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7-05-13 | 阅:  转:  |  分享 
  
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吉林省柳河县长青小学吕淑英【摘要】通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数学与
生活的关系,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并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促进人的发展的道理。【关键
词】小学数学生活化价值小学教学生活化是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在运用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知识的生活价值,并领悟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促进人的发展的道理。它是小学教育研究者和教学论研究者等
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小学教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里的应用,在国外,1953年前苏联的A·C·普乔柯在其主编的《
小学算术教学法》中提出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生
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小学实践经验和在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依据陶行
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师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做到:1.生活即数学。2.社会即数学课堂。一、小学数学教
学生活化的价值通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
数学的生活价值,并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促进人的发展的道理。1.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数学应用与创新能力,将
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最近发展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
生活与数学教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结合生活的实践性练习,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方位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包括知识、能力、态
度等,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返回到生活中,不仅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知识,更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且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
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体验数学对人的发展的价值,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及思维。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可以加快学生成人和成才的速度。如购房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将设计购房方案作为任务,就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学数学和信
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感受数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体验教学数学在是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
标,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到感悟数学思想、领会数学方法、学会数学的思维,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二、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小学实
践经验和在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
不开数学,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使每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
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联系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小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眼光观察和
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2.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他们凭借生活经验体会数学价值,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
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就会主动的爱数学、学数学。在生活中,学生还能接触到许多课本中未出现、课堂上没涉及而生
活中又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这种实际问题不但与课本学习有着联系,而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实践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
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3.用数学语言叙述生活事件。数学首先是一种语言,具有工具性和基础性。由于它可以用来存储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时
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性更为突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运用生活化、趣味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
染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请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数?为
什么会喜欢它?这就使学生很自然的把数字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自己就把数字拉进了生活,数学知识生活化。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
考数学建构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个人体验,强调学习的个性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完全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应以自主活动为基础,以智力参与
为前提,又以个人体验为终结,促进学生的建构性学习。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是紧密联系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1.教师的教育意识要生活化在教育意识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教学内容生
活化,使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同时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爱学的情趣、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科学地用眼和
用脑,防止数学学习异化成为机械的验算,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成功。2.教学评论要生活化为加强数学教学生活
化问题的指引,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及统一考试命题时突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加强生活化问题的学习,如,在学
生学习“十以内数的认识”后设计这样的试题:1.我今年()岁。2.爸爸或妈妈的电话号码是(),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
于生活的道理,增强学习兴趣,3.要重视利用教材中的有效资源我们在挖掘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现行教材中的有效资源,如三年级上
册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的例一:“从我家到学校有21米,每天要往返两次,每天要走多少米?”其优点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可以
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并以此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像这样的生活实例教材中比比皆是,而且这些资源又都是经过课程专家精心筛
选的。4.知识的应用设计和呈现,应体现生活情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
方式应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方法的呈现上,应具有开放性,不把教师的思
路和教材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也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讨论的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思维途径,形成创新的土壤,培养实践能力,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在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献花(0)
+1
(本文系小乔流水19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