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外滩,没有人会忽略海关大楼的钟塔和钟声,但要说起里面究竟长什么样,恐怕99.99%的人都没见过。 这里藏满了你想不到的秘密:每日相伴的外滩钟声是从什么时候响起的?新年钟声的背后,谁是最孤独的功臣? 「最世界 · 城市漫步」004,我们带你走进最熟悉的城市里,最鲜为人知的秘境。(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城市漫步”可收到所有系列文章~) 阅读时间:成为0.01%的3分钟 最世界 · 城市漫步 004 上海不为人知的秘境长什么样? 在上海生活了多年,大概一年去一次外滩。外滩挺热闹,就跟全国各大知名景点一样,永远都是人人人人人,人多得让你麻木,大多数时候你都跟着人潮在流动,只有在海关钟楼传来钟响时,才提醒你是在上海外滩。 那钟声来源是海关大楼的钟塔,外滩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多年以来,每回到外滩总要抬头仰望,即使你在外滩X号或者某高级酒店的平台,还是只能仰望,近在眼前又很遥远,神秘而庄严,很少会有人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算得上是上海最繁华地区的另类秘境。 不过,看过《长恨歌》的读者,望着望着,总能联想到程先生从某扇窗户跳了下来...... ※ 钻进外滩钟楼,听见上海的心跳 现在的海关大楼是1925年在原江海关大楼旧址翻建,1927年落成,这已经是上海开港以来第三次原地重建,这次建得壮丽无比。但事实上,当年海关大楼里安的电梯只到九楼,再往上走只能靠楼梯,当年设计钟楼的高度与大楼本体高度刚好是1:1,也就是,你进了钟楼主体建筑,还要再走九层楼梯才能到最高处。 钟楼的第一层,有三个钟坠发条垂掉着,下面有一沙盒,是为了如果悬掉发条的钢丝断裂,砸下来时还能起缓冲作用,否则最重的发条重达一吨,加速度作用下有可能直接砸穿地板,所幸90年来从没发生过这种事,海关大钟也从没故障过。 三根发条分别用来连接控制走时、敲正点及敲《威斯敏斯特》钟声,这两条还在工作状态,所以高高挂着,另一条敲《威斯敏斯特》的发条处于停用松驰状态,所以垂在下面,哪天又要开始敲奏《威斯敏斯特》才会再上紧发条升起。 再往上一层是机芯室,也就是你抬头仰望,那口大时钟的内部,算是钟楼的心脏。从这开始才是钟楼主体,机芯室中朝钟楼的四面伸出四根齿轮,传动控制着四面大时钟的分针与时针,往上则有滑轮绞盘及钢线连接再上一层的大钟。 机芯室是一间楠木玻璃房,四周有窗及门可打开。左边大圆盘代表分钟,右边小圆盘用来读秒,但是它每两秒才进一格”咖哒”跳一次,当年设计时就考虑到使用寿命,两秒才跳一次比每秒跳一次磨损率减少1/2。 机芯室成千上百的齿轮互相咬合,连动,环环相扣。凝望着这机械容易出神,听着它不断“咖哒”,接着继续“咖哒”、“咖哒”、“咖哒”,是一种挺魔幻的体验,在外滩钟楼的心脏,听这90年不间断的“咖哒”,上海的时间与历史仿佛都被凝缩在这声“咖哒”中。 钟塔共有四面,每一面的图案是用100多块乳白色的钢化玻璃组成,每面直径是5.4米。分针及秒针都是紫铜铸成,分针是3.17米,49公斤;秒针2.3米,37.5公斤。
