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人极度推崇的王阳明 究竟是何方神圣?

 清风明月诗 2017-05-15



几百年来 王阳明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

张居正 曾国藩 章太炎 康有为等均从中受益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

立德 立功 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曾国藩评价王阳明

矫正旧风气 开出新风气 功不在禹下


那么

世人极度推崇的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王阳明之龙潭夜坐图


1


幼年的守仁志存高远

心思不同常人


他认为科举并非人生第一要事

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一个圣贤的人


当时朝政腐败 义军四起

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


他立誓学好兵法 为国效忠

十五岁就屡次上书皇帝

献策平定起义 不过没有被采用


同年 他心有不甘 出游居庸关 山海关游历

纵观塞外 已心存经略四方之志


2

守仁的成长中


格竹致知虽然没格出竹的大道


但在这个过程中又得到了惊人的感悟


从而给格物致知增添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有些道理 直接较真 会索然无味


重要的不是结果


而是你要悟在这个过程中


以心逐梦 身体力行才是世法天道


相对于任何人而言


守仁格竹都是似曾相识的经典故事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每个心灵


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憧憬



守仁格竹图


十七岁时 成婚当天 新郎没出现

原来他遇到了一位得道高人

深谙养生之道

于是两人谈经论道 结果忘记了时间


一颗探索的从未停歇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十八岁时 娄谅给他讲授了圣贤之道

“格物致知”之学

王守仁非常喜欢 之后遍读朱熹的著作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


让王阳明开始全面怀疑朱熹之学。


有一次,他游览杭州虎跑寺时,


看见一位僧人正在打坐,


据说其已不视不言三年。


王阳明绕着和尚走了几圈,


冷不防一声大喝:


“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不知是禅机还是什么触动了和尚,


他竟然睁眼“啊呀”了一声。


王阳明盯着他:“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答:“还有老母。”


王阳明问:“想念她吗?”


和尚没有即刻回答,


良久之后,才满脸羞愧地说:“怎能不想啊!”


这句回答,让王阳明顿陷沉思。

朱熹把世界分成两块,

一块叫“理”,一块叫“欲”。

他认为“理”存于万物中,

但“理”有一大敌,那就是“欲”。


所以“存天理”,就必须“去人欲”。

经历此事后,王阳明意识到:

人之欲望,永远屹立于天地间,

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泯灭。

朱圣人之学说不符合人性。




3


这两事对王阳明打击甚大,

其做圣贤的理想就此破灭。

从此,他开始沉迷于五件事:

“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事。”

1499年,28岁的他考中进士,

当上了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一个正六品的官,从此步入仕途。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

其荒淫无道,整天与太监混在一起,

太监刘瑾狐假虎威,大坏朝政。


1506年,戴铣、薄彦徽等人上书皇帝,

要求严惩刘瑾一伙,结果反被打入死牢。


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出于义愤,

冒死上书,请求释放戴铣等人。

结果被刘瑾重打四十大板后,

贬去贵州龙场驿当一名没品级的驿丞。



尽管这样,刘瑾仍不想放过王阳明,

他暗中派人尾随王阳明,

准备在其赴任途中将他害死。

王阳明发现有人暗中跟随,

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把衣物留在钱塘江边,留下遗诗:

“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

制造了一幕投水自杀的假象。

追杀者方就此“掉头而去”。

贵州龙场驿,荆棘丛生、人烟稀少,

王阳明只好栖居山洞,亲手种粮种菜。

经此一役,他对功名利禄不再挂怀。

惟有生死一念,横亘于心。


他凿了一副石椁,日夜澄默端坐其中,

自誓:“吾惟俟命而巳!”,

一天深夜,一声大笑破空而出,

打破了夜间山谷的宁静。


王阳明从山洞狂奔而出,大呼: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悟道石洞——阳明洞

王阳明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

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

这一本心实际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

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

如感知外物、分辨善恶、判断推理,

就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

所以说,圣人之道原本就存于每个人心中,

故不必向心外去求什么,

“吾心即道”,求理于吾心,就是“圣人之道”。

王阳明就此开启“心即理”的心学命题,

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这门学问,后成为无数豪杰的指明灯,

也使王阳明之名超越所有帝王,

与孔孟朱并列,而永垂不朽。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

困扰他20年的苦闷迎刃而解,

其之心境也顿时豁然开朗,

种菜之余,王阳明便开始授课,

因俗化导,为民众讲解其心学。


心学境界阔大而又接地气,

所以四方民众及学子常来听学,

王阳明之声名便不胫而走,

很快,朝廷上下就无人不知王阳明了。


1510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知县。

一到庐陵,王阳明就抓获了一个大盗。

大盗摆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要杀要剐随便,道德廉耻之话少说。”


王阳明说:“好热,把外衣脱了,我们再聊。”

大盗说:“脱就脱!”


王阳明又说:“实在是热,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说:“光膀子是常事,没什么大不了。”


王阳明再说:“内裤也脱了吧,更自在。”

大盗赶紧摇头:“使不得!使不得!”


