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湿年会|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仍有诸多未能满足的治疗需求

 kdy2000 2017-05-14

 


2017年5月11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风湿免疫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广大医师及研究者就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以及相关的临床基础研究、治疗新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在大会上说到:“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仍存在诸多未能满足的治疗需求和挑战。”


据专家介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关节部位的疼痛和肿胀,手、足和膝盖为易发部位。


该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未知,但医学界普遍认定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的组织当做威胁并对其进行攻击,而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有类风湿关节家族史的人群、吸烟者以及女性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发群体,女性患者的数量是男性的三倍。“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发生在成年后的任何年龄阶段,虽然高发年龄为40至70岁之间,但3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也不少。”曾小峰教授说。


治疗不规范近五成患者2年内出现骨侵蚀


据统计,全球约有237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国约有400万患者。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标准,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缓解率为8.6%,残疾率约为50.3%。


“在缓解率方面,我国的类风湿关节炎与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类风湿有两个特点:第一,患者群体大,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数,但是90% 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很好的诊断与治疗。第二,患者的致残率高,近五成患者2年内出现骨侵蚀,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现状。”曾小峰教授说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的一项覆盖全国10个省市的关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诊治现状的调查显示,只有44%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得到了比较规范的治疗,即接受了半年以上的规范化治疗并且半年后持续用药,其余半数以上的患者均未得到规范的治疗。


治疗不规范、疼痛减轻即随意减药停药严重制约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缓解率的提升。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完全缓解并非单纯以关节是否还疼痛来衡量,而是要结合关节检查和炎症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很多时候即使疼痛减轻但关节仍有残留炎症和进行性损伤,若此时急于减药、停药,极易导致炎症复发。


早诊断早治疗 切勿随意停药减药


“没有缓解不了的类风湿关节炎。那种认为一旦得风湿病,就会致畸、致残的观点是错误、过时的。如果处理的好,症状可以完全缓解,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病情缓解不了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医生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二是患者依从性差,不到正规医院就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李梦涛教授说到。


根据李梦涛教授的总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应遵循三条原则:


首先要尽早治疗,在发病半年内尽早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对疾病的控制和预后可产生更好的效果。


第二,强调联合治疗,既要缓解症状,又要考虑到患者的全身用药,彻底控制症状,才是“标本兼治”。


第三,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化验指标的异常程度,确定最有效的、没有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就是个体化的方案。


李梦涛教授强调道,“此外,患者一定要定期回访,以便医生可以随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的剂量和疗程,要不要联合等等。有些药物要坚持服用一个半月甚至更长时间才有效,所以一定不可以随意减药、换药,擅自使用偏方。”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漫长过程,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密切影响疾病的缓解和控制,而给药途径是影响类风湿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众多药物。


近年来,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效果明确、优势突出。但由经济因素、临床试验结束、计划妊娠或手术以及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生物制剂疗效逐渐丧失而导致原发性或继发性治疗失败使生物制剂停药率高达57%,62%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愿意选择口服治疗。


可见,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仍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型口服靶向小分子药物 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随着多种激酶在免疫激活和炎症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作用机制被逐渐深入认识,选择性激酶抑制剂已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策略。


JAK抑制剂作用于JAK通路,可以阻断细胞内可导致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信号的传递通路。因此,JAK抑制剂被认为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作用靶点。


中华风湿病学会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刘升云教授介绍说:“JAK抑制剂的高活性、高选择性使其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机制,其可直接作用于JAK通路,阻止 STAT的磷酸化、多种关键细胞因子产生和阻断细胞内可导致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信号的传递和放大,最终阻止炎症反应。并且只需口服一天两次,保存携带方便,两周迅速起效,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以极大满足患者诸多尚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