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象对话——朱建军答疑文录

 沁一心理成长 2017-05-15


朱:大家好!虽然我看不见你们,但是我觉得挺开心的哈,咱们也算是间接地在这儿见个面!大家的问题比较多,所以有的问题我就很简单地回答一下,有些稍微展开些,就不平均分配精力了,否则哪个都说不好。大家要是听完这些又有什么问题,也等我把前面第一批问题回答完,要不然技术上就会比较麻烦。

问:学意象对话需要什么基础?听说意象对话易学难精,什么样的基础能够让我们学好?

答:我不太理解他所说的基础具体指什么意思?既然是易学,所以在其他的技术技能上面,其实对基础要求不高,不需要有什么太多的基础,有一般的心理学基础就可以。我觉得更需要的是心态上的基础,因为意象对话特别强调真诚,强调自我觉察,强调深入自己内心。所以呢,在心态上应该有这么一个准备:我真的想自我觉察,真的想深入自己内心,真的愿意对自己诚实。有这样一个基本心态,那么,学好(意象对话)更多的是看你是不是能长期坚持。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问题,新的困难,或者说新的诱惑,能不能够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碰到问题的时候,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心态来对待,这个才决定了将来我们能走多远。

问:意象对话学习需要经过什么必经阶段?

答:意象对话学习过程中当然会有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学之前,似乎不太需要知道这些。因为如果我们提前知道了的话——有的时候,人会有一种心理,就是急于求成,会有一种拔苗助长的欲望——所以你告诉他说第三个阶段是什么什么样子,他可能现在刚走到第一个阶段,他就很想说,我要像第三个阶段那样,他就会往那个方向有一个“努”的劲,这样反而不好。应该水到渠成,自然发展。

等你走过了之后,你再回头去看,你会看到,原来我走的过程,它是经过了几个阶段,而且别人也是经过了这样一些阶段。你回过头来再看。因为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共性和发展阶段的。但是我们事先不太需要知道。我们事先只要有一个想学好,有一个愿意付出努力,愿意面对自己的这样一个心态就可以。

问:能不能自学意象对话?

答:这个不能自学,意象对话我们是特别反对自学,因为凡是深层心理的、体验性的、跟原始思维比较有关系的心理学都不适合自学。只有认知行为层面上的那些心理学才适合自学,因为认知你可以自学、行为层面的你也可以自学,但是这些涉及到潜意识的都不适合自学,因为既然他涉及到潜意识,那一定你是没有办法通过认知活动能够全部看到的,如果你在看不到的情况下你就去做,很可能就会走偏。所以无论如何都需要参加正式的培训,这是必须的,所以大家是想要学习的话呢,一定要参加正式的培训,或者一开始如果拿不准是否要参加正式的培训,你就可以先去参加小组。

当然也可以先看一些意象对话的书,但那也只是了解知识,你真正读了书了解那些知识之后,然后你决定要不要学,决定要学之后就要参加正式的培训去学。意象对话和荣格心理学是非常的兼容性好,所以学意象对话对学荣格心理学是有利的,反过来也是一样,的确是这个样子的。意象对话跟精神分析、什么沙盘兼容性都不错,你学自体心理学、客体关系关系对学意象对话都有好处。

问:意象对话的全程班能不能每年都招生?

答:说实话,主要是因为我和其他的主要老师都没有那么多时间。我们现在这么想,如果想上这个班的人很多,我们可以把三年一招改为两年一招、一年一招。(关于这个事儿大家可以打电话玉虎。)

问:怎么分辨领悟和念头?领悟和呈现应该分别占多大比例?

