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够man又霸气的无畏舰,靠这三个强项称霸海洋!

 cat1208 2017-05-13


科西嘉人 / 


1916年5月31日傍晚时分,在北欧日德兰半岛附近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支舰队英国主力舰队和德国公海舰队正准备决战。此时夕阳西下,被晚霞映衬得无比绚烂的海面上,赫然横陈着象征双方国威和尊严的战列舰阵列,整整绵延了十公里,蔚为壮观。在当时,这种被称为“无畏舰”的海战核心舰只诞生才不过十年。


划时代巨舰横空出世

1906年2月英国新型战列舰“无畏”号下水,这是一艘划时代的巨舰,它具有厚重的装甲,安装了10门大口径火炮,采用全新的蒸汽轮机作为动力。“无畏”号甫一建成,立刻在全世界海军界引起了轰动。 “无畏”号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军舰。它在动力、火力、火控和整体设计上都进行了改革,使战列舰的建造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世界上第一艘无畏舰,英国皇家海军“无畏”号

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费希尔为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看来,海上作战进攻是第一位的。为此,他致力于追求强大的攻击力和尽可能高的航速。费希尔曾有一句名言:“高速就是最大的防御。


与这种理念不谋而合的还有美国人,美国人在1900年前后研究舰炮的火控系统时就认识到,如果战舰上取消副炮并增加主炮数量,一艘全部装备主炮的战舰采用齐射的方法,能使普通舰艇在其主炮尚未到达射程之前就被对方火力彻底压制了。1905年,美国原打算在“密执安”号和“南卡罗来纳”号上安装8门300毫米主炮,而不装中型口径的副炮,但这一计划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面对美国海军的领先理念和德国海军的竞争,英国决定进行一次迅速的转变,研制新型的战列舰。在费希尔的直接领导之下,“无畏”号于1905年开工建造,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匆匆建成了。1906年10月3日,建成下水后的“无畏”号进行了试航并加入了现役。建成后的“无畏”号战列舰,在5个炮塔内装备了10门304毫米口径火炮,还有5具457毫米的水下鱼雷发射管。它装有4台蒸汽轮机,排水量17,900吨,航速21节。


“无畏”号在军舰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许多革命性的变革。首先是舰炮方面的变革。早期的战列舰通常采用混合式装备,安装有2门或4门304毫米口径主炮和各种中等口径的副炮。如“美洲”级战列舰就混合安装了304毫米、203毫米、和177毫米口径的火炮。


由于不同口径的火炮的弹道是不同的,因为其飞行时间、发射距离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口径的火炮需要装填不同重量的弹丸,并且需要不同的射击诸元去打击不同的目标,这就给舰炮进行齐射,发挥强大火力带来了不少麻烦。


鉴于日俄对马海战中大口径舰炮在远距离上的巨大杀伤力,费希尔没有采用混合式的舰炮配备方式,而是打破常规,只安装了10门304毫米口径的主炮,除了一些用来对付鱼雷艇的高射速小炮之外,“无畏”号上没有装备任何其他副炮。

战列舰火炮

这成为战列舰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无畏”号上的火炮口径只有两种:10门304毫米口径主炮,配置在5座双联装的炮塔内,其中3座在战舰的纵向上配置,另2座配置在两舷。小口径的反鱼雷艇炮由24门76毫米口径的火炮组成,分散配置在舰艇的各个部位。采用这样全新的舰炮结构,使得火炮能更为合理地配置,有更好的弹药仓,还能更为安全地操纵火炮并对弹药仓采取更加坚固的防护。同时,由于主炮数量的增加,大大加强了炮火的威力,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战术,即在鱼雷射程之外进行远距离的炮战。


火炮变革的另一个标志是采用了能够集中火力的火控系统——火炮指挥仪。它的基本原理是:测距员同时使用几台测距仪和望远镜,不断观测敌舰的距离,并且算出平均值,然后同他们估测的敌方航向、航速一起传给船上的计算站,计算站再将炮弹的飞行时间、空气温度、风速以及己方的航速、航向等相关数据传送到计算站内,从而求得火炮的射击诸元。然后这些射击诸元便可很快通过火控系统的线路同时传送至各个炮位。这样,舰上的所有火炮都理论上能瞄准同一目标一起开火。


由于火炮指挥仪的出现,火炮出现了一致性和火力的集中性。枪炮军官只要先用舰上的一门火炮进行试射,通过观察弹着点的位置,就可以很快纠正所有火炮的瞄准点。这样一来,进行射击的炮手们就不必一定要看到目标了,他们只需根据枪炮军官和火控人员的指令去瞄准就行了。而且,“无畏”舰由于使用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因而舰上同一口径的重炮,其弹着点都很集中,这样调整距离对准目标就方便得多。


