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大德十年建成(1306)。历代多次重修,为元、明、清三代祭孔建筑,又名"先师庙"。庙坐北朝南,大门称先师门,仍保持元代风格。






















 北京国子监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相邻。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左庙右学”,国子监在孔庙的西向,一墙之隔,其和孔庙都建于同时代的元大德年间,是元明清三朝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类似于国家性的中央大学,它和汉晋时的“太学”有着血缘传承,但已脱囿于单纯性的教育功能,更兼有管理职责。 孔庙的亮点在于碑碣和大成殿,而国子监的亮点则是琉璃牌坊和辟雍。辟雍是国子监核心建筑,正方形重檐攒尖式,黄色琉璃瓦覆盖,四周环以回廊和水池,典雅华贵,是国子监的最能出镜的形象大使。其建于大清乾隆年间,和珅和刘墉负责督造,即为帝王讲学之处,内部兼有皇家气派。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