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scdmx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05-16 | 阅:  转:  |  分享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山丹县马场三场小学杜民学



内容摘要: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体儿童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形成依赖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或者验证的过程才能慢慢形成。很多探究活动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从新课程对探究活动要求的角度来审视当前的科学实验教学,找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活动的兴趣很高,但是实验的计划性、目的性不明确

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也均来源于此。课前总是有很多同学会向老师询问今天做不做实验的问题,当学生听到有实验活动,总会发出异口同声的欢呼。每当学生走进课堂,那怕是只看到一只烧杯、一盒普通的火柴,也会爱不释手,激动不已。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兴趣为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却只是因好玩而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时兴趣就减弱了。表现在开展实验时目的、计划不明确,对为什么做、怎样做的问题不感兴趣。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人人在动手,但是最后竟还不清楚开展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玩得高兴但真正的收获甚少。

例如:在研究“一百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活动中,虽然老师对研究问题和注意点进行了提醒,但学生不感兴趣,他们迫切要做的是人人争着放盐,争着搅拌。实验忙的不亦乐乎,到了最后小组汇报时,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正确的操作步骤更是无法表达清楚,实验活动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

2.小组合作存在形式上的倾向,合作实效性难凸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对未来人才在善于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所以现在就在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开展了合作学习的尝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都是以组为单位,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小学阶段一般提倡组成4至6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互相交流,互补长短,互相监督,共同发展。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有序操作。有的组突出的是个人中心主义,实验由某些外向型性格的同学包办;有的组学生都争着做,学生把能“玩”到这个实验为目标,而忘记了实验的目的,看似一派热闹的合作景象,实际收效甚微。要求学生汇报小组结论时,往往只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小组讨论后的结果;他们也不能在实验后较认真的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然后与自己小组进行比较,展开再次的讨论。他们的研究,更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的或为完成任务,而不是为寻找“科学事实”而展开的。3.课外探究不主动,延伸实验完成情况不理想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很多科学实验活动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得以解决,需要课外继续开展。同时,一些和课堂实验相关的探究活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在课外进行操作和实践,可用于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由于受到课堂是学习主阵地的传统意识的影响,学生总是把学习活动印刻在课堂上,因此离开课堂主动开展实验的习惯很难养成。

例如:在学习了溶解的知识后,布置学生在课外再去做土块、石粉、面粉、酱油等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实验,虽然是人人能够开展的实验,但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实践。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观察实验的项目,难度就更加高,如对气温的测量、观察一杯水的蒸发、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等,很多学生缺乏耐心和毅力而完成不了。

二、方法与对策

1.加强目的性认识,提高实验探究的针对性

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例如:小学科学四上《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课时,教师拿出一把尺子,说:“尺子与音高有关系吗?”,一生说:“有,尺子长声音大,尺子短声音小”。另一生说:“尺子伸出多,声音强,尺子伸出短,声音弱”。显然,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结果,实验设计无法进行。实验时,学生把握不住观察重点,汇报时众说纷纭。

所以我一开始让学生仔细审题,“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探究的重点词是什么?什么是音高变化?尺子怎样发出的音算是高的,怎样的音是低的?这样学生一般就会明确实验的目的,后续的实验才能展开。

2.精心选择、准备材料,教师事先亲自实验

在上《认识液体》一体时,我安排了一个分组实验活动——探究同体积的液体重量是否相同。

实验时,现场给每组的两个烧杯里亲自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牛奶,让学生猜测:同体积的水重还是牛奶重呢?猜测后进行实验,结果实验后,出现了不同的结论:有的组牛奶重,有的组水重。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有这样几种可能:或者是有的小组天平没有调平;或者是由于匆忙中,两个杯子中的牛奶和水的体积不相同;或者是由于仪器的差异,有的杯子重、有的杯子轻,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很显然,这节课的实验是无效的,原因在老师。所以,在实验教学时,一定要精心选择材料,教师事先亲自做一做实验,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免课堂上出现与教学结果相悖的结论。

3.有效分工,保证人人参与、合作完成

分组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少实验教学,同学们只是形式上的坐在了一组,由于没有合理的分工,随意性很大,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进来,成了旁观者。我们科学老师,应注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验前,各组应选好小组长,由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实验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教师为学生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和个性特点,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尽量实施合理的交叉搭配,注意各方面的平衡。密切关注学习弱势群体,通过合理的调配把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个人资源形成共享。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有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在分组实验教学时,也应该循序渐进,开始时教师要对学生如何分工进行有效的指导。

4.强化检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提高探索延伸实验的积极性

课外延伸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自主性,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片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做,我觉得检查评比是关键,检查和评比是促使学生去主动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检查使学生有压力,采用评价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试想,如果只会布置而不闻不问,那只能让学生意识到是教师的一种口头禅,长期下去效果也会越来越差。对学生课外实验的评价我采用学分制的形式,教师设计好奖励卡,有1分、2分、5分和10分面值的,根据学生课外实验的完成质量发不同的分值,这样也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去努力,同时也可以为期末评价学生提供一个依据。通过积分的形式学生的课外实验积极性大有提高。

例如:在测量气温的实验活动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坚持实验,个别学生还能进行长期的观察实验活动了。

新课程的实施,使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关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去发现,去纠正和改变,从实效性上考虑和审视课堂教学。我们相信,只要能发现问题,总会有相应解决的办法,我们科学课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尤惠卿.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实验的有效性[J].教师,2011年32期

[2]王超.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15期

[3]张士元.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3年08期

献花(0)
+1
(本文系scdmx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