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概述大云山汉墓,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顶上有个水塘,当地人称之为"龙塘"。就在这龙塘下数十米处埋藏着一位古代重要人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于2009年底开始经过近1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原来这是一处极为壮观的陵园式诸侯王级别的西汉古墓群,墓园内发现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各种等级的陪葬墓13座。大云山汉墓正南方2公里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东阳城遗址",它与小云山、青墩山三山相连,山顶海拔73.6米,是洪泽湖东部地区的唯一山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此发现很多汉墓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2009年初,一伙盗墓贼在大云山顶部挖掘古墓,连丧四条人命,惊动了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和盱眙县人民政府投入巨资,于2009年上半年开始对大云山汉墓进行抢救性挖掘。经过一年多的钻探、发掘,现已确认大云山顶部原来是汉代的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考古显示周边曾有500米见方的围墙,里面曾经有密集的建筑群,陵园东门尚有道路、阙基等遗迹存在。已发现南北走向的三座大墓,还有13座陪葬墓,以及武器坑和车马坑。从墓葬规模、形制及出土文物来看,这是一处西汉早期的规格极高的夫妻同冢异穴合葬墓。自2010年7月中旬起,考古现场连续三次对外开放,包括央视、江苏卫视在内的全国数十家媒体聚焦大云山,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连续报道,在社会上掀起了游览大云山的热潮,一股股人流涌入尚在考古发掘中的大云山,特别是大云山汉墓的墓主身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1]。 折叠 编辑本段 考古发现1号墓、2号墓中均发现黄肠题凑、金缕玉衣和玉棺(也称玉匣),这是汉代最高级别的墓葬。到 大云山1号墓是一处汉代大型竖穴岩坑木椁墓,墓室南北长35米、东西宽26米。墓室位于一个深塘之中,当地称为龙塘,南北双斜坡墓道,南墓道长40米、宽8-21米,北墓道被开山采石破坏,残长30米、宽12-16米。东汉和唐宋时期这里多次被盗挖过,盗墓贼盗走部分财宝后还曾放火焚烧棺木。尽管如此,墓室内依然可见金丝楠木整齐地码砌在棺室外围,能看出每根金丝楠木直径都在30厘米左右。 这种在墓葬中椁室周围用贵重木材堆垒的框壁结构就是著名的"黄肠题凑"。1号墓棺木是梓木材质,墓中发现了"金缕玉衣"和"玉棺"。"玉衣"也称"玉匣",是汉代高规格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是穿戴者高贵身份的象征。其中以黄金丝线连结方形玉片的称为"金缕玉衣",用银线、铜线 而其中出土的一件铜铍更令人称奇。据介绍,铍是一种两面带刃,形状似剑,装有长柄的长兵器,通常由铍首、木柲和铜镦三部分组成,属于步兵类武器。铍在作战时主要用于直刺和砍杀,盛行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大云山汉墓发现的铜铍其带刃的前端类似短剑,长约30厘米。虽然距今至少已有2100年,但黑色的铍身仍泛出幽暗的光芒,其铍尖和锋刃似乎并没有缺损。另外铍身上的暗花纹,更是令人啧啧称叹。这些黑色卷云纹虽然清晰可见,但手摸上去却很光滑,丝毫感觉不到纹路的存在。 考古专家介绍说,这叫暗花纹,是极少数精致的剑、戈、矛上所饰的菱形、米字形及火焰状几何装饰,只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所出的兵器之上,是吴越青铜兵器铸造中特有的绝技。暗花纹技术早已失传,再加上发现量极少,目前技术上对暗花纹尚无法完全复制,这些花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如今已成谜。 折叠 编辑本段 多次被盗1、"说东阳,道东阳,东阳遍地是宝藏。自从出现盗墓贼,十墓被盗九墓光"。盱眙东阳古墓屡遭骚扰,当地流传起这样一句顺口溜。2009年,一伙盗墓贼的行动,惊动了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大云山由此揭开了一段向世人诉说的历史篇章。 现代盗墓贼动用炸药寻宝 结果据传动了龙脉,一夜4人惨死 "说东阳,道东阳,东阳遍地是宝藏。自从出现盗墓贼,十墓被盗九墓光。"盱眙东阳古墓屡遭骚扰,当地流传起这样一句顺口溜。去年,一伙盗墓贼的行动,惊动了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大云山由此揭开了一段向世人诉说的历史篇章。 "这伙盗墓贼非常专业,他们用现代化的炸药打洞,我们发现的洞口很小,可下面空间很大,炸药是在地下膨胀,形成垂直的盗洞。"之前,当地村民传言说,这群盗墓贼动了当地的龙脉,大云山是由一条龙死后化成,山顶上有一个水塘,被村民称为龙塘,那些贼挖的洞穴就在龙身上。山上还有个"仙人洞",村民把盗墓贼之死归于仙人动怒了,在这些盗墓贼死后,村民看见从洞口冒出缕缕黑烟,三日不绝。