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66年的中国人就用过套了,你还在质疑他们没喝过啤酒?

 凹凸有致q 2017-05-16

讲《北洋夜行记》这半年多,几乎每周都有人发这样的留言——


“那时候就有手电筒?”


“原来张裕葡萄酒那么早就有了啊。”


要不是太爷爷留下的笔记,我也没太细究过这些问题。


一旦细究,真是有意思:许多事物,古今无不同。太爷爷的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远。


几年前看陈可辛拍的《武侠》,汤唯临睡前洗鱼鳔,是为了做安全套。后来,武打场面全忘了,就记得洗鱼鳔。


《武侠》的故事发生在1917年,是太爷爷年轻时的年代。鱼鳔避孕,很有遐想空间。


其实,现代安全套更早时候就有了。


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一个叫张德彝的中国人去欧美旅游了一圈,在日记《航海述奇》里提到了安全套——


“闻英、法国有售肾衣者,不知何物所造。据云,宿妓时将是物冠于龙阳之首,以免染疾。牝牡相合,不容一间,虽云却病,总不如赤身之为快也。”


可以推测,这哥们大概试用过“肾衣”,否则怎么知道“不如赤身之为快也”——隔靴搔痒不够劲儿,古今无不同。


这种有意思的细节,是好故事不能缺的。


下面这些东西,是之前《北洋夜行记》里出现过的“日常物品”,乍一出现时,让人有穿越感,就像穿长袍马褂打高尔夫——光绪年间,天津就有了高尔夫球场,北京的皇宫里,溥仪也有自己的高尔夫球场。


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稀奇古怪,但也平平常常。



图为美国社会学家甘博拍摄的摄影师费佩德和他的照相机,旁边是一些中国农民,时间大概在1917年-1920年间。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清代光绪年间,中国就有了照相机,到了太爷爷金木做记者时,已经有便携相机了。


末代皇帝溥仪爱玩摄影,这是他在宫里的照片,这群太监全是摄影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