形之虚,能悟其理,凝神保精,则天真长固,得尽天年。《经》所谓: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倘耗真竭精,则不能尽天度之数,而形神早坏矣。(张)陈至理,幸珍生者保之。



 




书名:

《解围元薮》

章节:

卷二 药病总说

内容:

凡风疠所起之处每难全愈,欲其全愈必追毒并归于此,然后以药点之使烂而可迹熄根灭也。若病未愈不可周身涂点,其点药之性热过于火毒过于亢,若点遍身则热毒围攻,焉能当之?又每有妄徒以针刺破皮肉,用醋墨涂之使烂,妄言拦阻病势,不知病根铸于肠胃,年深发见于肌表,先从髓液透出,岂可于皮外刺烂而能阻之乎?空受痛苦而结痂痕疙瘩使形丑貌陋,其病反加,未见毫厘效验。其或湿痒酸麻、肿块皮肉胀大、血死渍实者,可以锋镰败泄。如紫云、白癜、血癣等症,可以小艾炷团围灸之,使艾火引毒渐泄,虽疼痛一时亦能提散毒气。若干风痹燥之症,气血尚且不足,乌可又行锋刺,愈加耗竭。肌肤之间全凭血液转使,筋枯力乏,手足不能运用,其皮肤麻痹者,乃血液亏损之故。内频服药,外频熏洗,内外应施,引其经络之间新血充足气脉,渐渐荣活而愈矣。切不可骤用点刺、锋镰,炎威惨酷,剥害肤体。况风癞非一时可愈者,总不如令其服药,缓缓奏功为上。且风癞之人气血必衰,治风癞之药无非克伐,迅剂治之将半即宜用补剂扶其根本,不可伐尽气血,致津液干枯,形神憔悴而损遐龄,用药尚然,岂可妄下针镰霸道之毒手以速其死乎?

 

 



 

书名:

《医林五十年》

章节:

下篇 妇科病证 二、妊娠

内容:

胎元化生,一月二月木气生之,三月四月火气长之,五月六月土气化之,七月八月金气收之,九月十月水气成之,五气皆足,胎完而生。土为四象之母,在脏为脾,在腑为胃。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胎元化生,全赖气血之煦濡,故保胎之要,首在培土。中土阳旺,则善纳而健运,化源充足,气血充沛。金火气清而上不病热,水木温暖而下不病寒。木温而火清,则血流而不凝;金凉而水暖,则气行而不滞。气血环抱而煦濡之,形神安固,绝无伤堕殒落之患。中气虚衰,则四维失养,生长之气薄,则胎不发育;收成之气薄,则胎不坚完。木火之气衰,则胎堕于初结之月;金水之气弱,则胎殒于将成之时。中土阳衰,缘于命门火败。

 

 

 

 

书名:

《医学摘粹》

章节:

杂证要法 妇人科

内容:

胎妊者,两精相搏,二气妙凝,清升浊降,阴阳肇基,血以濡之,化其神魂,气以煦之,化其精魄。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气血之根,总原于土。土者,所以滋生气血,培养胎妊之本也。木火以生养之,金水以收成之,土气充用,四维寄旺,涵养而变化之。五气皆足,十月而生矣。养胎之要,首在培土。土运则清其火金,而上不病热;暖其水木,而下不病寒。木温而火清,则血流而不凝也。金凉而水暖,则气行而不滞也。气血环抱,而煦濡之形神巩固,永无半产之忧矣。如胎之初结,中气凝蹇,升降之机,乍而湮郁,冲和之气,渐而壅阻,其始胃气初郁,滋味厌常而喜新。及其两月胎成,则胃气阻逆,恶心呕吐,食不能下等证作矣。且胎气在中,升降不利,水偏于下润,火偏于上炎,是以胎妊之证,往往下寒而上热也。阴阳郁格为病,法宜行郁理气为主。以豆蔻苓砂汤主之。如堕胎之证,缘胎之结也。一月二月,木气生之。三月四月,火气生之。五月六月,土气化之。七月八月,金气收之。九月十月,水气成之。

 

 

 

书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2(381-399,妇科)》

章节: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八十八

内容:

《内经》曰: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所谓气血周流,循环无端,少有不续则身危矣。若夫姙娠之妇,子在腹中,母子一气流通,全赖浆水滋养。十月数足,血气完全,形神俱备,忽如梦觉,自能用手坼胞,求路而出。既出胞外,母子分体,呼吸殊息,其可久羁于内,而使其气化不运不续哉?夫胎元壮健者,胞既坼即随浆而下,故易产也。

 

 

 

书名:

《四圣心源》

章节:

卷十 妇人解 胎妊解

内容:

血生于木火,气化于水金,而土则四象之中气也,故养胎之要,首在培土。土运则清其火金而上不病热,暖其水木而下不病寒。木温而火清,则血流而不凝也;金凉而水暖,则气行而不滞也。气血环抱而煦濡之,形神巩固,永无半产之忧矣。

