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做梦? | 8个梦的理论

 默特 2017-05-15

我们为什么做梦? | 8个梦的理论

原创 2017-05-15 Anonymous



研究做梦的学问叫梦学(Oneirology),这是一个跨神经科学,心理学甚至文学的调查领域。


至今,我们因何发梦仍然还很神秘。但这并没有阻挡科学家提出一些令人着迷的理论。本文我们为你挑出了8个。



1. 梦是愿望的满足


20世纪初期,梦学研究是由先驱者之一的精神分析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带头的。他分析了数百名病人的梦境后,提出了一个与当今众多研究者产生共鸣的理论:梦是愿望的满足。任何梦,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你想获得某种东西的方式,无论是字面上的,还是象征性的。然而,你做了一个可怕而悲伤的梦,你的母亲逝世了。也许你会说,这也算是愿望的满足?弗老爷子可能会说,你和你母亲之间存在矛盾,如果她不存在于情境里,这个矛盾便能迎刃而解。所以,你不是想你的至亲离去,但你确实想处理这个冲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梦境,便能帮助患者挖掘他们无法处理的隐藏情绪。



2. 随机性的神经冲动


如果你接受了弗老爷子的梦学观点,那弗氏的理念就有着深刻的意义。他们可以帮助你揭示没有意识到的愿望或情绪。然而,另一个学派认为,梦实际上只是你大脑放的一种“屁”,这是脑干中被激活的回路与边缘系统刺激偶然产生的副作用,其副作用包括情绪、感知和记忆。推广这一理念的精神病学家J. Allan Hobson将之称为“激活-整合理论”(activation-synthesis theory)。简言之,大脑尝试解释这些随机信号而产生梦。



这个理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解释人类为什么以讲故事的方式去理解无常且混乱的宇宙。如果梦意味着大脑边缘系统随机性的神经放电,那么生活是不是就像一场醒着的梦?



3. 记忆过渡的“临时存储”区域


也许梦只是随机性神经冲动产生的故事,但或许还有其他原因。精神病学家张杰——不是唱歌的那个——在他的论文《Continual-Activation Theory of Dreaming》中阐述了这个观点:无论我们处于清醒状态,还是睡眠状态,大脑都在存储记忆。梦是一种短时记忆过渡为长时记忆的“临时存储”意识区域。在我们将这些记忆迁移之前,它们会在我们的脑海中以梦的形式一闪而过。




4. 垃圾回收机制


1983年,Francis Crick & Graeme Mitchison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逆向学习”(reverse learning)神经生物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做梦是为了清理大脑白天建立起的那些无用的、不想要的神经连接。换句话说,做梦就是大脑的垃圾回收机制,定期清理没用的想法,为记忆留出空间。



5.做梦会巩固我们学过的东西


这个理论与“逆向学习”理论背道而驰,它表明我们做梦是为了记住而不是忘记。2010年哈佛大学睡眠研究员Robert Stickgold带头的一项研究表明,午睡如果做梦,可以大幅提高记忆力。


然而,就在2014年,美国纽约大学华人学者甘文标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示,睡眠做梦的阶段对记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慢波睡眠阶段。


与之相关并且同样受争议的还有创伤研究。2013年发表于《美国科学人》的一项研究表示,人们经历创伤后,如果立马去睡觉,记忆可能更深刻并且更容易受到创伤的困扰。然而,2016年一项发表于《sleep》的研究表示,创伤性事件后的24小时内睡觉有助于人们更有效的处理记忆并最小化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PTSD)的症状。



6. 威胁模拟


2000年,芬兰哲学家和神经学家Antti Revonusuo提出威胁模拟理论:梦境的生物学功能是模拟威胁事件,梦中模拟威胁能使人们认识威胁并提高应对威胁的能力。Revonusuo发现梦中时常出现攻击、追逐等画面。青年人的梦中60%~77%都是充满威胁的。研究人员通过解读猫狗的梦中动作发现,它们的梦也是充满猎杀和搏斗。



2007年,蒙特利尔大学Tore Nielsen的研究支持了威胁模拟理论。这位心理学家分析了200位刚生完孩子的母亲的梦,发现其中86%与她们的婴儿有关,而更有73%的梦描述了他们的婴儿处于险境。


2012年,安徽医科大学的李慧在论文研究中还发现,抑郁症患者梦的威胁模拟水平较正常者高,童年创伤水平较现实生活事件对梦威胁模拟水平更具影响。


然而威胁模拟理论并不能解释——我为什么总梦见吃海底捞!



7. 梦的达尔文主义


心理学家Mark Blechner认为,梦是我们想法的自然选择。为了创生新的想法,大脑会判断哪些想法是有益的,然后选择性保留并通过随机生成创生出新的想法。不仅如此,这还会延伸到情绪的层面。一些研究者认为,梦就是我们历经种种处境的地方,并且梦会尝试选择最有用的情绪来应对各种处境。这也是我们在做了一晚上梦后,第二天早晨对于痛苦的问题感觉会好一些的原因。



8. 用象征性符号处理情绪


梦的达尔文主义表明,我们积极地转变想法或处理不良情绪。而另一个新的梦理论表明,这个过程更像是治疗,而非进化。我们没有积极地选择适应性的想法或情绪——我们只是把这些想法和情绪放置在一个更广泛的心理背景下。通常,大脑会将情绪与象征性符号联系起来。



精神病学家与睡眠障碍专家Ernest Hartmann将之称为“当代梦论”(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Dreaming),他写道:


当清晰的情感出现,梦境往往会很简单。而经历创伤的人——例如火灾逃生或被攻击,通常就会出现“我在海滩,被潮水冲走”之类的梦境。很明显,梦者当下并没有梦到创伤性事件,而替代它的则是想象情绪——“我很恐慌,不知所措”。当多种情绪或困扰一同袭来时,梦境会变得更加复杂。我们有统计数据显示,这种经历创伤后的梦境会更加频繁和强烈。事实上,核心的梦境意象程度能够反映梦者情绪唤醒的程度。


以上理论都属于假说,可能都对,也可能都不对。大家更倾向于支持哪个理论呢?或者哪一个理论你有切身的体会呢?


参考资料:

1.http://psychclassics./Freud/Dreams/dreams.pdf

2.http:///2010/01/07/neuroscience-of-dreams/

3.http://www./dynapsyc/2005/ZhangDreams.htm

4.http://profiles.nlm./SC/B/C/D/K/_/scbcdk.pdf

5.http://edition./2010/HEALTH/04/22/naps.memory.dream.brain/index.html

https:///10.5665/sleep.6310

https://www./article/dont-sleep-it-off/

http://science./content/344/6188/1173

6.http://www.ncbi.nlm./pubmed/11515147

http://www.doc88.com/p-9059392590744.html

7.https://en./wiki/Mark_J._Blechner#Oneiric_Darwinism

https://www.ncbi.nlm./pubmed/18567225

8.https://www./article/why-do-we-drea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