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名辞海】之《清晨的别名》卷一

 WENxinHANmo 2017-05-13

编著:田家双


田家双


辽宁营口人

微信名田家  博客名田家崴子



 清 晨 的 别 名


卷  一


 


白晓

指天刚亮的时候。唐 李贺《牡丹种曲》:“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宋 李觏《雨中作》:“群阴侮阴德,雨阵春嘈嘈。白晓惨成夜,瓦口生飞涛。”宋 丘濬《题圣果寺介亭诗》:“金商肃肃淬龙渊,白晓挥开东北天。天孙引下翡翠烟,层层堆列参井边。”清 曹寅《三月九日田梅岑携二家诗见访集后陶寓斋梅岑有作和之》:“寒分白晓黄昏雨,老看吴头楚尾春。”

 

傍明

拂晓。杨朔《三千里江山》:“天傍明……有几个人进了屋,单怕惊醒郑超人,跷着脚尖轻轻走路。”袁同兴《盼到天明出日头》:“盼鸡叫,盼傍明,窗子开开天上望,满天星星黑洞洞。”

 

薄明

天刚刚朦朦亮。微明。宋 陈必复《出郭》:“泥深留屐齿,出郭少人行。远磬含余韵,疏帘透薄明。”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九》:“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梁斌《红旗谱》:“在薄明中,伸手一摸是大饼,还温温儿的。”

 

薄晓

清晨,多指拂晓。宋 王沂孙《锁窗寒·春寒》:“向薄晓窥帘,嫩阴欹枕。桐花渐老,已做一番风信。”王树枏《武汉战纪》:“十日薄晓,再攻汉口市街。”宋 无名氏《临江仙》:“香雾菲微笼薄晓,帘栊爱日如春。”另,犹略知。多为谦辞。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曰:‘汝会做甚事?’对曰:‘诸事薄晓,如回易之类,亦粗能之。’”

 


朝晨

早晨。汉 阮瑀《杂诗》:“鸡鸣当何时,朝晨尚未央。”宋 贾似道《防微》:“朝晨出宿看虫形,须交提出斗盆听。捻聒叫声观喜怒,蛩喜如同虎啸声。”《初刻拍案惊奇》:“且听说一人,乃宋朝汴京人,姓金,双名维厚,乃经纪行中人,少不得朝晨起早,晚夕眠迟。”

 

晨旦

天亮时。唐 皮日休《正乐府十篇·贱贡士》:“南越贡珠玑,西蜀进罗绮,到京未晨旦,一一见天子。”宋 梅尧臣《晚泊观斗鸡》:“血流何所争?死斗欲充玩。应当激猛毅,岂独专晨旦!”注:专晨旦,谓报晓。

 

晨明

犹黎明。《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明 刘基《北上感怀》:“潜阳动原隰,白日暧兰芷。埘鸡戒晨明,客子驾行李。”

 

迟旦

犹黎明。《汉书·南粤王传》:“迟旦,城中皆降伏波。”《新唐书·外戚传·韦温》:“后(韦后)死,迟旦斩温,分捕诸韦子弟,无少长皆斩。”元 王逢《寄钱泰窝陈雪轩二遗叟》:“祖生迟旦疏殊甚,不计中流少一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赵城虎》:“媪方怨宰之不杀虎以偿子也,迟旦,启扉,则有死鹿。”

 


迟明

天快亮的时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迟明,行二百余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唐 曹汾《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戴月早辞三秀馆,迟明初识九华峰。”王安石《迟明》:“欹枕浩无情,蘧蘧独迟明。霜繁红树老,云澹素蟾清。倦鹊犹三尤,寒鸡未一鸣。故山何处所,应有晓猿惊。”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四:“穆宗禁中杏叶牡丹开,夜有黄白蛱蝶万数飞集花间……上令张网空中,得数百,迟明视之,皆金玉也。”清 林纾《记超山梅花》:“是晚仍归栖溪,迟明,复以小舟绕出山南。”

 

迟曙

犹迟明、黎明。《新唐书·康承训传》:“淮南合宣、润兵戍都梁山。勋夜度淮,迟曙薄垒。”《新唐书·西域传上·焉耆国》:“孝恪倍道绝水,夜傅堞,迟曙噪而登,鼓角轰哄。”

 

迟昕

清晨。犹迟明。《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明日迟昕,帝出延秋门,群臣不知,犹上朝,唯三卫彍骑立杖,尚闻刻漏声。”

 

