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睡眠养生

 昵称38321946 2017-05-16

古人养生 睡眠有方

中医古籍《灵枢篇·大惑论》有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陽,夜行于陰,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大意为:卫气在人体循行的常规是白天行在陽分,夜间行于陰分。当卫气随昼夜交替在人体陽分运行已尽,由陽入陰时,人就入睡了;卫气在人体陰分运行已尽,由陰出陽,人便觉醒。

这说的是人体阴阳气机昼日的交替规律,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遵循人体阴阳气机的运行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养生是非常有利于的。

明代陈继儒《珍珠船》说:“睡是眼之食,七日不眠,眼则枯。” 古人把睡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睡眠的描写也有许多名人佳句:诸葛亮睡足醒来,伸着懒腰吟诵:“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陶渊明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白居易《闲眠》诗写道:“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睡懒觉睡到太阳晒屁股,一天只要一顿饭、两碗茶,此生再无所求了。唐宋的传奇人物陈抟(陈希夷)达到了睡的巅峰,有时一睡数年,正所谓“昏昏黑黑睡中天,无暑无寒也无年”。传说陈希夷后来因睡成仙。

这虽然都是古人关于睡眠的逸闻趣事,但好的睡眠确实是一味良药。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能给人补充能量,让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古代养生家认为:“少寐乃人之大患。”


睡觉时间

关于睡觉时间,古人有一整套的理论,古人将睡眠的时间规律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宴眠,宴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另外,古人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此时静卧,可避免气血受损。所以,睡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上床的时间最晚不宜过夜半子时,即23点至次日凌晨1点。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事部”中还曾说过:“夜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意思就是,读书的时间不能超过子时,如果熬夜读书的话将严重透支健康。

 

睡觉姿势

古人的睡眠讲究姿势,《论语》云:“寝不尸,居不客” 意思是睡觉不要像死尸那样仰卧,居家时不要像作客那么拘束。古人睡觉时最忌讳“挺尸”,提倡“睡不厌屈,觉不厌伸”。

什么睡姿为佳,就是睡如弓,这是古人推崇的睡姿。清代李庆远《长生不老诀》提出“卧当如犬”。曰:“犬之为物,其卧地也,恒侧其身,伸前足而蜷其后足,直起颈,如此则内脏舒伸,而百脉调匀,气血周行,可以无阻。气能周行则清,气清神安,神安则心定,如此入睡,魔不能扰,此其旨也。”要求人们睡眠时身体侧卧、弯背、屈膝、拱手、似儿居母腹状,令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处于充分的松驰,使精气内守,安然入眠。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提到:“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中国道家也同样崇尚这个观点,《道藏·混元经》中就有:“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身体侧向哪个方向也有讲究。古人认为,侧卧以向右为佳,有人称此为“吉祥睡”。清代曹廷栋在《老老恒言》“安寝”条即称:“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睡眠的方向

《礼记·玉藻》里讲“恒东首”,即一年四季均头向东睡。据说是因日出东方,“恒东首”是“面生气而卧”,于人体有益。《保生心鉴》则提出: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如果东西没有床,则“以南首为当”。古代养生家不建议北首而卧,因为北方属水,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恐北首而卧阴寒之气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即称,“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老老恒言》“安寝”条也说,“首勿北卧,谓避地气。”

古人还说:“醒即转动”,醒时转动身体,可使脉络流通,不然会感动半身板重,有害身体。

 

古人睡觉的忌讳

古人睡觉的忌讳总结起来共有十条:

 (1)睡眠不可仰卧(前面已有论述)。古人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力不散,醒时宜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如果仰卧,则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噩梦,还会影响呼吸与心跳。

(2)睡眠不可忧虑。古人睡眠的重要秘诀:“先睡心,后睡目”。即睡觉时排除一切杂念,不再思考问题,保持心情恬淡虚无,举念即除,渐除渐少,自会得以安眠,最重要的是心静、忘己。所以,古之“寤、寐”有别:“神栖于目谓之寤(wu),神栖于心始为寐(mei)。”只有“心”与“神”相会,才能真正入睡。如七情火动,思潮翻滚,怎入梦乡?《延寿药言》说:“临睡前宜用热水洗脚,将一切顾虑抛尽……神志安宁,入睡必易。”

 (3)睡前不可动怒。《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凡情绪的重大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的紊乱,以至于导致失眠,甚至疾病。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恼怒,还应防止任何情绪的过激。

(4)睡前不可进食。历代养生家都一致认为,若饱食之后不可立即寝卧,饱食即卧,影响消化,干扰睡眠。《彭祖摄生养性论》说:“饱食偃卧,则气伤。”《内经》亦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陶真人卫生歌》说:“晚食常宜申酉前,何夜徒劳滞胸膈。”意为晚饭应在7点钟之前,即睡觉前4个小时为宜。如睡前感觉饥饿,少食后也必须稍休息一会再睡。

 (5)睡卧不可讲话。孔子曰:“寝不言。”即睡卧时不可言语。《老老恒言·安寝》亦说:“寝不得大声叫呼。”睡觉时,不要在床上过多的言谈欢笑,入睡贵在神静,多言语则神动而躁,故寝则如五脏钟磐不悬,不可发声(就好像钟罄一样,不悬挂不能发声),多言则伤气。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言谈过多,心耗肺气,扰乱心神,必躁而不安,难于入眠。

 (6)睡卧不可对灯火。睡卧时面对灯光,会使心情不能安定,不仅使人难以入睡,而且也易醒。

(7)卧不可对火炉。如果睡觉时头对火炉,容易火气蒸犯,令人头重目赤或患痈肿疮疖,还会容易感冒。《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且由于温度过高,容易在人睡后将被撩开,反而着凉;或夜间起身,亦易受寒。

(8)睡时不可张口。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是保持元气的最好方法。张口呼吸有好多缺点,不仅不卫生,而且易使肺脏受冷空气的刺激,胃内也易进入凉气。

(9)睡时不可掩面。脸被覆蓋的话,会使人呼吸不畅,而且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对于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三叟歌”中有“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之语。

(10)卧处不可当风。人体在睡眠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风邪的侵袭比平常容易。《琐碎录》说,卧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则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夏不当风及坐卧露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