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线黄线选哪个?真实的拆弹有这么刺激吗?

 cat1208 2017-05-14


 现实中的拆弹也需要面对红线还是黄线的选择吗?


五一档上映的《拆弹专家》把警匪片拍出了战争片的感觉,尤其是片中的拆弹桥段,更是紧张刺激,那么在片中出现的那些爆炸物到底有多大的威力,真实的拆弹会面对红线黄线的生死选择吗?


 




航空炸弹拆弹很逼真

 

影片《拆弹专家》刘德华饰演的拆弹专家章在山因为精通制作炸弹,被派去打入经常使用爆炸物的黑帮组织当卧底,也因此和由姜武饰演的黑帮老大洪继鹏结下了梁子。完成卧底任务重新回归警队担任拆弹专家的章在山在影片中第一次出任务,就是解决一枚在建筑工地上发现的二战时期美军投掷的M64型500磅航空炸弹。

 

▲排除战争遗留的爆炸物

在现实中是拆弹专家经常要面对的

 

在如今的建设过程中,发现战争年代遗留下的炮弹或炸弹,是很常见的。500磅航空炸弹还不能算是重磅炸弹,只能算是中型炸弹,在二战时期重磅炸弹有1000磅、2000磅甚至英国还有专门用来轰炸德军超级战列舰“提尔皮兹”号的12000磅“高脚酒杯”巨型炸弹。500磅炸弹是指全重在500磅(约合227公斤),其中TNT装药量约为200磅(约90公斤),一旦爆炸足以将数十吨重的坦克炸上天,在地面爆炸后炸出的弹坑直径至少在10米以上,也就是说人如果在爆炸中心10米范围内基本上是留不下什么躯体的。

 

所以章在山在进行排爆时就根本没有穿戴40公斤重的防护服,因为在这样威力的炸弹面前,防护服根本毫无作用,最多是能留下个基本完整的尸体而已,与其穿戴这样沉重又不便操作的防护服,那还不如不穿了,落得个轻松舒适。

 

▲泰国曼谷爆炸事件现场

500磅炸弹爆炸造成的后果就是这样

 

不要以为过去了几十年,炸弹就会失效,相反由于当年在投掷时就已经打开了保险,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爆炸,现在如果遇到震动或不规范处置,很可能还会爆炸。2014年4月,泰国曼谷就发生过一起爆炸事件——某个废旧金属回收站的工人对遗留炸弹没有常识,认为一枚被当作废旧物品回收来的500磅航空炸弹没有危险,结果在用气焊切割时发生爆炸,造成了7人死亡29人受伤的悲剧。对于这种战争年代遗留的炸弹,通常情况下,最简单最安全的处置就是就地疏散周围人员之后再引爆。不过也有像影片中那样,周围建筑密集,就地引爆会造成很大损失,就只能进行排爆——拆弹的说法并不确切,并不是拆卸炸弹,而是排爆,排除爆炸物的危险。

 

▲在引信位置钻孔

这样的处理基本符合现实情况

 

影片中章在山的处置还是很接近真实的,首先检查炸弹状况,然后在弹头引信位置钻孔,再通过钻出的小孔注入凝固剂,将击针固化,使引信失效。最后再取出引信中的雷管,只要取出引爆装置,爆炸装药就不会被引爆。以二战时期最常见的爆炸装药TNT为例,TNT的稳定性非常好,除非用雷管,否则就是用锤子砸甚至用枪射击都不可能引爆。


当然取出雷管也不是很轻松简单,必须确保雷管不能碰到炸弹内壁,一旦碰到仍然会引爆!所以影片中章在山确实是非常谨慎小心,慢慢地将雷管取出,只要雷管和炸弹完全脱离,那就大功告成平安无事了。虽然这段排爆和影片主线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却真实表现了拆弹专家经常要面对战争年代遗留爆炸物的现实。

 

对付水银炸弹用上了高科技

 

在后来的情节中,片中的反派洪继鹏回来找章在山报仇,第一次挑战是在闹市区放了一个由电饭锅改装的炸弹。通常发现爆炸物,正确处置程序有三步——


第一是疏散周围人员,保证人员安全;

第二步屏蔽信号,因为爆炸物的起爆主要有三种:定时起爆、遥控起爆和触发起爆,屏蔽信号就是为了隔绝遥控起爆的可能;

第三步派出排爆机器人对炸弹进行抵近观察,以确定爆炸物的种类、起爆方式和爆炸威力;

第四步由排爆机器人进行处置,一般是不会采用人工排爆,现实中很多拆弹专家终其一生都不会有亲自拆弹的经历。

 

