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音相通,食物相似……原来玉林的这些姓氏大族,来自千里之外的福建!

 宾郎哥 2017-05-15


博白县刘氏族谱、玉州区广恩村许氏族谱、容县李氏宗谱、北流卢氏族谱、玉林林氏大族谱等,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曾有福建的踪影。这是为什么?

在千里之外的福建省宁化县,一种叫“烧卖”的传统小吃与博白县传统小吃“落水狗”的外形、味道无比相似——这是为什么?

在千里之外的福建省长汀县,我们用博白客家话与长汀本地话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这是为什么?

岭南城市玉林,与千里之外的福建有什么样的联系?



  日前,玉林日报《您贵姓》大型采访活动特别报道组跨越一千多公里来到福建,辗转福建省福州市、三明市宁化县、龙岩市长汀县等地,寻找先祖南迁的足迹。站在这浸染着客家历史的土地上,从现存的许许多多痕迹里,寻找串联古今的线索。




福州:三坊七巷


“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福州市三坊七巷,被称为“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最早有记载是在晋代。《淳熙三山志》载“新美坊旧黄巷。晋永嘉南渡,黄氏之居此……”“新美坊”指的就是现在的黄巷。置身其中,灯影交错。


  “永嘉之乱以后,就有中原的望族为避祸战乱迁移到这里来,他们在这里扎根,并与当地的越族相交融,形成了很独特的一种文化。”福建省姓氏文化源流研究会会长林伟功说。两晋之交,伴随北方移民大举南下,遂有“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之说,,即中原大族的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避祸迁居福建。“而后在宋、明清两次更大的人口迁移中,更多的姓氏迁移到福建。”


  据学者考证,自晋朝以来,至少经历五次大规模迁徙,除了永嘉之乱外,第二次迁徙源于唐朝“安史之乱”与唐末农民起义,第三次迁徙源于金灭北宋、高宗南渡与元人入住中原,第四次源于满族入关及移民运动,第五次迁徙则源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土客械斗”。


  陈姓是福建第一大姓,而在一千多公里外的玉林,陈姓则是全市第二大姓氏——来自玉林市公安局的数据显示,陈姓的人口数量多达636076人。

就大量中原姓氏南迁至福建的问题,本报特别报道组专程请教了福建省姓氏文化源流研究会会长林伟功先生(右一)。


  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陈氏宗祠门口,年已花甲的陈天喜老人介绍:“我们螺洲陈氏这一脉,就是元末明初时从中原迁移过来的,”

螺洲陈氏宗祠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是元末明初时从中原迁徙而来。


  据记载,陈氏一姓在南北朝时迁入福建宁化,唐永徽三年,陈雍从吴兴迁至南剑州沙阳,其子苏于开元廿二年迁至宁化石壁坑。南宋后,其后裔播衍闽、赣、粤、桂、琼、滇、黔、湘、鄂、川、陕及港台、东南亚甚至欧美。


  而据玉林市图书馆收藏的《广西陈氏历史文化探略》记载,“就本族系(广西陈氏)共总结为十大宗支、十二迁。十大宗为:陈州、户牖、曲逆、山阳、颍川、湖州、金陵、宜都、江州、粤桂。十二迁为:一迁陈州、二迁户牖、三迁曲逆、四迁山阳、五迁颍川、六迁湖州、七迁金陵、八迁宜都、九迁仙游、十迁江州、十一迁汀州、十二迁粤桂……就我广西陈氏族系史而论,先祖的迁徙大致都来自福建、江西、广东等地。”




三明市宁化县:客家民系

历次南迁潮中,这里衍生了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


  报道组在三明市宁化县发现了有一种叫做“烧卖”的小吃,竟与博白县的“落水狗”惊人相似——它的外形类似饺子,里面是韭菜馅,不同的是“烧卖”皮是用地瓜粉做的。


  宁化县客家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启城说:“这或许是回望中原的一种方式,当年客家先祖到了这儿,想念家乡的饺子,但是这里没有面粉,他们就用芋仔和地瓜粉代替面粉,做成饺子皮,里面的馅儿主要还是韭菜馅。”而在博白,“落水狗”曾是冬至节时用来供奉祖先的一种食物。博白“落水狗”和宁化“烧卖”,两种外形、味道极其相似的小吃,在宁化这个小县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相遇,将相隔一千多公里的福建、玉林紧密联系起来。


  宁化历次南迁潮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并衍生了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北宋以前,这里兵革未及,社会安定,是南迁路上的“世外桃源”“战争的避风港”。

本报特别报道组拜访当地致力于客家姓氏研究的老人余保云。



  自西晋“永嘉之乱”后,特别是唐宋时期,一批又一批中原汉民,为避战乱、饥荒,纷纷举族、举家南迁,辗转江淮后来到这里,肇季立业,繁衍生息,从而孕育了八大汉族民系之一的客家民系。又逐渐外迁徙闽西南、广东、广西、赣东南等各地。


