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人的一生中有五年的时间会在卫生间度过,刷牙、洗澡、上厕所……这些你每天重复在做的事情,你是否真的做对了呢?先别急着回答,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在卫生间里你绝对不能踩的“雷区”有哪些。 1. 冲马桶不盖盖子 上完厕所后冲马桶时,很多人习惯按一下水闸就完事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如果冲水的时候马桶盖打开,马桶中的瞬间气旋能够把病菌或者微生物带到六米高的空中,并且悬浮于上空长达几个小时,然后落到墙壁和洗漱用品上。 2. 淋浴时张着嘴巴 淋浴的喷头其实就是细菌的温床,热水器也是很多细菌藏匿的场所。 所以,在冲洗面部的时候,最好不要张开嘴巴,以免细菌通过水流进入人体。 3. 把牙刷放在洗手盆台面上 牙刷最好放在比较通风的位置,洗脸盆附近长期比较潮湿,很容易滋生细菌。 4. 整天拉上浴帘 阴暗潮湿的环境是霉菌的最爱,而被浴帘遮住的淋浴房就是病菌的理想住所。 因此,我们在洗完澡之后最好拉开浴帘,打开排气扇,让淋浴房能够通风换气,保持干燥。 5. 存放化学用品 卫生间里的湿度一般比较高,有些家庭卫生间窗户整日关闭,空气无法对流,很造成空气污染。 因此,卫生间里最好不要放太多的化学用品,各种洗涤剂最好单独存放。 6. 女性擦“那里”由后向前 女性小便后使用纸巾是好习惯,但是动作一定要正确,从后往前擦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女性擦拭私处最正确的动作应该是由前往后擦。 生活贴士:三个时段不能洗澡 1. 饭后别洗澡 刚吃饱饭后,为了帮助胃部工作,大量血液会集中在胃部,如果这个时候洗澡,热水会刺激皮肤的血管扩张,血液就会流向皮肤表层,导致胃部血液减少,影响消化,加重胃的负担。 2. 酒后别洗澡 酒后马上洗澡,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在洗澡的时候会被消耗,因此糖的含量会大幅度下降。 同时,酒精还会抑制肝脏的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储存的恢复。 加上洗澡出汗失液,容易引起有效循环的血容量不足,而导致虚脱。 3. 饥饿时别洗澡 人在饥饿状态下,血糖普遍比较低,无法保证洗澡时需要的热量消耗。 所以,饥饿时洗澡容易出现头昏眼花、甚至休克等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