初旦

犹拂晓,清晨。《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不谓夷之初旦,明而未融。”南朝 沈约《岁暮愍衰草》:“露缟枝于初旦,霜红天于始夕。”宋 苏轼《虎丘寺》:“喜鹊翻初旦,愁鸢蹲落景。坐见渔樵还,新月溪上影。”

 


初昕

谓太阳刚要升起。南朝 沈约《阻雪连句遥赠和》:“初昕逸翮举,日昃驽马疲。”元 陈旅《题米元晖溧阳溪山图》:“遥山断复连,川上初昕微。”南北朝 无名氏《阻雪连句遥赠和》:“初昕逸翮举,日昃驽马疲。幽山有桂树,岁暮方参差。”唐 白居易《续古诗》:“春旦日初出,曈曈耀晨辉。”

 

春旦

春天的早晨。亦指元旦。北周 庾信《奉和赵王西京路春旦诗》:“直城龙首抗。横桥天汉分。风乌疑近日。露掌定高云。”唐 白居易《续古诗》:“春旦日初出,曈曈耀晨辉。草木照未远,浮云已蔽之。”宋 李昉《宿雨初晴介风顿至小园独步方多索寞之怀嘉句》:“春旦两壶宣赐酒,一壶留着待君开。”

 

春晓

春日黎明之时。唐 赵存约《鸟散余花落》:“春晓游禽集,幽庭几树花。”明 刘基《漫成》:“春晓正堪睡,嫌他窗上明。”宋 苏轼《西江月》:“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宋 王之道《桃源忆故人》:“依依杨柳青青草,攀断画桥春晓。”清 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过桥望春晓,碧瓦浮轻霜。”

 

大昕

黎明,清晨。《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征,所以警众也。”郑玄注:“早昧爽击鼓以召众也。”《新唐书·元结传》:“今天子重城深宫,燕和而居,凝冕大昕,缨佩而朝。”宋 岳珂《小春六花》:“红妆绿水照清夜,彩仗青旗朝大昕。”宋 曾协《送赵有翼通守吴兴》:“合著玉笋班,冠冕朝大昕。”

 


打明

拂晓。逯斐《夜航》:“最后,在场上打草鞋的陈老爹说:‘天才打明,我像看见秀凤跟着刘连太走了。’”

 

旦明

清晨,天明时。《仪礼·少牢馈食礼》:“旦明行事。”郑玄注:“旦明,旦日质明。”《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高诱 注:“平旦。”

 

东隅

亦作“东嵎”。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清晨,引申指始,初。《后汉书·冯异传》:“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晋 陆云《答兄平原书》:“昔我往矣,辰在东嵎;今我于兹,日薄桑榆。”唐 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元 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东隅收桑榆,讵敢忘于愤悱。”

 

逗晓

破晓,天刚亮。宋 周邦彦《凤来朝·佳人》:“逗晓看娇面。小窗深、弄明未遍。”宋 赵希鹄《研屏辨》:“逗晓不辨道路,为一石所碍。”宋 董嗣杲《泊蕲州城下晚思》:“月落不旋踵,云过江声浮。逗晓入城步,将诗扣郡侯。”宋 欧阳修《春雪》:“逗晓风声恶,褰帘雪势斜。”

 


朏晨

黎明。《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夕月乐章》:“朏晨争举,天宗礼辟。夜典凉秋,阴明湛夕。”

 

分晓

拂晓,清晨。唐 樊晦《燕巢赋》:“霁光分晓,出虚窦以双飞。”又,分辩明白。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我便有那浑身是口也难分晓,则你那好前程可惜断送了。”另,明白。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此《尚书》疏义《禹贡》之三江也,但说得不分晓。”《西游记》第三七回:“你年幼亦无分晓,禁你入宫,关了花园,大端怕漏了消息。”另,底细。宋 戴复古《贺新郎》:“讼庭不许频频到,这官坊,翻来覆去,有何分晓。”《水浒传》第三一回:“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又,道理。《水浒传》第六六回:“你三个好没分晓,却怎地在那里说话!”

