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将南蛮收拾的服服帖帖,方才班师回朝。途中路过泸水时,忽然江上波涛汹涌,鬼哭狼嚎,大家都不敢过去。孟获说,这是因为阵亡士兵无法回家,才在此地“闹鬼”,让大军留于对岸。诸葛亮心生一计,用馒头代替人头,在江边祭奠,方才得以过江。 传说只是传说,但诸葛亮这种对待敌方阵亡士兵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称赞的。古今有言: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对敌人尊重更加能够赢得好的名声。然而细数中外战事,对待敌军战士的做法可谓千奇百怪,但也不外乎两种――残忍和仁慈。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莫过于将敌人的尸体当做食物,供自己食用! 电视中,我们经常看一些抗日神剧,剧中每次日本鬼子打扫战场,总会将一个个尸体用刺刀刺穿,防止有活口,而这种对待阵亡战士的方法没有一点道德可言。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下,日本青年军人都养成了嗜血的趣味,无论对待阵亡的士兵还是战俘,都极其残忍。 另一例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用来关押战俘的地方——奥斯维辛,每天这里都会进行毒气实验,将毒死的的战俘放入储尸间进行研究或者丢入焚尸炉进行焚烧,即使在失败之后仍旧将这里炸毁,只留下一部分地方。 相比较之下,我国三国时期对待敌军烈士真的是仁至义尽:傅彤傅俭是一对父子,傅彤保护刘备撤退,冲入吴军战死,傅俭在魏军攻入城池之后仍旧大呼“魏狗”,司马炎听说后,给了非常高的评价。 更有《汉晋春秋》记载:佥格斗而死,魏人义之。并没有像谣言那样,将其鞭尸,然后挂于城墙示众。在所有对待俘虏或者敌方尸体的处理上,当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时,往往比较尊重,而当邪恶的一方取得胜利时,却往往惨不忍睹。 这些传为佳话或是遭人唾弃的故事最终得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更希望大家能够带着尊重去了解,而不是做一个毫无良心的看客。 我觉得,无论是民族之间还是国家之间,战争的受害者都应该得到着重,日内瓦公约不只是一纸文书,更应该被每一次战争所牢记,毕竟,死者为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希望能够在获胜之余,给予死者最大的尊重。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中国史一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