答:说老实话这个只有经验性的分辨,没有一个理性的分辨标准告诉我们怎么分辨,所以那我没有办法告诉你怎么分辨,等你接触多了就自然能分辨出来。就像我以前举过的例子,分辨真瓷器和假瓷器,任何说出来的外在标准都是靠不住的。真正的专家分辨多了以后,自然就能分辨出来。领悟和呈现应该分别占多大比例,其实没有一个答案,因为领悟这个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不是说领悟要占80%然后就能占80%。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做的,有些事情是我们只能等的。我们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去看意象、感受、去和意象在一起,陪伴意象中的这些东西,至于我们能领悟多少、领悟多深,这个是由不得我们的。

问:我怎么分辨某一个意象是我想出来的还是我潜意识里面的、真实的?

答:不用分辨。不管出现的是你想出来的还是潜意识的、真实的,你只需要看一看这个意象,他可能象征什么,这个意象帮我认识到了什么,你只要去感受这个意象,体会它背后掩藏了什么样的情绪就可以了。不用管多大程度真、多大程度假,不用管它。这些问题其实当我们特别想得出一个答案的时候,就是试图用一种逻辑思维的方式来试图解决原始思维的问题。打个比方说你是个诗人,问李白,应该在多少个字里面出现“月”字,月亮的月,这个诗会更好,鬼知道。

问:孕妇能不能做意象对话?

答:孕妇不是绝对不可以做意象对话,只不过就是说尽可能在怀孕期间不要把那些跟情结有关的消极的意象,特别过多的激发出来。比如说看房子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看地下室,因为那个就容易出消极的东西,在意象中不要看一些荒野墓园这样一些消极的东西。不是绝对不能做意象,多想点儿积极意象就可以,少想点儿消极的。消极情绪已经出来了,那就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们不去激惹出更多的消极情绪。

问:怎么识别防御?

答:这种怎么怎么的问题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是有一个可能有一点儿效的方法,就是当你发现某个主题,你每次碰的时候,不是出这个问题就是出那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让你没有办法去探索这个主题,那我们知道这个主题有防御。

问:如何用意象对话来解决人际关系?

答:这个我就不答了,这是一次课程的内容,需6天答完。

问:怎么让内在小孩尽快长大?

答:我的回答是,为什么我们非得要让人家内在小孩长大呢?内在小孩继续当小孩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希望内在小孩是健康的小孩儿,内在的老人是健康的老人,内在的成年人是健康的成年人,我们并不需要让内在的小孩尽快长大。

问:用意象对话来研究历史该怎么做?

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可以买我的书,因为我出了一些与这个主题有关的书。

问:意象对话的觉察和佛家的觉察有什么区别?

答:这个我稍微说两句。这么说,就像说我的肌肉跟泰森的肌肉有什么区别?其实肌肉都是肌肉,我也是肱二头肌,他也是肱二头肌,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没有区别的。但是泰森力气很大,我的力气很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有区别。觉察也是这样。就是有些觉察是更弱的觉察,更无力的觉察,有些觉察是更清晰、更明亮的觉察。但这就是慢慢地,是一个逐渐成长进步的过程。你去学佛,你也得先从很弱的、很不清晰,很不明亮的觉察开始,通过不断的学习,你的觉察会越来越清晰。你觉察的量和觉察的质都在不断地提高。意象对话也是觉察的量和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并不是说,你换了一种方法,你就可以一下子进入了特高级的觉察了。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些人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说我可以教一种更高级的觉察。其实不是这样子的,觉察是一个人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你这个能力高了,同样学习和使用意象对话,可以有很高觉察力的意象对话师,也可以有很低觉察的。学佛也可以有很高觉察的,也可以有很低觉察的。如果你本身的觉察力很弱,你就算学佛,你的觉察力也很弱。不是说你学了不同的方法就有不同的觉察。

我们去看房子、看道路、看草,看树,看人,我们看到的内容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视力是一样的。你视力好,你看什么视力都好;你视力差,看什么视力都差。而不是说,你换了个不同的方法,你的视力就不一样了;看不同的东西,你的视力就不一样了,没有这种事。

问:怎么看出来自己是不是在软泥状态?

答:这个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我在高级班里讲过。这个可以查一查高级班的笔记,或者问一问高级班的同学,可以有一系列的软泥状态的一系列特征。

问:我小的时候被恐吓、被打,有这样一些经历,导致现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现在该怎么办?