 





书名:

《幼科指南》

章节:

初生门

内容:

天地化生万物,必以春温夏热而长。儿之初生,亦同此理,变生形神。自生之日,至三十二日为一变,至六十四日曰一蒸。变则长其百骸,生其脏腑;蒸则增其智能,发其聪明。十变五蒸之外,又有三六十八大蒸,合计七十六日也。

变蒸既异,形神已成,此后则不复变蒸矣。然每变蒸之状,乃阴阳氤氲蒸之气而然,故身微热耳。尻骨属阴,以阳不伤阴,而与阴和之象,故冷而不热。盖阴阳和变,化生形神,故无他病情也。

 

 

书名:

《痘疹心法要诀》

章节:

卷一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

内容:

躯之肥瘦形衰盛,声之粗细气虚实,

目了不了神强弱,胃气虚实食不食。

欲治痘者,先看儿体之肥瘦。体肥者,形盛可知也,体瘦者,形衰可知也。次听声气之粗细。声粗者,声音雄粗,此气实也;声细者,声音微细,此气虚也。再观其目中之神。了了精彩者,此神强也;目不了,不精彩者,此神弱也。更问其饮食能否。饮食如常者,胃气实也;不能饮食者,胃气虚也。此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也。

 

 

书名:

《幼科心法要诀》

章节:

卷二 初生门(下)

内容:

万物春生夏热长,儿生同此变形神,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曰一蒸。变长百骸生脏腑,蒸增智慧发聪明,十八五百七十六,变蒸既毕形神成,变蒸之状身微热,耳尻骨冷无病情。

 

 

书名:

《幼科发挥》

章节:

卷之一 变蒸

内容:

或曰。变蒸之日。必以三十二日者。何也。曰。易传云。 之为易。易者。变易也。不易。不足以见天地生物之心。人有五脏六腑。以配手足十二经络。腑属阳以配阳卦三十二。脏属阴以配阴卦三十二。取其一脏一腑。各以三十二日一小变。六十四日一大变。阳卦之爻。一百九十二。合岁并闰月。凡三百八十四爻。所以变蒸一期之日。三百八十四。以应六十四卦爻之数也。或曰。三十二日一小变。六十四日一大变。所生者何物也。所生之物。亦有说欤。曰。形既生矣。复何生也。所生者。五脏之知觉运动也。故初生三十二日一变。生足少阴肾癸水。肾之精也。六十四日二变。生足太阳膀胱壬水。而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之气成矣。此天一生水也。水之精为瞳子。此后始能认人矣。九十六日三变。生手少阴心丁火。一百二十八日四变。生手太阳小肠丙火。而心与小肠一脏一腑之气足矣。此地二生火也。火之精为神。此后能嬉笑矣。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足厥阴肝乙木。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足少阳胆甲木。而肝与胆一脏一腑。受气足而神合矣。此天三生木也。木之精为筋。此后能坐矣。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手太阴肺辛金。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手阳明大肠庚金。而肺与太阳一脏一腑之气足矣。此地四生金也。金之精为声。此后始能习人语矣。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足太阴脾己土。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足阳明胃戊土。乃脾胃一脏一腑之气足矣。此天五生土也。土之精为肉。脾胃主四肢。此后能匍匐矣。三百五十二日十一变。生手厥阴心包络。三百八十四日十二变。生手少阳三焦配肾。肾主骨髓。自此能坐能立能行矣。变蒸已足。形神俱全矣。正如蚕之眠。不如是不足成人矣。凡一变之过。则筋骨手足以渐而坚。知觉运动以渐而发。日异而月不同。曰变者。变易也。曰蒸者。发热也。祖训云。变蒸虽是胎病。非胎热胎毒可比矣。此少阴生长之气。发育万物者。儿之强者。虽有是病不觉。气弱者始见。如变后形体渐长。知识渐增。反为无病儿也。故无治也。古方黑子散。姑置之可也。其间或有未及期而发热者。或有变过热留而不除者。抑有他故。须详察之。如昏睡不乳。则不须治。待其自退。

 

书名:

《儿科萃精》

章节:

卷五 痘证门 痘解

内容:

当今种痘之法,盛行中外,一切出痘之部位,痘形痘色之顺逆,痘证之老嫩疏密,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辨气血阴阳表里之虚实,禀赋之顺逆,天时人事之顺逆,皆与种痘无关系,故略而不详。

 




书名:

《杂病广要》

章节:

内因类 骨蒸

内容:

