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罡老师:陪伴不是亲子,只有相互认同的陪伴才是亲子

 学用知行 2017-05-16

亲子陪伴,的确是一个很“抓人”的话题,如今的70、80、90后家长,大多意识到亲子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

如何陪伴,如何高质量地陪伴?这其中的学问太深了。2017年5月9日上午,伍罡老师在武汉海豚传媒总部为130多位年轻的妈妈、爸爸及准妈妈、准爸爸做了一场两个多小时的专题讲座,受到现场听众的热烈欢迎,现场气氛空前火爆。

下面是海豚传媒的朋友在现场记录的干货精华。

伍罡老师:陪伴不是亲子,只有相互认同的陪伴才是亲子

伍罡老师:陪伴不是亲子,只有相互认同的陪伴才是亲子

必须陪伴孩子长大

什么是陪伴

父母在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回应,同时与孩子相互认同,让孩子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让父母的人格更加完善。这个回应的过程就是陪伴。

父母是第一养育者,父母的陪伴是不可取代的。很多家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白天帮忙照看,父母下班后回家陪孩子。所以,下班后父母的陪伴就更加重要。“陪伴”不是“陪着”,陪伴需要心灵的交流,而不只是地理位置上的陪着。

伍罡老师:陪伴不是亲子,只有相互认同的陪伴才是亲子

陪伴会收获什么

孩子发育健康的人格 + 父母修复缺憾的人格

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多个层面,是早期生活经历中形成并随着时间而延续下来的模式。人格包括了性格、习惯性行为, 是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了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的成分。

伍罡老师:陪伴不是亲子,只有相互认同的陪伴才是亲子

人和人之间最终极的较量,是人格的较量。而一个人核心人格形成的时间是6岁以前。

所以,在孩子6岁以前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亲密关系的建立,父母角色的陪伴至关重要。

伍罡老师:陪伴不是亲子,只有相互认同的陪伴才是亲子

如何陪伴孩子长大

了解规律,是高质量陪伴的前提

陪伴孩子,养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规律,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伍老师将这一观点幽默地总结为:

熟悉规律:料敌在先是享受

一知半解:仓皇应对是忍受

不懂规律:无计可施是难受

违背规律:倒行逆施是“怪兽”

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首先要了解孩子成长的时间轴。

伍罡老师:陪伴不是亲子,只有相互认同的陪伴才是亲子

0岁以前(胎儿期):我要快乐

胎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通过母亲感知世界。心理学研究表明,母亲对一个胎儿是否接受和认同,接受是无条件的还是有条件的,这些信息都会存在婴儿的潜意识里。胎儿时期对母亲的不信任,会留在人的潜意识中,在以后的人际交往模式中重复出现。

所以,母亲怀孕时需要具备两种能力,缺一不可:

①身体能力:我的身体能够怀孕和分娩;

②心理能力:我的心理能够在第一时间把自己调整到完全奉献给初生儿。

0-1岁(口唇期):我是好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婴儿,因为婴儿是不会独立存在的,看见婴儿,一定看到婴儿的妈妈。孩子仰望妈妈的脸,看到的是孩子自己。和婴儿进行眼神、语言交流的时候,妈妈是乐观向上的,婴儿必然积极回应;妈妈是抑郁低沉的,婴儿也必然消极。用爱的眼神和宝宝交流,这大概是最温暖的陪伴。

0-1岁期间,孩子获得快感和建立关系的核心部位就是嘴唇。这个时期的婴儿,用嘴巴探索世界、表达喜爱、缓解焦虑,同时发动攻击。当宝宝见东西就咬,拿到什么都往嘴巴里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父母不要过多干预,陪他顺利度过口唇期。

1-3岁(肛欲期):我挺能的

肛欲期,是孩子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1岁多的时候,婴儿开始对“尿尿”“粑粑”非常有兴趣。对他来说,大便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当于做出“贡献”或献出“礼物”,而且,通过排便,他可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积极服从,而憋着时则表达的是自己不肯屈服。

孩子拉完粑粑,别急着冲走,让孩子好好欣赏一下,他甚至很想用手去把玩他的“杰作”,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行为。可以买方便清洗的颜料(在他眼里,颜料和粑粑是一样样的/捂脸),让他去涂涂画画,弄脏衣服了又有什么关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是最可贵的。要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陪孩子一起疯,一起做点“出格”的事情,很有必要!

肛欲期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萌芽,作为父母,比培养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

3-6岁(性蕾期):我是男是女

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一个性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会产生性好奇、性骄傲、幼儿触摸生殖器、性别认同混乱等现象,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父母在这个阶段陪伴要得当,引导孩子的性心理良性发展,否则会产生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男孩女孩的性别认同也会有相应的差异。

第一次认同:与母亲的链接——男孩女孩都一样

第二次认同:学父亲的特点——男孩找父亲,一去不回头。女孩先找父亲回头再找母亲。

第三次认同:女孩学习母亲的女性特质。

6-10岁(潜伏期):我是对是错

6-10岁孩子成长的关键词:友谊、环境、情绪、阅读

这一时期,孩子对亲人的依恋程度降低,把朋友置于更重要的位置,对老师说的话几乎言听计从。他们学习与同龄人交往,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增强,语言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喜欢观察大自然,喜欢和同龄人辩论,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知识。这一时期大量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带着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他们体验自然、感受科学,而不是要求他们考试100分。放大孩子的阅读视野,让孩子与书产生链接,是让他们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这一时期的阅读会给孩子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

10-20岁(青春期):我要做一个和父母不一样的人

青春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充满矛盾,它也是重整关系的宝贵时期。

青春期的孩子,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叛逆。叛逆本身不是坏事,关键是父母如何接受并引导。

青少年因为生理上激素分泌激增,心理上需要独立,充满了原始的攻击性,但是他本身不具备独立的能力,所以这种攻击性非常危险,必须排除。而排除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自愿当做靶子,来释放青春期孩子内部的攻击性。伍老师认为:早叛逆好过晚叛逆,晚叛逆好过不叛逆;在原生家庭叛逆好过在核心家庭叛逆;只有叛逆的父母,没有叛逆的孩子。

不成熟是青少年的本质,青少年的不成熟和不负责任是神圣的,治疗不成熟的药方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一个坚定有力的,不以报复为目的的,不怀恨在心的,能面对面去迎接青少年不成熟挑衅的成年人,是给青春期孩子最好的礼物。

伍罡老师:陪伴不是亲子,只有相互认同的陪伴才是亲子

陪伴孩子一起长大

儿童不是由父母培养大的,不是父母教给他们如何成长,而是儿童自己从父母那里“捕捉”到了成长所需的东西。

——布洛迪博士

陪伴孩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陪伴孩子,是一件光荣的事情;陪伴孩子,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陪伴孩子,是一件学问很深的事情。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是:让我们的孩子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在更高的境界生活。

陪伴不是亲子,只有相互认同的陪伴才是亲子。

孩子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你,不要辜负他。

且陪且珍惜——

伍罡老师原创家教作品

《妈妈,我要你这样爱我》

一本集可读性、可信性、实用性于一身的好书

八月欢脱上市,敬请期待!

尊重原创,感谢原创,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随时联系做删除处理。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