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位于太湖西南岸,是晚清时中国最富的一个小镇。当时有个说法,称拥有一千万两银的富豪为大象,拥有五百万两银的大户为牛,家有一百万两银子的则称为小黄狗。就是这个靠植蚕养桑的江南小镇,却在数十年间诞生了四头大象,八头牛和七十二条小黄狗,其富庶由此可知。 民国元老,孙中山称其为革命圣人的张静江就是南浔大象之后。张静江祖先起初只是个开糕团店的小老板,到他祖父张颂贤时,全力经商,在浙江大办盐场,将家乡的特产辑里丝运往上海出售。经过数十年奋斗,终于在同光年间大发其家,成为呼风唤雨的豪门望族。 作为大象之孙,张静江如果安心经商,或许后来就是荣德生或刘靖基。可他偏偏不甚安分,总好出奇制胜,不耐烦安安静静过日子,具有很强的反叛性格。 1902年,张静江去法国经商。由于从小因病脚破,行走不甚方便,他只能骑着自行车在巴黎街上横冲直撞,奇速无比,谁也比不上。他法文还不识一个,就在巴黎办起了自己的商行,搞进出口贸易,诸如丝绸、茶叶、文物等。 张静江首开在法国办公司、开商行的先例。法国人喜欢什么就卖什么,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人家开咖啡馆他开中国茶馆,牛奶紧张时还做豆浆。一番折腾倒真的赚了不少钱,成了中国大赚法国钱的第一人。 可张静江却不满足于经商,他想成为当代吕不韦。于是他大把大把地拿钱去赞助孙中山闹革命,这些钱很快就没了,甚至负债累累。大家感到奇怪的是,人家是没有饭吃了才去革命,而张静江则背着金山银山去革命。 有一次,张静江遇到了孙中山,便对孙说:“我知道你就是孙中山,请你别躲避我。别以为我反对你,事实上我是最支持你革命事业的。将来起事需要钱,我可以供给。” 然后他写下三个字及银行账户给孙中山,约定日后需要用钱的话,请孙中山打电报,第一个字是一万元,第二个字是两万元,第三个字是五万元。 孙中山静静地听着,没表示什么,也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过了一段时间,孙中山经费奇缺。在计无所出之下,报着试试的心态,给张静江打了电报。 孙中山在发出第一个字电报后,没几天,一万元居然汇了进来。兴奋之余,他又发出第二、第三字的电报,而两万元和五万元都陆续汇了进来。 在那个艰困的岁月里,张静江的金钱支助,无疑是救难的及时雨,孙中山因此称他为“民国奇人”。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中国史一民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