※ 每日相伴的钟声是何时开始响起的? 以前的海关旧大楼就有一口钟,在海关大楼安钟是当时世界通例,理由是当年以天数计算船舶吨税,超过夜里12点钟就另加1天,船舶在港口停泊超过晚上12点,就要多收一天的吨税,但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船舶自带的钟都略有误差,故来到上海全都以本地海关的钟声为准。 但在翻建这口六吨大钟时,需要考虑的也就更多了,有几种说法,其一: 在上世纪20年代手表还算是奢侈品,所以钟声有报时功能,而且必须传得远。过去上海没有那么多大楼时,钟声伴随着飞鸟传过整座城市的上空,可传至当年还算市西、五千米外的静安寺;往东,则可以一直传到吴淞口。 其二,上世纪20年代是魔都的黄金时代,远东最大城市,富得流油的海关砸下巨资造一口举世闻名的大钟,多半也有些炫耀的意思在。而且,建得高,在当年没啥雾霾的年代,从吴淞口远远就能望见,也有导航的功能。 钟塔逐级收拢,面积一层比一层小,从机芯室再次走进螺旋楼梯往上,楼梯有107级,相当狭窄,人胖就走不上去了。 走上钟座这层马上就冷风飕飕,四面悬空,栏杆都很低,地有点滑,感觉一不小心跌倒就会直接摔到外面去。 这层有一口大钟及四口比较小的钟。这口大钟号称世界第三大钟(第一大为伦敦大笨钟,第二为俄罗斯红场克里姆林宫钟),由英国Joyce & co.ltd公司设计制造,钟壁厚度超过一个成人的手掌。 当年海关大钟总造价为5000多两白银,1927年制成,同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1928年1月1日零时敲第一响。难以想象90年前那个新年夜,钟声传遍了整个上海的寒冷夜空,千家万户是否都在侧耳倾听。 ※ 新年欢庆,别忘了孤独的守钟人 其实现在的《东方红》并不是由大钟敲出来的,而是录了由编钟敲出来的乐声,再用电子打点奏乐,由喇叭向四面八方播放出去的。 外滩的东方红,每一刻依次播放几小节,每逢整点,才会奏完一首完整的《东方红》。在视频里可看到,只有播放完之后铜锤才会敲击,录制时间是下午两点,因此敲两下。
现在的守钟人是魏先生,57岁了,从24岁开始入职海关,32岁开始担任守钟人,是海关大钟唯一的守护者,每天都要上楼视察机械做保养。 就跟许多老派上海人一样,魏先生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讲话温文儒雅。守钟人看似每天可以爬上外滩最高点欣赏风景,潇洒浪漫,其实工作本身相当无聊,责任却非常重大。因为没人可替代,魏先生过去25年基本没放过长假离开过上海。 每年12月31日除夕夜,魏先生一定驻守在钟楼里,在外滩庆祝新年的热闹人群,1月1日的零时零分钟声敲响的那一刹那,欢声雷动,但他们是否知道钟楼里有一位守钟人,此时此刻正孤独地紧盯机械,只为确保完美无误地敲出新年钟声,他是外滩门面的幕后功臣。 ※ 秒针滴答,我们站在历史原点 钟座往上是旗杆台基,这是一个约15平米的楼层小房间,大约是18层的高度,四周是窗。那种感觉挺奇妙,下面就是热闹的外滩,但是你站在里面却无比安静,连说话都有回音。中间的圆柱则是控制升降旗的传动装置,与上头的旗杆呈一直线。 这旗杆的点是1949年以前上海的测量原点,49年后则改为人民公园边上的国际大厦,旗杆往下延伸与一楼大厅的藻井及立柱是一直线,藻井是以马赛克拼贴出船影图案,相当精美,这上下一直线为海关大楼的中轴线。 从顶端朝东南方向望 ,魏老师说以前站在这都还能清楚见到南浦大桥,二十年来,大桥一块一块地被挡住了。这句话,举重若轻。 如果你上去过钟楼,下来后在热闹的外滩人群中再次仰望钟楼,彷若隔世,很多人说到外滩可以看到上海百年沧桑,时光流转,如秒针不停滴答滴答,不知不觉就流过了九十年。其实哪有沧桑,我们只不过都站在历史的原点。 ! 想要发现更多城市秘境? 在北京、上海、广州、京都、东京等城市 你可以像9000+名酷炫旅行者一样 通过最世界City Walk改变旅行方式 发现城市不为人知的奇妙故事 找到你的旅行目的地 全球16座城市 独家全中文讲解 City Walk 认识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