答:这个没法一下子给出一个针对你的具体回答。一个人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自我探索过程。如果自己难以完成,需要找一个咨询师,两个人一起去长期探索的过程。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可不能在这儿有一个针对某一个人童年问题的具有方法。非要说有方法的话,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参加小组或培训,或者找咨询师或督导师,在这样的这种在外在的帮助下,不断地自我发现,从一件事一件事上,一个情绪一个情绪地,一点一点地处理,最后你就会发现解决之道。

问:怎么改变爱人?因为爱人有一些坏习惯。

答:比较不幸的是,我们学习的都是怎么样让自己成长,而没有学习怎么样改变别人。这就像说,我是一个好厨师,我提供了很多的饭菜,我认为这些饭菜也很有营养,你自己也吃了很多,还问我说,我爱人怎么还是饿着的? ——因为他没吃饭,所以他要想进步,就必须他学习,他成长,才能进步。别人没法替代。别人如果能替代的话,我们就省事了。而且人类最基本的尊严和现实就是,不管是谁,哪怕是佛,哪怕是世上所有的神,包括上帝,都不能改变别人的自由意志。当然你可以改变别人的行为,改变行为非常简单,那就是奖惩。

问:巨婴的成人成长起来是不是很困难?

答:巨婴这个词不是一个我在学校里学过的专业术语,所以我不知道它的界定是什么。好像我听武志红有时候会提到这个词,好像是指口欲期固结的人,我不太知道。大体是不是,要想回答出问题,我首先得知道它指的是什么。

问:我经常有愤怒,我觉得在事件和愤怒中应该有一个心理过程,但是因为这个过程发生得太快,我自己没法看到。

答:那就看意象呗。看你在愤怒的时候出现什么意象。当你有愤怒情绪的时候,你就去问自己说如果愤怒有一个形象的话,它会是什么样子的?

问:怎么实现在跟着老师成长和自己成长的平衡,或者说怎么样学习更经济一些?

答:首先,有一些钱不花是不行的,意象对话没法自学。一些方法可以自学,但是没法深入。怎样相对省一些呢?我认为第一不要乱追培训,应该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各种不同的培训,它们的语言体系,处理问题的基本原理都不完全一样。如果你只用少数的方法,它的效果就比较容易累积起来。第二,你参加了小组或者找了咨询师给你做,回来以后你要有一个反刍,回来以后,要把这个过程体会一下,这样的话你可以把其他人给你的帮助充分地消化吸收,这样就成了一个更省钱的方式了。

问:佛教强调持戒、忍辱,所以当他有愤怒时,他首先在行为上先约束自己,然后通过止禅或其他一些方法来化解自己。这种方法有时候会容易带来些压抑,心理学鼓励大家表达自己的愤怒,强调建设性表达,但是不论多么建设性的表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别人带来消极的影响。

答:的确是这样的,但也没有办法。当我们还不具备一种能力,当我们某些能力还不够的时候,那没有完美无缺的方法,没有什么技巧一来,就可以避免这个的这个缺点,那个的那个不足,没有这样的好事。经常我们在心里面会有一种幻想,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些窍门,然后这个窍门掌握在一些专家手里,但他们平常偷偷藏着不告诉其他人。而我们其他人知道了这些窍门,就能达到对一个事情完美无缺地解决,避免一切缺失。其实世界上没有这种事情。其实,好多时候就是一个,往往是这方面有长处的,那方面就有弱点;那方面有长处的,这方面就有弱点。我们只能在这些都不完美的方法中,根据具体情况,掂量着分寸来选择对现在来说合适的方法。意象对话的论坛www.yxdh.org,平常大家可以上去看一看。乾德意象的微信公众号:乾德意象。大家可以关注订阅。

问:不结婚是不是不利于个人成长。

答:这个没准儿。这个看情况,人和人不一样,可能对有的人来说就有利,对有的人来说就不利。世界上有好多的路,随便你走哪一条。当然相对来说,对于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也是一个普通的自然人来说,结婚还是一个至少大家常用的、习惯用、比较有经验的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外在与异性长期的交往,来帮助整合我们内在的男性面和女性面。

问:我有一些消极意象处理了,也转变了,但是后来又出现了,怎么办?