 

风晓

有风的早晨。唐 王勃《采莲赋》:“咏绿竹于风晓,赋朱华于月夕。”宋 徐侨《滕丞洎冲天观先以诗来次韵谢之》:“瞥从子陵台,来踏苏公路。山友而水宾,风晓而烟暮。”宋 梁介《整暇堂》:“风晓便革心,老我多暇日。”唐 徐彦伯《淮亭吟》:“矧鹤唳兮风晓,复猿鸣兮霜秋。”

 

拂晨

拂晓。清晨。唐 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承明连夜直,建礼拂晨趋。”唐 白居易《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杂言见赠》:“前日魏王潭上宴连夜,今日午桥池头游拂晨。”宋 王巩《闻见近录》:“张文定守蜀,重九药市,拂晨骤雨。”清 乾隆《题创得斋》:“西北谷犹迥,晴和爽拂晨。轻舆试深造,曲蹬宿知循。”

 


拂旦

拂晓。唐 吴融《赠方干处士歌》:“拂旦舍我亦不辞,携筇径去随所适。”唐 沈佺期《人日重宴大明宫赐彩缕人胜应制》:“拂旦鸡鸣仙卫陈,凭高龙首帝城春。”宋 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拂旦视之,则流血涂地。”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今夕察之,拂旦报公。”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绛县老人》:“迨夜,各就寝,拂旦行。”

 

拂晓

接近天明的时候。唐 长孙佐辅《关山月》:“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宋 华岳《田家》:“拂晓呼儿去采樵,祝妻早办午炊烧。”宋 张鎡《昭君怨》:“拂晓拿舟东去。细看荷花垂露。”明 杨慎《杨柳枝》:“汉东门外柳新栽,拂晓长堤露眼开。”另,扰乱早晨。清 陈维崧《大酺》:“杏蕊撩晴,莺雏拂晓,几对鵁鶄争浴。”

 

谷旦

良晨;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诗·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差,南方之原。”孔颖达 疏:“见朝日善明,无阴云风雨,则曰可以相择而行乐矣。”宋 无名氏《水调歌头》:“谷旦垂弧矢,兰阃梦熊罴。”宋 王迈《冬孟驾出亲享太庙连日雨是朝大霁都人云凡四》:“谷旦街尘净,满城春意我。”

 

寒晓

清冷的早晨。宋 赵抃《过铁山铺寄交代吴龙图》:“境上凭诗驰远意,青泥寒晓入云灯。” 宋 杨冠卿《四纹四时》:“霜惊叶落催寒晓,梦破人愁觉夜长。香暗折梅初点玉,镜鸾呵手试新妆。”

 


黑早

亦作“黑蚤”。早晨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乔俊)次日,黑早起来,辞了船主人,背了衣包,急急奔武林门来。”《醒世恒言》:“且说邱乙大,黑蚤起来开门,打听老婆消息。”《红楼梦》第四七回:“转眼到了十四,黑早,赖大的媳妇又进来请。”周立波《山乡巨变》:“正月里的一个清冷的黑早,太阳还没有出来,东方山后的天上,几片浓云的薄如轻绡的边际,衬上了浅红的霞彩。”

 

昒爽

亦作“曶爽”。黎明。《汉书·郊祀志上》:“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泰一。”颜师古注:“昒爽,谓日尚冥,盖未明之时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曶爽暗昧,得耀乎光明。”王先谦补注:“曶爽,犹昧旦。”唐 刘禹锡《大鉴禅师第二碑》:“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昏之见曶爽。”清 冯桂芬《朱兰坡宫赞师七十寿序》“顾使其德不足以耀光明于曶爽,其学其望不足以厌人心,而惬请业者之求,则往往为之而不着其效。”

 

昏昕

曚昽的早晨。《仪礼·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昏昕。”贾公彦 疏:“昕即明之始,君子举事尚早,故用朝旦也。”又,犹旦夕,早晚。宋 曾巩《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至于伐鼓鸣角,以警昏昕。”元 刘壎《隐居通议》:“幼安为作《丽谯赋》,以寓颂规,辞旨精步,其序曰:‘……立壶植箭,而昼夜分;鸣角伐鼓,而昏昕定。’”另,泛指时日,时光。唐 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侍坐驰梦寐,结怀积昏昕。”

 

昒昕

拂晓;黎明。《汉书·叙传上》:“昒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昒昕,早旦也。”《初学记》卷十九引汉 蔡邕《青衣赋》:“昒昕将曙,鸡鸣相催。”

 


鸡旦

黎明。指天明之前。宋 陈着《前纪时行》:“老农忽从何处来,谓见岁时记中说。鸡旦之雷虽非时,犹曰其占多黍稷。”《孽海花》第二七回:“天帷昵就,搅留仙似龙拏;钿盒承恩,寓脱簪于鸡旦。”

 

际晓

犹黎明。唐 王维《晓行巴峡》:“际晓投巴峡,余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唐 王湾《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神驰劳旧国,颜展别殊方。际晓杂氛散,残春众物芳。”宋 刘克庄《劳农二首》:“画檐一夜雨飘萧,际晓阴霾扫碧霄。有日暂看旗脚展,无风初觉鼓声调。”