  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的玻璃墙上,镌刻着用小篆写的215个姓氏,与河南郑州的“姓氏墙”遥相呼应。


  收藏柜的门一扇扇开启,犹如开启了一个个家族厚重的大门。透过这些早已泛黄的、散发着陈旧书香味的故纸,仿佛可以看到当年南迁的先祖放弃了一切,却不忘带上家族谱牒,带上整个家族的源流记忆——当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内外客家人掀起寻根问祖热潮时,正是通过族谱,找到了“回家的路”。


本报特别报道组在翻阅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资料室里的相关资料。

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收藏的族谱。这些族谱有的是影音本,有的是原本,非常珍贵。


宁化石壁村:客家祖地

客家民俗文化的发祥地


  客家,是一个亚文化的符号,更是人口向南迁徙的一个缩影。宁化石壁作为客家民俗文化的发祥地,最原始的客家话从这里形成,最古老的客家民间艺术如山歌、戏曲从这里衍生和流传,最古朴的客家服饰从这里产生,最早的客家礼俗从这里延续……


  石壁村里,一座有着古色古香的牌坊,厚重地写着“客家祖地”。牌坊正联是“中土南迁孕育客家民系追远常怀圣地石壁,环球播衍丕振诸姓门风敬谒百式公祠”,侧联:“石壁传芳客家源远派衍五湖四海,玉屏毓秀翠水流长支分南北西东”——这里,是客家的摇篮。

宁化县石壁镇客家祖地。

  从中原起步,客家先民穿过战火来到这里,并向四周辐射,繁衍出万千子孙,赣南、闽西、粤东、华南、香港、台湾以及海外诸国,一亿多客家人如今仍将宁化县石壁村作为朝圣的祖地,其中包括世界客家第一大县——玉林市博白县。


  在历次南迁史,特别是客家的历史中,石壁就像无法磨灭的一枚朱红的胎记。当年,客家人走进石壁,扎根石壁,而后走出石壁,播衍四海。在客家公祠的大殿里,供奉着两百多个姓氏,如今,客家人早已遍布全世界。



龙岩长汀:客家首府

这里是“客家首府”

  历史上,这里是著名的汀州故地,自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设置汀州同时置长汀为附郭开始,便一直是闽西一带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这里是‘客家首府’,汀江就是我们客家人的母亲河。”永嘉之乱、唐末兵燹、宋室倾覆,明清更迭……在千年的时间里,每逢中原战乱,都能引发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他们涌入汀州,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而“客家首府”的形成,也缘于此。


长汀县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黄启元为报道组介绍汀州古城墙。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在店头街的一家小饭馆里,我们试着用博白客家话与福建省陈柏村慈善基金会会长陈柏村交流。

  “喝茶,我们叫‘食茶’(音)。”陈柏村说。

  “博白话,叫‘饮茶’(音)。”记者告诉陈柏村。

  “吃早餐,我们叫‘食朝’(音)。”陈柏村说。

  “我们也叫‘食朝’(音)。”

   ……

在龙岩市长汀县店头街,福建省陈柏村慈善基金会会长陈柏村(右)与本报记者用各自家乡的客家话交流。

  虽然不能完全无障碍交流,但一些基本用语等都能听懂,这其中的奥妙,追溯到千年以前,就是根出一系的血脉渊源。时空变迁,客家话随着客家先民的流迁而不断演变。据石壁客家公祠里展示的客家迁徙示意图显示,广西的客家人最早从宁化石壁迁至广东梅州,再由梅州向广西辐射,并在玉林形成了博白、陆川两大客家大县。


本报特别报道组结束长汀站采访后,与已经退休的福建省长汀县方志办高级编辑黄马金(中)在状元峰合影。


  历史是不断往前发展的,从“一”繁衍至“一切”,是一个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沿着汀江流域,客家人又重新开始了一段新的征途。


  汀江水依然静静南流,出福建,汇合韩江,涌入南海。一千多年来,无数南迁先祖不断来到这里,又不断走出去。一千多年后,从这里走出去的客家后裔不断回到这里。从走出到寻回,客家人在跨越了千年,跨越了千山万水,画下一个圆。



玉林日报《您贵姓》大型采访活动特别报道组

你还想知道的这些事
母亲节,一位母亲却与自己的孩子天人永隔!容县城区发生一起大货车与电车相撞事故……

“花海”太雷同?玉林人看腻了?等等!专家有话说。也想听你说……

大快人心!发生在博白的这起校园暴力,有人被判刑五年了!

52元一公斤的荔枝上市啦!玉林侬,是喜还是忧呢?

  | 责编:李媚丨主编:宋建州

玉林新闻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