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笃君按:柏林著名雷鬼嘻哈歌手彼得福在《城里猴》中这样唱道:“在一个充满猴子的城市中,一切都是彩色,声音在其中闪烁;在一个充满猴子的城市中,一切都在发臭,我们无厘头庆祝。我们吞霾吐雾,让派对得胜;我们又聋又瞎,登上电视塔。”
虽说佛拉芒著名画家老扬·勃鲁盖尔(Jan Brueghel the Elder,1568-1625)大约作于1621年的名画《猢狲盛宴》,很可能是史上最早的一幅“猴戏画”(Singerie)之一,也是“猴戏画”中的精品。但老扬·勃鲁盖尔并非首位画猴者,他的父亲、十六世纪低地国最伟大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1525-1569)也画过一幅著名的《双猴图》。

▲ 铜板油画《双猴图》(约1562)
老彼得·勃鲁盖尔 作
现藏于柏林国家画廊
这是一幅长23厘米、宽20厘米的小油画,主角是两只可怜兮兮的小猴子,它们蹲在城墙拱形窗口中的阴影里。左边小猴望向画外观者的目光充满疑虑,而右边小猴更是低下失落的头,只留有一张即将被阴影压垮的侧面像。它无望地望着面前地上的铁环,锁链拴住了它们那从前并不太稀罕的自由。
与小猴子们所处地位及其心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们身后窗外那一大片明亮无比的广阔风景:满是商船的宽广河面,那是思海而得河(Schelde);岸上一个城市的轮廓剪影,尖尖几个教堂塔楼和一个风车磨坊。那最高的塔楼是至今依旧高耸的圣母主教座堂,被囚小猴们背对的正是安特卫普。

图中可见结冰的思海而得河、岸上的圣母主教座堂和风车磨坊
▲ 油画《安特卫普繁华图》(约1593)
范·法肯波何 作
现藏于法兰克福施泰德艺术馆
前景是束缚小猢狲的阴暗囚牢,远景却是天高任鸟飞的无限自由。虽然画家本人对这幅无足轻重的小油画没留下一句解释,然而它的寓意却一直是欧洲艺术史家们的“爱解之谜”。有学者甚至认为,这幅画是对安特卫普市民性格与行为的讽刺,因为在安特卫普(Antwerpen)这个名字中,隐含着一只尼德兰语的猴子(Apen)!

▲ 铜版画《安特卫普繁华图》(约1640)
德国版画大师 梅里安 作

▲ 安特卫普与思海而得河
也有学者倾向于画作所传达的表面信息,说:你们都想多了,这不过是两只从海外进口到安特卫普,然后锁在那里,准备高价出手的红疣猴而已。

红疣猴是黑猩猩的菜
在非洲现已被黑猩猩捕杀得几近灭绝
▲ 坦桑尼亚乔扎尼森林保护区里的红疣猴
猢狲是十六世纪欧洲艺术最爱表现的动物之一。人们在猴子身上看到了自己:自己的自然属性,自己的激情与欲望。《双猴图》中,小猴们身旁散落着几块坚果壳。它们难道不是为了这几颗坚果而被人逮住?猴子会为了几颗坚果——甚至还很可能是空的坚果!——而将自由拱手送人,那么我呢?画家自问,亦问观者。

▲ 铜版画《双猴图》(约1500)
德国十五世纪版画家 范·麦肯能 作
现藏于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
画中的双猴是人类愚蠢和贪得无厌的象征。猢狲代表愚蠢的罪人,它们由于对物质财富的贪得无厌而被囚禁。有艺术史家甚至进一步指出:左猴代表贪得无厌,右猴代表挥霍无度。对待财富的“淫侈”态度确实是1560年代低地国人文主义基督徒所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主题在十五、十六世纪的德国铜版画大师丢勒和范·麦肯能的作品中也都可以看到:被锁链束缚的猴子象征着贪欲被禁锢。

▲ 铜版画《圣母与猢狲》(1496-1500)
丢勒 作
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 版画《你们看这个人!(Ecce Homo)》(15世纪下半叶)
范·麦肯能 作
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下期预告:
蚀刻弄猢狲
往期文章链接:
《与艺术沾边 · 108》大圣偷桃 喵星人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