 

诘晨

早晨,亦指明晨。南朝 萧统《钟山解讲》:“清宵出望园,诘晨届钟岭。”明 何景明《还至别业》:“诘晨亲友至,筐榼携所需。各言平生欢,念子久离居。”

 

诘旦

清晨。唐 刘叉《冰柱》:“天人一夜剪瑛琭,诘旦都成六出花。”《宋书·柳元景传》:“自诘旦而战,至于日昃,虏众大溃。”宋 司马光《柳枝词》:“五柳先生门乍开,宅边植杖久徘徊。陌头遥认颜光禄,诘旦先乘瘦马来。”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至夜,乳婢忽窜去,遍索不可得。诘旦,舟尾乃见尸浮于水面。”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若宿卿处,诘旦不能报平安。”

 



诘晓

清晨。犹诘旦。隋 江总《侍宴玄武观》:“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清 康有为《京师晋阳寺下车伤足陈简持庶常黄湜生孝廉为吾裹药赋谢》:“诘晓步履可归来,嗟我故人情谊笃。”

 

诘朝

清晨。犹诘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杜预 注:“诘朝,平旦。”唐 储光羲《樵父词》:“诘朝砺斧寻,视暮行歌归。”唐 姚合《咏莺》:“不同蜀魄啼残月,唯逐天鸡转诘朝。”宋 王迈《水龙吟》:“橙黄橘绿佳期,诘朝又报阳来复。”清 周亮工《五月廿九日烈风雷雨闻铁崖明朝行黯然赋此送之》:“怒雨号风半夜惊,遥传我友诘朝行。”

 

诘早

清早。唐 陈叔达《州城西园入斋祠社》:“升坛预洁祀,诘早肃分司。达气风霜积,登光日色迟。”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诘早,僮仆捷至。”

 

今旦

今早。《史记·孟尝君列传》:“今旦代从外来。”南朝 徐陵《春情》:“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唐 韩愈《杏花》:“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唐 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唐 岑参《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

 


近晓

黎明。唐 薛能《送浙东王大夫》:“制除天近晓,衙谢草初生。”唐 姚合《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苦寒灯焰细,近晓鼓声重。僧可还相舍,深居闭古松。”宋 陈景沂《壶中天》:“最是近晓霜浓,初弦月挂,传粉金鸾侧。”

 

开晨

犹破晓,天亮。南朝 刘义庆《幽明录》:“顾归舍,疲极卧。其夕,户前一处,火甚盛而不然,鬼纷纭相就,或往或来,呼顾谈,或入去其被,或上头而轻如鸿毛,开晨失。”宋 


夏竦

皇后阁端午帖子》:“千门袭吉萦朱索,九禁开晨辟紫闱。宫漏正长天眷重,永宣芳训率三妃。”宋 陆文圭《题南夫四时佳致园亭》:“一年天与四时景,百岁人无半日间。扰扰鸣钟开晨起,昏昏逶烛愁夜阑。”

 

朗旦

清晨。晋 支遁《八关斋》:“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久。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

 

黎旦

犹黎明。宋 朱岂《采菊亭》:“风流贤史君,澹然与花期。黎旦曳杖去,采掇欣忘疲。”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房文淑》:“黎旦,有少妇,叩门而入。”

 


黎明

天将明未明的时候。《史记·高祖本纪》:“黎明围宛城三帀。”司马贞索隐:“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宋 林景熙《妾薄命六首》:“黎明别江郊,更上北山脊。”宋 苏颂《宿明真观》:“更想真游成不寐,坐听松韵到黎明。”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日坐堂皇阅卷,自黎明起,至四鼓无倦容。”

 

犂旦

黎明。犂,通“黎”。《史记·南越列传》:“越素闻伏波名……犂旦,城中皆降伏波。”裴骃集解:“《汉书》‘犂旦’为‘迟旦’,谓待明也。”《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蛮复围成都,夜穿西北隅,犂旦乃觉,即颓茭火于壖,蛮皆死穴中。”

 

犁明

亦作“犁明”。 黎明。犂,通“黎”。《史记·吕太后本纪》:“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犂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犂明至国。”司马贞索隐:“犂犹比也。一云犂犹迟也。” 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二十六日犁明,促侍女整妆,往和桥地藏庵进香。”

 

犂曙

黎明。犂,通“黎”。《新唐书·赵昶传》:“犂曙决战,士争奋死鬭,禽贼酋数人,斩级千余。”

 

邌旦

黎明。《新唐书·刘崇望传》:“邌旦,含光门未开,禁卒左右植立,将大掠长安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