无畏舰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防护力强。19世纪水雷和鱼雷等武器的出现,对战列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战列舰在防护上就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在水线以上设置装甲带是为了防止炮弹的射击,而在水线以下则是为了防止鱼雷和水雷的攻击。为此“无畏舰”在整个舰身都包上了侧面装甲带,还有略微高出水线的装甲甲板,厚度达280毫米。舰艇的水下保护则通过采用水密隔舱而得到了加强。

英国“柏勒洛丰”号无畏舰


无畏舰的第三个特点是首次在大型战舰上用蒸汽轮机取代了旧式的往复式蒸汽机。1884年,英国发明家帕森斯设计出了蒸汽轮机。1897年,这种新式发明因在英国皇家海军的阅舰式上展出而轰动一时。


1900年以后,蒸汽轮机在民用船舶上的使用充分证明了它的价值,它不但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而且减少了燃料的消耗,这给了费希尔极大启发,因而决定在建造新式战列舰时使用蒸汽轮机。结果果然不负众望,使用水管锅炉和原油作为燃料的蒸汽轮机,使得“无畏”号的航速达到21节,而以往旧式战列舰的最高时速只有18节,这使得“无畏”号的航速比以往任何战列舰都要快,并能够更长时间地在海上游弋。


由于火力、航速和活动半径的增加,以及良好的装甲防护,“无畏”舰令以前所建造的任何战舰都显得陈旧过时了。


英德“无畏”舰竞赛

“无畏”舰建成之后,世界各国海军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造舰竞赛,以英德两国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当时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上将便是这一行动的积极策划者。

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

提尔皮茨于1865年成为普鲁士海军候补生,并进入基尔海军学校学习。他在担任鱼雷艇大队司令期间就已经展露出才华,制定了一套十分适用的战术原则。


1897年提尔皮茨出任德国海军大臣,他在任期间,积极扩建德国舰队:1898年他提出了第一舰队方案,建造了7艘主力舰、2艘重巡洋舰和7艘巡洋舰,使得德国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各组成了一支分舰队;1900年,他又提出第二舰队方案,准备把德国小型岸防舰队发展成足以同英国对抗的公海舰队。为此,英国先是同原来的宿敌法俄修好,又于1906年建成了“无畏”号战列舰,以显示英国维持海上霸权的决心。


面对这种举世震惊的战舰,提尔皮茨没有一味盲从,而是决心建造具有德国自身特色的“无畏”式战舰。在他看来:“海战的主要目的并非获得领土,而是要消灭敌舰并同时保存自己,因此战舰的防护性和生存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确保己方战舰的浮力是防御的主要手段。”


在这种造舰思想的指导之下,德国第一艘“无畏”式战列舰“纳索”号于1906年开工建造,直到1909年才建成,建造周期将近三年。这一级别战列舰主炮口径为280毫米,比英国“无畏”号要小24毫米,将主炮省下的重量用在加厚水线和其他重要部分的装甲,以提高战舰的防护能力。


同时,还将舰体两舱作成夹层,中间设置煤舱,在水线以下的隔壁则不设置舱门,以防破损进水,影响舰艇的浮力。此后,德国又于1909年建造了“赫尔格兰”号无畏舰,主炮口径增加至305毫米。

德国“皇帝”号无畏舰,参加了后来的日德兰海战

感受到了北海对面竞争对手压力的英国也将战列舰主炮口径进一步加大。1910年英国建造的“奥里昂”级无畏舰火炮口径增加至343毫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美两国的战列舰主炮口径已达381毫米(15英寸)。自“无畏”舰下水以后,装备343毫米乃至更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称为“超无畏”舰。


源于英德造舰竞争的“大舰巨炮”主义终于孕育出排水量达三万吨的战列舰,航速达到23节,装有厚重装甲,并使用威力巨大的穿甲弹。


无畏舰舰炮的效率与威力某种程度上仰赖于炮塔的配置。英国“无畏”号中线上有舰艏、舰艉各一座、舰身中部一座、侧舷两翼各一座,可在战斗时维持前方有三座、侧舷有四座的齐射火力。

“无畏”号早期炮塔布局图

后来战列舰开始采用新式“背负式”炮塔——指一座炮塔后方提高一层甲板的高度、再配置另一座炮塔,这种设计因为可以在同一方向发扬固定火力而受到好评。但多座炮塔依然并广布于全舰,不仅占去大量甲板空间,齐射时更引发垄罩全舰的暴风、视野出现障碍。


最成熟的炮塔布局,是“背负式”炮塔仅设置在中线艏艉,侧舷两翼不再安装主炮,并且采用了三联装炮塔,突破了传统上一座主炮塔上只有两门主炮。这种布局可以缩短舰身、腾出更多空间配置轮机设备、也减少开炮时的烟雾范围,最终也成了各国海军战舰的主流配置。