王阳明说:“你死都不怕,却怕一条内裤,

说明有廉耻之心啊,

我是可以跟你讲道德廉耻的!”

大盗折服,乖乖认罪伏法。


以心学为本实施开导教化,

庐陵县政风民风很快为之一新



“心学教化”加“善政辅佐”六年间,

王阳明一路高升,

1516年,他竟然当上三品大员,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奉命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


4



为何让他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

因为这四省交界的山区,

盛产一种特产——土匪。


山民暴乱,占山为王,

拟官僭号,攻城掠地,

危及政权,成为一方大患。


上任后,王阳明并没仓促出兵,

而是推出了三大举措。


第一:“八府一州”立刻分析以往剿匪战例,摸清山贼详情。这一分析,立马发现一个惊人巧合:每次官兵出击,不是扑空就是遭遇伏击。“官民之中,必有内贼。”王阳明得出结论。


第二:“八府一州”立刻挑选骁勇之人担任民兵,日夜操练。“强化剿匪的武装力量。”


第三:推行“十家牌法”。“每十户人家编为一牌,互相监督,知贼情而不报,将被治罪。”三策一推,王阳明就准备出手了。



一天,王阳明发布消息:

“各军营做好准备,明日将出兵剿匪。”

第二天,大家束装而待,

可是等到天黑也不见命令下来。

原来,这是王阳明设下的计谋,

佯装剿匪,让内贼去通风报信。

官兵与群众中的内贼纷纷上当,

一一被王阳明秘密逮捕。


“要么坐牢或杀头,要么戴罪立功。”

这没得选,只有戴罪立功。

于是,在内贼为土匪谎报军情之下,

王阳明发起了“漳南战役”“浰头战役”等平乱战争。

猖獗数十年的山民暴乱,

竟在两年内被王阳明彻底平息。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确保一方长治久安,

必须注重教化,以正人心


于是王阳明一边剿匪,

一边兴办学校和书院,讲授心学,

所巡抚之地,民风遂焕然一新。


在剿匪与讲学中,王阳明意识到:

懂得“理”很重要,但实际运用也很重要。


于是,他在“心即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理论: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不仅要认识“知”,

更应当以“行”实践“知”,

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

才称得上“善”。

其实很简单,就是说:

“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应去付诸实践。

实践符合这个道理,那‘知’就是真知。

若实践与道理相悖,那‘知’就不是真知。”





王阳明书法



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

就是强调要内圣外王,

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最终达到“此心不动,

随机而动”的境界:

一切战斗都是心战,

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5

很快,王阳明理论就有了实践之地。

1519年,居住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

剿匪之后,王阳明虽持有旗牌(兵符),

但民兵已散,他手上无兵可用。


一听到朱宸濠造反,

王阳明立马为他设计了三种招数:

一、出其不意直取京师,此上策。

二、攻下南京,再对决北京,此中策。

三、蹲在南昌不动,此下策。


然后,他决定发动“心战”,

逼迫朱宸濠实施下策。




心战一:空城计。

找来几个戏子扮成士兵,

把假造的公文缝在衣服里,

成心让宁王府的内线看见。

宁王府捉到这几个戏子后,

在其衣服内层发现王阳明写给皇帝的密函:

“已从两广和福建调兵16万,不日进攻南昌。”

朱宸濠吓得浑身一哆嗦。


心战二:反间计。

王阳明写信给朱宸濠的谋士,让他们劝宁王:

“迅速离开南昌、去攻南京,配合我偷袭南昌。”

于是,朱宸濠遂怀疑谋士通敌,

不敢接受他们进攻南京的建议。

十几天后,等朱宸濠醒悟过来,

已为时已晚,王阳明已集兵七八万。



心战三:调虎离山计。

王阳明派一队人马佯攻南昌,

然后遭遇朱宸濠大军,

一阵猛攻后,假装败退,

朱宸濠遂率大军趁胜追击。

等叛军倾巢而出后,

王阳明另一队人马立马突袭南昌,

不用吹灰之力,就拿下朱宸濠老巢。


心战四:攻心计。

为收复南昌,

朱宸濠决定与王阳明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王阳明下令制作了无数竹牌木牌,上书:

宸濠叛逆,罪不容诛。

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


然后将免死牌,投入鄱阳湖中。

叛军几乎人手一块,军心哗变。

朱宸濠仰天长叹:

“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就这样,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

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

在王阳明谈笑之间灰飞烟灭。



6



王阳明独自平息叛乱之时,

很多大臣都躲起来不吭声。

抓住朱宸濠后,

这些人一下蹦了出来,

开始大肆诽谤攻击王阳明:

“王阳明与朱宸濠之间早有通谋勾结。”

“因虑事不成才迫起兵。”


这一切,早就在王阳明预料之中。

故谣言未起之前、上书捷报之时,

他就申明:

平定叛乱乃奉旨行事,武宗皇帝乃最大功臣。

然后迅速把朱宸濠交给钦差总督张永。


所以谣言四起后,

皇帝自然不信王阳明会与朱宸濠勾结。

随后,王阳明四次请求回家祭祖,

回家祭祖,其实就是想辞官回家。

武宗皇帝当然明白,所以不许,

让王阳明做江西巡抚,继续讨贼。


1521年,武宗皇帝病逝,

无嗣,立从弟为帝,是为世宗。

世宗即位后,追录平叛之功,

遂升王阳明为南京兵部尚书,

王阳明不赴,欲告假省亲。

但世宗皇帝不许他推辞。


友人问王阳明:为何推辞皇上赏赐。

王阳明说:“埋没别人善举,偷占部下功劳,

忘掉自己耻辱,这是造成灾祸的重大原因。

我不接受赏赐,是为了避祸。



其实,王阳明还有另一目的,

“传授心学,才是我一生之宏愿。”

1522年,王阳明父亲王华逝世,

王阳明遂借机回老家服丧,

开始在绍兴、余姚两地讲授心学。



讲学期间,在“知行合一”基础上,

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理论。

阳明心学之理论体系就此完成: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人们应该“知行合一”地去提高内心的修养和智识,

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

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

即所谓的“致良知”。


“心即理”是起因,即意之动;

“知行合一”是过程实践;

“致良知”是根本目的。

三者形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世界虽然纷繁复杂,

但我们只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意之动),

在致良知的前提下,

去知行合一地实践,

那么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


六年里,王阳明专注于讲学授徒,

其心学理论很快风行整个东亚,

四方求学者云集响应,

其势如旋风,震动朝野。


1527年,朝廷诏书数下,

命王阳明为两广总督,

前往广西平息思田“叛乱”,

王阳明以抚代剿,

创新“土司与流官制度并用”制度,

三个月就平息了思田之乱。


然后,王阳明又运用奇谋,

5个月就剿灭了让朝廷头痛多年的

断藤峡及八寨之匪乱。


1528年,王阳明身体急剧恶化,

咳痢之疾(肺痨)日益加剧。

自知时日不多,他立即上书辞官返乡。


1528年11月29日,王阳明从一个美梦中醒来,

问弟子周积:“到哪里了?”

周积回答:“青龙铺。”

王阳明问:“到南康还有多远?”

周积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

王阳明说:“恐怕来不及了。”

周积赶紧替他更换了衣冠,

然后流着泪问:“先生有何遗言?”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

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7


《传习录》世法精要解读



▌1、欲修身 先养心 心安理得


▌2、不忙不乱 不焦不躁 顺其自然 纵有日理万机亦可从容自在


▌3、心狭为祸之根 心旷为福之门 心宽体胖 大公无私


▌4、回归简单 大道自然 尊天道去负担


▌5、做人要诚 求真勿求假 务实勿务虚 人心本诚


▌6、无私心就是道 合天理 尊天道 不忘初心 不自私 存大爱


▌7、至诚胜于至巧 诚得天下


▌8、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 以心逐梦倾归属 心有所属 天地宽


▌9、一念抱持 成圣之要 说来容易 做来难 此所以止欲也


▌10、应好是而恶非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是非只是个好恶 明白好恶是非 知万物之变化


▌11、君子如玉亦如铁 铮铮铁骨一身正气 谦谦如玉包容四方


▌12、养一身浩然正气 挺起精神脊梁 抵御歪风邪气


▌13、去做才是孝 行孝行悌 方称知孝知悌


▌14、孝不孝代表人格 真正善的人 必是极孝顺者


▌15、不孝无良知 不慈不孝 这是我的良知所厌恶的


▌16、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心无私 感动天


▌17、身外物不奢恋 是自己的别放弃 不是自己的别留藏


▌18、克己才是真功夫 心灵修养在克己


▌19、荣辱毁誉皆泰然 是非善恶一念间 缭乱自心要看淡


▌20、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一切苦难 皆是成就的磨砺


▌21、少一些机心 少一些痛苦 腾出心灵的空间


▌22、心是快乐的根 常快活是真功夫


▌23、要活得轻快洒脱 吾辈用功 只求日减 不求日增


▌24、慎思之 笃行之 三思而后行


▌25、不做就是不知 等于白知 知行合一 方得成功


▌26、路 尽管去走 要摸着石头过河 才会到达彼岸


▌27、天理即是仁心 做事问自心


▌28、求道须深下去 问难愈多 精微愈显


▌29、耐住寂寞 经得起考验 久久为功


▌30、自省才能自明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伦人非


▌31、静时存养 动时省察 人贵有自知之明


▌32、反观自身 严于律己 自我提升


▌33、嘴巴闭关 身体力行 少说多做


▌34、世间磨难 皆是砥砺 人间是道场 淤泥生莲花 是一种境界


▌35、最怕是傲字 去一份我执 多一份坦然


▌36、格物致知 灭除轻傲


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37、只求力所能及


▌38、不动心 不烦恼 淡泊宁静 寄寓灵魂 洒脱自在


▌39、按心兵不动 如止水从容 心兵不乱 万事从容


▌40、参破生死 尽性知命 活出深邃 活出自在


《华豫之门》所发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处理;传播传统文化,分享鉴藏知识,弘扬正能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华豫之门官方 公众号ID:HNTVhuayuzhim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