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原则:以精料为基础,容积越大对高炉铁矿石品位要求越高 高炉炉料结构是烧结矿、球团矿、块矿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的合理搭配,其基础是精料技术为基础,可概括为7个字“高、熟、稳、均、小、净、少、好”等条件,因为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生产指标的影响率占70%,高炉操作和设备等因素只占30%。另外从国家标准上来看,《高炉炼铁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7-2015》中要求高炉入炉原料应以烧结矿和球团矿为主,高炉容积越大,对入炉铁矿石品位、平均燃料比、平均焦比要求均越高。二、品位结构:入炉矿石品位趋增,17年4月达55.68%,长期高品铁矿石配比或稳中趋增n品位是铁矿石最核心的属性。从钢企的偏好来看:根据我的钢铁网从2014年7月起开始调查的数据显示,2014年7月至今,钢厂烧结矿中入炉品位整体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最新数据2017年4月烧结矿入炉品位达55.68%,自有统计数据(2014年7月)以来累计增加1.20%。从钢企选择炉料配比的考虑因素来看:铁矿石品位越高,杂质含量低、冶炼焦比越小、冶炼价值越高,矿品位在57%条件下,品位升高1%,焦比降1.0%~1.5%,产量增加1.5%~2.0%;另外铁矿石品位越高价格越高,2012年12月-2016年6月65%的铁矿石价格指数是58%的铁矿石价格指数的1.2-1.35倍,因此钢企在冶炼价值和价格之间寻找效益最大化的配比。2016年7月以来高品矿相对于低品矿价格增速迅猛,主要是因为钢厂使用高品矿带来的效益增量(焦比的降低和产量的提升)大于高、低品位矿的价差,导致这期间钢厂对高品矿的需求旺盛,高品矿供不应求、价格抬升,这也是钢企在冶炼价值和价格之间寻求效益最大化的配比验证。但是2017年4月65%品位的铁矿石价格超过58%品位的2倍,短期来看,高位价差下高品矿相对于低品矿的需求优势或已见顶,而在国家环保诉求趋强的背景下,中高品铁矿石降低焦比、增加产能利用率的优势逐渐凸显,长期高炉中中高品铁矿石的配比或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三、国别结构: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2016年达91.34%,未来国产矿占比或低位小幅上升n我国矿石供给主要来自进口,观察现状,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2016年底高达91.34%,63%和21%的进口矿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分析其原因,主要系我国铁矿石以贫矿为主(平均品位31.3%),以及国产矿和进口矿用途和价格的差异所致。国产矿以制作球团矿为主,进口矿则主要用于烧结,高炉配料中10-20%为球团矿,70-80%为烧结矿,二者配比稳定,叠加国产矿均价长期高于进口矿,因此钢企配料中以进口矿为主。考虑其趋势,国产矿的成品球团矿性能优良,有望部分替代烧结矿,预计未来国产矿的需求或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但是受限于我国以贫矿为主的客观背景,增幅有限,对外依存度未来仍将处高位。四、投资建议:冶炼价值与价格决定品位结构、长期高品矿更受益;产储量与价格决定国别结构、对外依存度仍将维持高位n高炉炉料以精料技术为基础,国家标准中对容积越大的高炉的入炉矿石品位要求越高。从品位结构来看,品位越高的铁矿石冶炼价值和价格均越高,因此钢企在二者之间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炉料配比。在国家环保诉求趋强的背景下,中高品铁矿石降低焦比、增加产能利用率的优势逐渐凸显,长期高炉中中高品铁矿石的配比或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n从国别结构来看,我国铁矿石主要来自进口,2016年低对外依存度高达91.34%,主要系我国铁矿石以贫矿为主(平均品位31.3%),以及国产矿和进口矿用途和价格的差异所致。国产矿主要用于制作球团矿,进口矿则主要用于烧结,高炉中球团矿和烧结矿的配比分别稳定在10-20%、70-80%,叠加国产矿均价长期高于进口矿,故钢企配料中以进口矿为主。而国产矿的成品球团矿性能优良,有望部分替代烧结矿,预计未来国产矿的需求或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但是受限于我国以贫矿为主的客观背景,增幅有限,对外依存度未来仍将处高位。五、风险提示 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海外矿山巨头联产报价;国产矿复产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