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场景呢?应该至少满足这几个条件:
一是市场总规模要足够大,能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模式要轻,即在获客与风控环节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这样企业能享受规模效应,即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三是模式可以复制,能够批量化拓展;四是风险易量化、可防控。 基于上述四个标准,我们不妨逐一评判下目前主流的一些消费金融场景的优劣。 电商类场景。市场总规模够大,模式轻、可复制且风险易量化,属于典型的好资产,也是2013年以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崛起的起点。不过,优质的场景自然是大家争相竞争的对象,目前的电商场景已经牢牢把控在巨头手中,对于新进入者,机会不多了。 车贷。市场规模足够大,易复制推广,风险也相对可控,但模式较重,也属于比较优质的资产。随着网贷限额新规的落地,车贷已经成为P2P平台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各类消费金融机构的重点战场。整体上,由于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汽车销售产业链也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这个市场的空间才刚刚开始,仍有很大的看头,值得一试。 线下消费场景。市场总规模足够大,但模式较重、可复制性差,业务环节较长,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不过,鉴于线下消费场景的市场总空间非常大,所以可以部分抵消这些弊端,整体上仍可视作一个不错的场景。事实上,很多创业型消费金融机构,都是从线下消费场景着手,找到一至两个细分领域切入,效果还不错。 家装、医美、培训等场景。市场规模整体有限,且模式比较重,在获客环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业务流程长,风控环节也存在很多隐患点,整体上不能算好的资产,有点鸡肋。 当然,也可以脱离场景,直接从现金贷业务着手。只不过,随着4月份以来监管层的强力介入,现金贷市场也变得扑朔迷离,不再是钱景光明的坦途。最大的难题就是起步阶段的破局。 随着市场上同类别产品的增多,消费金融的竞争核心已经不在于金融而在于消费,能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升级,才会真正赢得用户。对于每一家消费金融企业而言,无论是老玩家还是新进入者,都要着力在提升用户消费体验上进行产品的打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