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被奉为“无价之宝”,和田玉的秘密 |
|
|
和氏璧被奉为“无价之宝”,和田玉的秘密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和田玉感觉挺漂亮的,但尼玛死贵死贵的,没办法,也只能过过眼瘾了,我当时就想到了和氏璧, 那可是皇帝玉玺啊!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为琢玉能手卞和采玉于现江西三清山。初不为人知,后由楚文王赏识,琢磨成 器,命名为和氏璧,方成为传世之宝。春秋战国之际,几国征战,几经流落,最后归秦,传说由秦始皇制成玉玺。秦灭后,此玉玺归于汉刘邦。得传 国玉玺者得天下,这和氏璧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转手,直至传到唐朝,而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不知所踪……后世所称之传国玉玺被传即为秦 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和氏璧是一个谜,并且极富传奇色彩。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和传说,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 众所周知,和田玉是我国的瑰宝,其文化内涵也是不言而喻的。和田玉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书曾提到“玉德“之说。虽然说法多样,但是大概内涵 不变。东汉的“五德说”做了很好的诠释。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部分主体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 遗产和艺术瑰宝,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是世界历史上惟一将玉与人性相融的国家。《诗经》之中,便有这样的说法: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孔子除认为“君子比德与玉”外,更明确的提出了“玉德”之说,认为玉如君子,有十一德。春秋之后的历朝历代,见诸于古籍的玉德说法多样, 大抵有十一德、九德、五德等多种说法。历史对于玉德的最后诠释,来自于东汉许慎的“五德说”。五德之一:仁——“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即 材质温腻、柔润有光泽。佩戴玉石,就像有个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的君子时刻陪在你的左右,感染着你,让你的性情最终得以蜕变。五德之二: 义——“理之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从外表看就能看到玉的里面,是否有杂质,这是玉的忠义,也是古时君子必备的一种品德之一。俗话说的 好:“画龙画虎难话骨,知人知面不心”。“义”字看似简单,真正想要做到,却实在并不容易。五德之三:志——“其声舒畅,专以远闻,志者 方也”。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并且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说明玉是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这是君子志在四方的表现。 五德之四:勇——“不挠而折,勇之方也”。不屈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的这一特点,代表着君子超人的勇气!五德之末:洁——“锐廉而 不忮,洁之方也”。当玉断裂的时候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但是我们用手来触摸的时候并不会伤害到我们,这点与其他任何物质都不同,表明了 君子洁身自好的特点。至此,玉已成为了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纯洁之物,更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代名词。“和田玉”也具有藏品的一般属性,因而无 论什么时候,都要瞄准最好的东西。只有最好的东西才最有价值,能够成为市场的风向标。现在的和田玉收藏市场上,珍稀玉料越来越少,价格越来 越高,这本是符合收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运作规律的。但更多的人却在议论市场饱和问题。显而易见,和田玉不是快消品,也不会在市场上消失 ,因而肯定会有饱和的一天的。文玩范儿告诉你:“收藏,并不是看你是否有钱,它主要在于你有没有一颗会去收藏的心,和田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这是值得我们去收藏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