▲大多数情况下是排爆机器人来进行危险的排爆工作

 

如果是简单起爆方式,就切断起爆装置。取出雷管,如果是比较复杂的起爆方式,就在旁边挖个坑将爆炸物推到坑里引爆,不方便挖坑的就放到专用的排爆筒引爆。影片中的电饭锅炸弹是采用了触发起爆中的高难度方式——水银起爆,水银是在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方式存在的金属,利用水银的这一特性,只要水银流动或倾斜就会产生电流,从而引爆炸弹。

 

▲超低温冻结法彻底破坏起爆装置

 

面对这种比较复杂的起爆方式,通常就是引爆处理。不过影片为了体现章在山的拆弹水平,所以特意安排让他采用特殊的高技术排爆方式来处理,这就是超低温冻结法,利用液氮冷冻枪产生零下196℃的超低温,对引爆装置——起爆器、雷管、电池等等,进行瞬间冷却,从而无法正常工作,也就无法起爆炸弹。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电饭锅炸弹时,章在山是穿戴了厚重的防护服,因为从电饭锅的体积重量来看,爆炸装药的量不可能太大,所以在这时候防护服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爆炸时能让拆弹专家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排爆筒是排爆分队的基本装备

在第二颗炸弹处置时,由于起爆时间只有三分钟,所以来不及进行排爆,于是姜皓文饰演的另一位警官江耀伟和章在山一起飞车将炸弹送到海边,丢进海里——这显然是为了增加影片的紧张度,现实中专业的排爆分队出动,必然会携带最基本的标准装备——排爆筒,这是一种用厚实的装甲材质制造的圆筒,上不封顶,炸弹在筒里爆炸,爆炸产生的主要能量会被装甲筒壁阻隔,还有部分爆炸的能量会通过不封闭的筒口向上释放,以减少爆炸的破坏性。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最适合采用排爆筒处置的,当然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增加写惊险情节也能够理解。

 

片中还有一个情节——将炸弹扔到海里之前,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章在山居然还要对炸弹拍照!在现实中,这倒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制造炸弹和画家作画一样,是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枚炸弹在布线上的特点在他今后制造的炸弹上还有体现,所以搜集相关信息对于以后对付同一人制造的炸弹是极有价值的,即便冒一点风险也是绝对值得的。 

 

手榴弹真的不放手就不会炸吗?

 

影片中还两次出现了美制MK-2手榴弹,这是美军30年代开始装备的制式手榴弹,在二战中曾经广泛使用。椭圆形铸铁弹体,弹体外侧刻有宽而深的纵横交错的沟槽,使得弹体表面呈现一个个的突起,每个突起就是一个破片,因此被美军士兵戏称为“波萝手雷”,弹径为57毫米,长114毫米,全弹重595克,主装药为57克TNT。

 

▲美国MK-2手榴弹

 

杀伤主要依靠爆炸后弹体的破片,杀伤半径为10米,但破片经常会飞到50米外,由于手榴弹的投掷距离也就30米左右,所以美军要求士兵在投弹后卧倒或寻找掩体隐蔽直至手榴弹爆炸。第一次出现是章在山培训警官时进行演示,他特别强调手榴弹就是拔掉了保险针,只要不扔出去,握在手里再久也不会爆炸。

 

 

其实这个介绍没有讲清楚,MK-2手榴弹采用延期引信,翻板式针刺击发机构,拔掉保险针之后,还有一道保险——那就是手榴弹上还有安全杆,只有安全杆脱离弹体后,手榴弹才会启动引信,大约4秒钟后爆炸。握着手榴弹时,安全杆向着掌心,紧贴在弹体上,原理上是不会爆炸的,但是如果握的不紧或者姿势不正确,安全杆一旦脱落同样会启动引信,所以这不是绝对的,不过一般情况下安全杆在手榴弹离开手掌前是不会脱落的,如果足够镇定,还可以将保险针重新装回去,那就真正没有危险了。

 

▲只要紧握在手里

手榴弹的确不会爆炸

当然这是很考验人的心理承受力

 

第二次出现是洪继鹏将手榴弹塞在宋佳饰演的Carmen手上,章在山到场后告诉她只要不松手就没事,一边怕她失手还用胶带把手榴弹紧紧缠在手上,然后赶紧命令人搭起沙袋阵,也就是用沙袋垒起一个高约1米的“沙袋井”,其实就是用沙袋搭出一个“排爆筒”,最后解开胶带把手榴弹丢到沙袋井里,手榴弹爆炸的大部分破片都被沙袋遮挡,少数破片则垂直飞向空中,自然就没有什么杀伤威力了。