人之性情最喜畅快,形神最宜焕发,如此刻刻有长春之性,时时有生长之情,不惟却病,可以永年。若人平日无事而忧思沉想,默默无言,面容黯惨,眉宇不舒,人以为老诚忠浓,不知胸中之杀机日盛,已现于形容矣。即坐卧欢乐之场,反生暴怒;即处于富贵之境,略无喜色。所谓抑郁成痨,多气成痨,久嗽成痨,积热成痨,久疟成痨,久病日远成痨,伤风不醒成痨,产怯成痨,传染习气成痨,小儿疳疟成痨,干嗽成痨,穷思积想成痨,酷饮成痨,过欲成痨,悭 刻剥成痨,男女过时失配成痨。须知致痨之因不一,说不外性情之执滞习染而成,多致不治何也?药能疗病补虚,不能移情易性故也。(《证治百问》)(按:所谓云云数语盖有所本,《锦囊秘 》亦见之。)

 

 


书名:

《幼幼新书》

章节:

卷第三(病源形色) 凡一十门 禀赋之殊第六

内容:

第一月妊娠,胎月本于肝脏,主养魂魄,故此月宜多吃酸物,以助目也,自然一脏强盛也。物味辛辣,缘肺纳辛,主于金克木,恐伤于肝。第二个月亦然,何也?缘少阳脉养胆也,肝合故也。第三个月,肺脏主养心之脉,主神,此月宜加辛酸之物,食焦苦也。缘肺主于金,其脏纳辛,以助于金气也。食之苦物,缘心纳苦,主火,火克金故也。第四个月,心脏主于养肾,此月宜加增于焦,以助火也。缘心主于火,其脏纳焦苦,勿食酸,缘肾脏纳咸,主于水故也。第五个月,肾脏主养于脾,此月宜增于咸,少吃甘甜之物。缘脾主于土,土缘克于水故也。第六个月,脾脏主养气,此月加于甜物以助土。土缘主于脾也。第七个月,筋骨养形而能动转,少食咸物。惟五味相滋,甜淡得所,为此月胎已通,九窍上下相应也。第八个月,形神俱足成,味俱宜减省,勿食热毒及鸡、兔、狗、猪、牛、马、鸟,雀等物肉,并是伤胎之物,亦作赤瘤,切宜戒之。但只听经,近善,居处静室,所生儿女寿永多贵。切忌嗔怒,频须动作,然用力行住,坐卧不得久也。须要慎之。第九个月,慎忌吃诸炙爆、腥臭、鳞蛊之物,及壅毒肥滑粘腑之物,直至月初忌之,恐伤孩儿头脑,乃生下多生恶疮壅毒。

 



书名:

《育婴家秘》

章节:

卷之二 变蒸证治

内容:

天地之造化,阳主生长,阴主收敛。故草木之生长于春夏者,阳之舒也。收藏于秋冬者,阴之惨也。幼科书中变者,变生五脏也;蒸者,蒸养六腑也。以变蒸二字分脏腑论,又有变蒸之后,有三大蒸之说。后人因之,莫有觉其非者,故予直解之曰:变者,变易也,谓儿之知觉运动以渐而发也;蒸者,蒸然发热也,形神变易之时,真阳发舒之象也。人之生也,一岁而变蒸。是男子八岁而真牙更,十六岁而精动,六十余岁而精竭;女子七岁而真牙更,十四岁而经行,四十九岁而经止。此天地阳阴之气,其分数固已定矣。其一岁之外复有三大蒸之论者,诚未达其旨也。若一之内变蒸之日,似亦不可执也。形有强弱,气有清浊,变有迟速,故形壮气清者,其变常速;形弱气浊,其变常迟。谓三十二日一变者,乃举其大数如是也。至于形之强弱,气之清浊,则又禀于父母,出于造化阴阳之殊也。

 



 

书名:

《医灯续焰》

章节:

卷二十一(附余) 尊生十二鉴

内容:

《食治通说》云∶燕居暇日,何所用心。善养形神,周防疾患。常存谨畏,无失调将。食饮之间,最为急务。安危所系,智力可分。与其畏病而求医,孰若明理以自求。与其有病而治以药,孰若抑情而预治。情斯可抑,理亦自明。能任理而不任情,则所养可谓善养者矣。防患却病之要,其在兹乎。

 

 






参考书

《痘疹心法要诀》
《儿科萃精》
《冯氏锦囊秘录》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古今医鉴》
《古今医统大全》
《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素问直解》
《解围元薮》
《类经》
《普济方》
《奇效良方》
《伤寒杂病论义疏》
《伤寒直格》
《寿世保元》
《寿世青编》
《四圣心源》
《四象临海指南》云:
《素灵微蕴》
《素问悬解》
《太平圣惠方》
《养生导引秘籍》
《医灯续焰》
《医经国小》
《医林五十年》
《医说》
《医心方》
《医学读书记》
《医学摘粹》
《医学真传》
《友渔斋医话》
《幼科发挥》
《幼科心法要诀》
《幼科指南》
《幼幼新书》
《育婴家秘》
《杂病广要》
《中国医籍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