答:这个非常正常。因为一个消极意象实际上代表一种消极能量,象征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它不会因为只做了一次或几次意象对话看他转化它就彻底完成了,有时能量没有彻底消除,他就会再出来。再出来就再出来呗,我们就再处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慢慢来。遇到什么情结,我们就尽量去看、尽量尽量去解决,遇到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慢慢地更原发的情绪就会慢慢出现。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就这样长就行了。

问:如何看待性取向和性别认同障碍等问题。

答:其实性取向是这样的。它在很多阶段的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性取向的一些不同。比如怀孕期间,孕妇体内孕酮的浓度会影响(一个人)胎儿相关的发育,可能会导致先天的性取向差异。比如一个胎儿的基因男的,但他母亲在怀孕时孕酮非常低,那么他就比较容易长大后发展成同性恋。但这不是绝对的。

童年的一些经验,童年的一些生活也会对他有影响,比如俄狄浦斯期,他父母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她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这个都有能影响他的性别认同,从而导致他长大后的性取向不同。还有一些甚至更晚,比如青春期早期,跟性有关的一些经验,也会影响他的性取向。

性别认同的问题,很多也都是在俄狄浦斯期产生的问题导致的。对这些问题其实心理咨询当然能够产生影响。如果是后天的一些创伤性事件导致他的性别认同的问题或性取向问题出了问题,那创伤性事件带来的那种心理创伤被化解以后,这个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的问题,可以有些变化,至少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改变。现在比较麻烦的问题在于,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是在于这个,比如同性恋,作为一个同性恋的社会团体,或在社会上很多的同性恋的人,他们非常排斥或反感对同性恋进行心理矫正。他们不仅反感对自己进行矫正,也反感对其他人进行矫正。如果你自己是同性恋,你根本不打算改变,这完全没有问题。我没有任何兴趣非得要你改编成异性恋,有什么必要呢?为什么要变成异性恋呢,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你跟男还是跟女,是你的事。

但是如果有一个人,他现在他的这个性别认同或者性取向跟多数人不一样,跟自己的生理上的性别是不同的,他自己又特别想改变,咨询师也有能力帮他改变,那么这时候要不要帮助他改变呢?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他的性别取向或性别认同的变化,跟他的一个创伤性事件或者一个情结有关。那么要不要帮他改变呢?我认为这种情况下不妨帮助他改变。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意愿,不是社会(别人)压迫他、强制他去改变的。

问:怎么样更有现实感?

答:最基本的一条:一定要遵守现实的规则。在现实社会中不要扯心理学的那些东西。现实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

问:看不到意象怎么办。

答:看不到意象先不要着急。一时看不到意象就先这样好了。找一个意象对话圈子里的人让他们带一带你,如果他带不出来,他会想办法的,看不到意象他会着急的、会想办法的。慢慢来就行了。

意象少也没有关系。关键不在于意象非的要多,而在于要认真体会那少数的意象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模式,反映了你一个什么样的性格。你多多去体会就可以。如果你干脆一个意象都看不到,一般来说不会,总归1--2个总是会有的。

问:缺少地面成长小组怎么办?

答:如果没有地面小组,那就在网络上,找网络小组,虽然它比地面上稍微弱一点,总归比没有强吧。至于各个阶段怎么成长,其实就是走到哪儿算哪儿。你问一棵树怎么长,树就是长,长到哪儿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就这么走下去就好了。


(说明:因老师工作繁忙,录音文字稿未能经其亲自校阅,由麦子和吉祥两位同学整理、徐莉校对,解释权归主办方明镜心理工作室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