炮塔布局主流设计(尚未采用三联装),由于一次大战中后期各国以增加主炮口径增强火力,新造舰的炮塔数量日益减少。

装甲防护方面,“无畏”舰以后的战列舰也沿用了最初的形式,装甲带加强并扩展至整个舰身,其中最坚固的是水线以上的高处。甲板也进行了改造并铺设了装甲,从侧面斜着向下弯曲,以防止在大冲击角的情况下被炮弹击中。由于战列舰的吨位越来越大,为防备鱼雷等水下武器的攻击,舰体水下部分被分割为多个互不相通的舱室,并在两侧采用了互不相通的建造结构。


英德战列巡洋舰竞争

在英国建造“无畏”式战列舰的同时,费希尔又根据甲午海战和日俄对马海战中装甲巡洋舰所暴露出来的弱点,提出了建造战列巡洋舰的构想。根据费希尔“速度就是装甲”的观点,为将火力与机动力相结合,英国人牺牲了装甲而提高了航速,很快造出了战列巡洋舰。

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费希尔


1908年,英国第一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下水,它将战列舰280毫米的装甲带改为150毫米,10门304毫米火炮减少为8门,但它最大的优点就是高速,航速可达26节,其火力可击沉当时任何一艘巡洋舰。1910年英国又建成了排水量3万吨,航速28节的巨型战列巡洋舰“狮”级,该舰携带了大量的重装备。


到1914年,英国共建成了10艘战列巡洋舰。由于“无畏”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相继建成,使得英国海军实力大增。英国海军最终确定了主力舰队的队形样式,即以战列舰编队为核心,高速的战列巡洋舰编队配置于前方,组成主力舰队,巡洋舰和驱逐舰编队则伴随主力舰队,担负警戒任务。

英国“无敌”号战列巡洋舰

面对英国海军咄咄逼人的姿态,德国人也不甘示弱,迅速追赶已经领先一步的英国人,很快就制造了“冯德坦恩”级战列巡洋舰。首舰“布吕歇尔”号装备了12门200毫米口径火炮,排水量15,500吨。之后又建成了排水量19,000—26,000吨的战列巡洋舰,火炮口径也增至280—300毫米。至1914年8月德国一共建成了6艘战列巡洋舰。


英德两国建成战列巡洋舰之后,日本也引进技术,建造了自己的战列巡洋舰。这期间各国建造的战列巡洋舰与战列舰相似,但其速度要比战列舰快5-6节,但主炮要少2-4门,并普遍使用了蒸汽轮机作为舰艇的动力。战列巡洋舰的高速正是由于安装了强大的动力设备,减少了装甲带的厚度和面积的结果。但是,英德两国在战列巡洋舰的建造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


由于英国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其主力舰艇需要前往世界任何地方作战,故而在建造上强调进攻性,比较注重火力、速度、自给力和为舰员精心设计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德国战舰基本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活动,这样就不需要延长自给力和过分注重生活设施,而更加强调战舰的坚固性和防护力。


德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一般要比英国的小,但由于德国工业发达,火炮设计先进,弹道特性好,所以其射程与英国战舰相差无几,均在13,700米左右。而带有延时引信的德国炮弹却具有更大的穿透力和破坏力。在副炮的口径上,德国战舰要比英国的大,但数量要少。德国人将节省下来的火炮重量用来增加装甲的厚度和面积,同时集中加强了水密隔舱。由于采取了以上防护措施,德国战列巡洋舰的坚固性要比英国的更胜一筹。

德国冯德坦恩级战列巡洋舰


在1915年1月的多格尔沙洲海战中,即使是次一等的德国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在防护方面的表现都比英国战列巡洋舰“狮”号要好:前者在挨了100多发炮弹和7枚鱼雷之后,仍然吸引英舰火力达两个小时之久方才沉没;而后者才挨了德舰“德弗林格尔”号三发炮弹,其左侧舰体就涌入海水,导致左舷主机被迫停机,使得“狮”号全舰电力中断,无法使用无线电和灯光信号指挥作战,并落在了整个舰队的后面。


受马汉的制海权理论和英德造舰竞赛的影响,东方的日本于1912年建造了“河内”级战列舰,后来又参照英国的“金刚”级建造了类似的战列巡洋舰。


美国也改变了偏爱巡洋舰的传统,相继建造了“印第安纳”号等3艘战列舰。1907-09年期间,由16艘战列舰组成的美国“大白舰队”在罗布利.埃文斯将军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舰队总航程约45,000海里,充分显示了新型海军的强大实力。


至此,发端于英国、由“无畏”式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为主体的“大舰巨炮”主义已风靡全球,成为各强国海军的标配。英德造舰竞赛甚至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