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节,10首诗词读懂母爱

 龙叔文馆 2017-05-14


古人对母亲的情感,大部分都浓缩在诗词中,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欣赏这些写给母亲的诗词,感恩母亲。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在他的生命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


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温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墨萱图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赏析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所以中国文化中,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在萱草花盛开的季节,母亲倚门翘首盼儿归、却杳无音讯;而慧鸟的鸣叫,勾起游子疏于奉养的愧疚。这首诗通过睹物思人、借物言情,将母子间的思念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赏析这是李商隐的诗,他的母亲病了,李商隐要送母亲回乡求医。对母亲担忧、不舍,伤感悲伤流泪。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报答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身为人子,如果可以治好母亲的病,稍微报答一下母亲的恩情,人生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赏析本诗描写的是诗人远行他乡、离别母亲时,所见到的让他刻骨铭心的场景。诗人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渡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为了生计,不得不作别老母,离家远行。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绪,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顿时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


诗的最后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为了生活,自己不仅无法让年迈的老母亲安享温暖幸福,还将她独自留在了风雪中的柴门前。这样的儿子岂不是不如没有?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字字如锤,敲击着读者的心,令人不忍卒读。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赏析慈乌,是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过年时游子回家的场景,母亲赶制棉衣,心疼儿子瘦了,连声问儿苦不苦?儿子本就因为没有尽到侍奉母亲的责任,内心愧疚,却、因此更不敢述说在外漂泊的艰难,白白地让母亲担心。画面寻常朴实、生动感人,舐犊之情跃然诗中。



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赏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诗人的母亲去世了,黄昏里诗人独自站在母亲的坟前,流着泪为母奠酒。母亲已经去了,一个“空”字,点出了阴阳两隔,再难相见的无奈。最后一句,用一个细节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以及懊悔抒发地淋淋尽致:以后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叮嘱了。



燕诗示刘叟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赏析: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翩翩飞舞,一雄一雌。衔泥在椽条间垒窝,一窝生下乳燕四只。四只乳燕日夜成长,求食的叫声喳喳不住。青虫不容易抓到,黄口小燕似乎从来没吃饱饭。双燕用爪抓,用嘴衔,气力用尽,不知疲倦。不一会儿往返十来转,还怕饿着窝里的小燕。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喃喃不断教小燕发音,一一为它们梳理打扮。小燕一朝羽毛长得丰满,引上了庭院里的树枝,再不回头,随着风儿四下飞散。雌雄双燕,空中叫喊,声嘶力竭,也唤不回还。只好回到空窝里面,悲鸣通宵不断!老燕啊,切莫悲叹,你们应当回想从前: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


这首寓言诗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苦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它还强调: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同样,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诗人写双燕的筑巢、孵卵、哺雏、教飞等过程,既生动又简洁,笔端富有感情。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母爱的古诗,大意是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寥寥数语,刻画出月圆之夜,母亲牵挂千里之外儿子的动人情景。



 思母

 宋·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赏析这首诗描写母亲去世后,霜打芦花,诗人泪湿衣衫,心中一片凄凉,此生再也见不到母亲倚着柴扉等待自己归来了;想起去年的梅雨季节,自己典当袈裟、负米归来的情形,但是如今却只留下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