此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是因盗洞坍塌,致使盗墓贼窒息死亡。 "而且,盗墓贼还向警方说谎,称他们打的盗洞方向是朝向东北面,好让警方失去判断,为的是再次下手,果然死了4人的第二天,盗墓贼们并没罢手,再次光顾了墓地。他们不仅寻找古墓位置极其准确,而且工具也很独特,有的连我们都没见过,都把它当做文物保存了下来。"一位考古人员说。 古代盗墓贼动用"军队"挖墓 结果火烧棺木,金缕玉衣残片散落一地 从南面墓道滑到1号墓的坑道盗洞的底部位置,这里正是龙塘的最底部。考古专家说,所谓龙塘其实是古代盗墓贼留下的深坑,后来积水。所以古墓内全都是青淤土。考古队员说,去年的那伙盗墓团伙被抓后,南博考古所从2月中旬开始勘探,9月正式发掘。"这是一处汉代大型竖穴岩坑木椁墓,有墓园、围墙、城门,墓上还有地面建筑,其规模庞大,等级极高。" 记者发现,墓室里的棺木横七竖八,而且部分棺木有被烧黑的痕迹,考古队员对此解释说,东汉和唐宋时期都被盗过,可能还动用了军队。盗墓贼翻动了棺木,他们盗走财宝后,又放火烧了棺木。就在残破的棺木夹缝处,记者看见一块闪闪发亮的碎片,"这是金缕玉片,盗贼把金缕丝线盗走,将玉片丢弃,因为在汉代,玉的等级很严,弄不好要被杀头,而金丝则可以卖掉。" 折叠 编辑本段 墓地主人确定的是夫妻合葬墓 墓主人是江都王刘非 大云山汉墓考古末期,出土了"江都"字样的封泥和印章,因此考古专家断定,大云 山汉墓的主人就是江都王刘非。 刘非,公元前155年立为汝南王,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时,任命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治故吴王所属之地。在位二十七年死。刘非破七国之乱后,统辖吴王刘濞的属地,国富民强,本人又在位27年,因此有能力建起大墓。而刘非之子刘建承袭了父亲的属地也称江都王,但因受到淮南王谋反事件牵连而自杀,所以不可能葬在此大墓中。 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分析,结合东阳古城遗址的历史沿革,记者请教了几位历史学家,他们认为大云山汉墓墓主人的身份存在以下几种可能。 1荆王刘贾 刘贾是西汉初泗水沛(今属江苏)人,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堂兄。他曾任将军,随从刘邦东击项羽。不久,奉命入楚地,后渡淮。公元前201年,刘邦称帝后刘贾被封为荆王。史书记载"将军刘贾有功,及择子弟可以为王者","立刘贾为荆王,王淮东五十二城。"汉书记载,刘贾是在东阳封的王。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东击荆,刘贾率兵御之,为布军所杀。 2郃阳侯刘仲 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公元前200年,刘邦下诏将刘仲和其长子刘肥一同封为王。刘仲被封为代王,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代国为北方边境重地,当匈奴于公元前199年入侵代国的时候,身为代王却毫无军事才能的刘仲根本无力坚守边疆,只好弃国独自逃回洛阳。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于公元前199年10月下诏革去刘仲的王位,贬为郃阳侯。刘仲共做了6年郃阳侯,于公元前193年抑郁而终。后因儿子刘濞封 3吴王刘濞 刘邦的侄子,刘仲的儿子。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年满20岁的刘濞受封为沛侯,英布反时,刘濞以骑将,随从刘邦破英布军。刘濞从军有功,汉高祖又顾及吴郡接壤东越等国,乃需选壮王镇之,故而封刘濞为吴王,改当年刘贾所封的荆国为吴国,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刘濞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在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前154年),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 4堂邑侯陈婴 秦东阳县(今安徽天长)人,任过县令史,后来为反抗暴秦统治,率众投奔项梁,共立熊心为楚怀王,后投靠刘邦,封堂邑侯,传了四代。人们都听说过"金屋藏娇"的典故,其实,金屋藏娇原本指的是光明正大、明媒正娶的大老婆,并非为流传的情妇、小老婆的代称。这位"娇"就是陈阿娇,陈阿娇出身王侯世家,她的曾祖父就是与刘邦一起打天下,被刘邦封为堂邑侯的陈婴。盱眙大云山旁的小云山曾发现过陈婴家族墓。 5江都王刘非、刘建 刘非,江都易王,景帝子,母程姬。公元前155年立为汝南王,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时,任命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治故吴王所属之地。在位二十七年死。刘建是刘非之子,为第二代江都王,极度荒淫。淮南王反叛事败露,朝廷惩治同党、涉嫌者,牵连到江都王刘建。朝廷派人前去审讯,刘建恐慌,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畏罪自杀。于是封国废除,封地并入朝廷,成为广陵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