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则驹︱画与画背后的故事︱《自画像》

 DONGBENXIZOU 2017-05-16

编者按

关则驹是一位执着而勤奋的写实主义画家。动荡年代中特有的人生经历,严酷的绘画技巧训练再加上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塑造了这样一名功力深厚风格突出作品丰富的绘画大家。他对唯美的偏爱使得他在最近时期以来的创作题材从一般性的表现到了近乎专注的一贯主题,尤其是以芭蕾舞为主的题材来体现青春与生命,淋漓尽致地构成了画家唯美的旋律咏叹。欣赏关则驹的作品,只消片刻,人们就仿佛感性复生。他的作品——光影、色与动的结合构成完美的综合,使观赏者心中产生着内在的宁静。

相信你或多或少在不同场合见过关则驹的画,尤其是芭蕾舞题材为主的画,但是,你也许还不知道画中人物的原型是谁?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自哪里?创作作品时,艺术家又身在何处呢?现在,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一下它们背后的有趣故事吧,共有12篇,今天推出第一篇《自画像》,谢谢关注!(黄伟哲)

  

在三藩市画室,2007

1988-3-6 广州

中午,则驹在画的右下角签上名,一幅画作完成了。

调色板上还有不少颜色,他不想浪费,把画架挪到大镜子前,审视着镜子里的自己。画一幅尺寸不要太大的自画像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他想。

匆匆用完简单的饭堂打回的午饭后,他立即坐到画架前捉笔调色。午睡时分,人人躺下,大院内一切静止。只有由画架和镜子构成的这一角空间里,他在动作。

他很专注,下笔果断,准确,不发一言,周围很静。

下午三时多,大院子里脚步声话语声乐器声等等又如常响起。而在那画布上,他的自画像己完成:很有点严肃,也有点傲然,手中挟着一根香烟。

数月后,在广东省美协主办的“星河展——关则驹油画作品展”上,协办的越秀画廊选了几幅作品,拍照翻印了一批画照在画展期间出售。其中包括了这幅自画像。

一天,他对我说,工作人员告诉他:自画像卖得最好,女孩子买得最多。他说这句话时,神色是颇得意的。

2007-6-27 旧金山

去年年中,台湾晴山艺术中心的总监陈仁寿先生,提出一个别出心裁的设想:二十位画家的自画像展。这将是一个有意思的画展。则驹说:“要想想怎么画。”

......

昨天与今天,他完成了第一幅:穿着毛衣的自画像。

  

自画像2,2007

2007-6-28 旧金山

今天,他说要画一幅光膀子的。

一起床,他便拧着了暖气开关——华氏80度,房间很热,脱光没问题,只是他真有勇气画吗?

年青时,他爱运动,能在沙池上打空翻,能在单杠上转筋斗,踢足球时他是守门员,个子不高又适合练举重,因此年轻时爱穿弹力背心好显出六(他很强调这个数字)块有型的腹肌,胸口又有一片气血旺盛的红色而自认血气方刚。可是,半个世纪过去了啊,还敢示众?

他不屑回答,脱光上衣,提气,挺胸,用力握拳曲臂,上臂那块肱二头肌鼓起得虽有点懒,但他说:“看! 还有‘老鼠仔’!”

没有丝毫犹豫,他调色上布,笔笔利落。他又说了:“这一次梵高望我项背了,他敢脱么?”

一天半,画成。

2007-7-2 旧金山

早晨,一起床,他急不及待地说:“再画一幅!”

他依然光着膀子。不说原因,只是想画。

看得出这一次他特别享受放纵的畅快,连空气也似乎被画笔挑动得流转跳荡。

这一幅与前两幅的用色用笔有些不同,甚至有些顽皮。

画着,画着,他又说道:

“阿妈看了这幅画,会高兴得说:仔呵仔,你有咁大只咩?”(意为“儿子呵,你真是这么健硕吗?”)

两个半天,又画成。

看着笔下飞卷的花白头发,他说:“像不像狮子?”

说着,索性在画的右上侧加上几个英文字母,“LionKing”,意即“狮子王”。

又自语道:“我并不是每一幅画都画得好,但我要求每一幅画至少有一点动人的东西。

  

自画像4, 2007

2007-7-29 广州

母亲来看我们,则驹把带回来的两幅自画像排开给她看。

则驹问:妈,你喜欢哪一幅?

母亲指着穿衣的那幅说:我喜欢这幅。

则驹又问:你不喜欢光膀子的这一幅?

母亲说:你会冻亲架!(意为:你会着凉的呀!)

阿妈并没有说:仔呵仔,你有咁大只咩?

她从不怀疑自己的阿仔。

这一天,真巧,仁寿先生刚好在侧,他是从台湾过来送(就是我--画家自画像展)的图录的。他随即按下快门,拍下了则驹和母亲。

  

则驹与母亲张文绮,2007

两个月后,母亲突发心肌梗塞,四天后遽然长逝。享年八十六。

临终前两小时,母亲的精神意外地好。她与则驹絮絮而谈那永不厌烦的话题:家乡的五月棕。则驹告诉母亲,自己从阳江老家挖回阳江棕子特需的香菜苗,种在了小洲家中的园子里。母亲听了很高兴,说:明年端午要包棕!

她舒坦地躺着,微笑着看着儿子。

......

她把生命,热血与天赋给予儿子。把最后的慈爱留给儿子。

谨记此以怀念母亲。

  

关则驹,广东阳江人氏。1958年入读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院油画系。1968年分配至海南岛。1983年调入广州画院。1988年赴美生活并绘画逾25年。八十年代期间所作之《百合花》、《时间与空间间》、《可可园的归侨姑娘》等作品,给画坛带来一种真实,一阵清凉。九十年代至今创作的《芭蕾》题材系列及《倒叙:古画-人体》系列作品为国内外画坛所瞩目。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合作︱541794294@qq.com广州

联络︱517172580@qq.com深圳

如果您有意收藏该艺术家的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