 

不过,这样的桥段完全是为了情节而情节,现实中恐怖分子根本不会用MK-2手榴弹来胁迫人质,因为要破解这个威胁太容易了,只要找个无人僻静之处用力扔出去就可以了,毫无威胁可言。

 

恐怖分子最青睐的C4炸药

 

C4炸药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这个看似平淡的炸药名称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C4到底是怎样一种炸药,很多人并不了解。C4炸药属于“C”系列炸药中的一种,由爆炸物、塑料粘合剂、可塑剂和标签剂混合而成,其中爆炸物为高性能炸药黑索金,约占总量的90%。因此爆炸威力非常大,是同等重量TNT的十倍!2006年,美国海军“奥里斯卡尼”号航母(CV-34)在退役销毁时就是用500磅C4炸药安装在22个爆破点,引爆之后仅仅37分钟这艘3万吨级的航母就被炸沉了,C4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C4炸药的爆炸威力非常惊人

 

粘合剂有两个重要作用:首先是包裹爆炸物,降低对冲击和温度的敏感程度,提高安全性;其次使爆炸物具有高度的延展性,可以像橡皮泥那样塑造成任意形状,不但更具有隐蔽性,还能改变爆炸的方向提高爆炸威力。这个特性使得金属探测仪根本查不出C4炸药,甚至连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警犬都发现不了C4,再加上C4强大到无敌的可塑性,可以伪装成各种物件,更加难以发现。

 

同时C4炸药能够粘合在目标上,又具有很好的方向性,所以用来炸开大门最合适的,影片中洪振鹏抢劫金库时炸开金库大门的就是用的C4,后来在制造隧道事件时放置在隧道逃生门上的也是C4。

 

▲恐怖分子对C4炸药情有独钟

 

C4炸药的稳定性非常高,只能结合引爆剂用电雷管才会引爆,剧烈震动、枪击也不会被引爆,甚至能够在火中慢慢燃烧而不爆炸,以至于战争中美军士兵还曾用C4炸药作为燃料来取暖或烹饪食物。C4炸药威力大而且难以被发现,所以很自然的成为恐怖分子所最为青睐的爆炸物。

 


1996年,沙特阿拉伯霍巴特塔基地美军人员住宅区遭到爆炸;2000年10月,美国海军“科索尔”号驱逐舰遭到爆炸袭击;以及以色列很多自杀式爆炸袭击,恐怖分子都是使用的C4炸药。正因为C4炸药如此可怕,所以各国对C4炸药的管控都非常严格,基本上都是作为军用炸药管理,极少流入民间,即便是地下武器黑市也很难买得到,影片中像洪继鹏那样能搞到1000公斤C4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红线黄线选哪个?


通常爆炸物题材的影视剧,爆炸物的定时起爆装置都是显示时间的液晶计时屏,这简直已经成了爆炸物的标配。但需要强调的是,真正定时起爆的爆炸物都不会有显示时间的,出现计时屏无非就是为了营造紧张气氛,抓住观众的眼球。


▲这种液晶计时器

只有在影视剧里才会有


影片最后的高潮是章在山要拆除500公斤C4炸药的起爆装置,他面对的是一根红线一根黄线,到底剪断哪根才不会引起爆炸?这种在众多拆弹影视剧里屡见不鲜的经典桥段还有个专门的名称——“双线困境”,一红一黄或者一红一蓝,生死取决于一念。似乎拆弹题材的影视剧没有“双线困境”就不是拆弹片了,这种情景设定往往是把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张惊险刺激。


▲现实中双线困境根本就不会出现

 

在《拆弹专家》中,为了确保隧道不被炸毁,章在山利用洪继鹏将1000公斤C4分别布置在隧道两头的汽车上的方式,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了个对冲处置,自己剪黄线,如果爆炸了,那么另一头的搭档就剪红线,至少可以确保一处排爆成功,最坏的结果就是500公斤C4爆炸,而这点爆炸威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隧道,从而保全隧道——这种智慧和勇气固然值得钦佩!


但现实中所有恐怖分子的爆炸物都不会有这样的双线选择,经过专业培训的炸弹制造者可以做到剪断任何一根线路都能引起爆炸,根本就不会给你选择的机会,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起爆装置和炸药完全分离,使起爆装置失去作用。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拆弹专家》大体上还是反映了拆弹这一专业的现实情况,其中一些与现实不符的情节也是因为剧情需要或照顾观众观感而做出的妥协。所以该剧仍然不失为一部有关拆弹题材的精品华语电影,在此推荐给大家!


军武商城今日优选商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