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喝茶的历史 明代茶具有何特色

 老刘tdrhg 2017-05-13
一道茶网2017-05-11

一道茶网 茶学院】明代,条形散茶盛行,茶的制法上从“蒸青”转变为“炒青”,饮茶方法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这样,唐宋时期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一批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从而开启了茶史上的新纪元。明代出现的这些新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从明到现在,人们所使用的茶具在品种上基本没有多大改变,变化仅仅发生在样式或质地上。

因为明人饮的是条形散茶,贮茶焙茶器具较之唐宋时期更为重要;饮茶之前用水淋洗茶叶也是明人所独有的。当时所使用的茶具,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列出了16件,再加上贮茶器具7件,总共23件。不过其中的很多和烧水、泡茶、饮茶没有关系,似有凑数之嫌。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中说明代的“烹试之法”“简便异常”,宁特侈言乌府、云屯、苦节君、建城等目而已哉”。明代张谦德的《茶经·论器》中说当时的茶具有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9件。

不过,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在制法、规格、质地等方面却更加讲究,制作工艺较之唐宋又有很大进步。此时茶具创新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出现了小茶壶,二是茶盏的形色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一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白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获得了极大发展,无论是在色泽、品种还是样式上都达到了精巧的极致。明初,茶具经过了永乐和宣德两朝三十多年的发展,除了出现红釉外,青花和彩瓷成为生活和社交巾的主角。此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近三十年中,官窑被禁烧,瓷器生产被摧残,一直到明末万历年间才恢复生产,因此这一时期的茶具在日本十分珍贵。另一方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紫砂陶茶壶却应运而生,也是不幸中的幸事。从元到明,和瓷茶具并驾齐驱的就数至今不衰的宜兴陶了,在烧制、釉色、造型上都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发展,和景德镇并称为“景瓷宜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