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忌不可过量服用,以免导致头晕,呕吐的副作用。孕妇忌服。日常用量:干根:10~35g。鲜根:70~150g。花:5~11g。枝叶:适量。选方1、跌打扭伤组成:鲜马缪叶112.5克用法:捣烂外敷伤处。2、腹痛吐泻组成:鲜马缪丹花16朵,食盐少许用法:水煎2次,加食盐少许,分2次服。或者将马缨丹花烘干研末,每次服9.4克。以开水送服之。3、肺结核咳血组成:马缨丹干花11.3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4、感冒、流行感冒、高热不退、痄腮组成:马缪丹根37.5~75.0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鲜品可用75.0~150.0克)5、暑日头痛组成:鲜马缨丹根37.5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6、风火牙痛组成:马缨丹根30.0克,生石膏37.5克,龙葵根37.5克用法:水煎含漱口,再吐出。每日数次。7、手脚关节痛组成:马缨丹根18.8克,青壳鸭蛋1枚用法:水2碗,酒2碗,炖1小时,吃蛋饮汤。8、风湿痛组成马缨丹根18.8克,干金藤18.8克,土烟头18.8克,山甘草18.8克,土牛膝18.8克,木棉根18.8克,钩藤18.8克,岗梅根18.8克,三脚破18.8克用法:水4碗,酒4碗,煎3碗。加猪排骨150.0克,炖烂,分3次服。药用部位马鞭草科常绿灌木的叶,根,花。《中药大辞典》:五色梅药材名称五色梅 拼音Wǔ Sè Méi 别名山大丹、大红绣球、珊瑚球(《南越笔记》),龙船花(《植物名实图考》),臭金凤、如意花、昏花(《岭南采药录》),七变花(《华北经济植物志要》),如意草(《广州植物志》),土红花、臭牡丹、杀虫花(《南宁市药物志》),毛神花(《闽南民间草药》),臭冷风(《广西中药志》),天兰草(《湖南药物志》),臭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五色花、五雷箭、穿墙风(《广西中草药》),野眼菜(江西《草药手册》),五彩花、红花刺、婆姐花(《福建中草药》)。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叶或带花叶的嫩枝。 原形态马缨丹(《南越笔记》) 直立或半藤状灌木,有强烈气味,稍被毛,高1~2米,若为藤状时,高常倍之;茎枝无刺或有下弯钩刺。叶对生;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3~9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钝齿,上面祖糙而有短刺毛,下面被小刚毛。头状花序稠密,连花冠宽2-3.5厘米;花序柄腋生,粗壮,常较叶为长;苞片狭长,约为花冠的1/3~1/2;花冠粉红色、红色、黄色或橙红色,长约1厘米。花冠简细长,裂片4~5;雄蕊4,不外露;子房2室。核果球形,肉质,长约5毫米,成熟时紫黑色,有骨质的小分核2颗。花期:全年开花。 本植物的根(五色梅根)、花(五色梅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野生于村落旁或裁培于庭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 性味苦,寒。 ①《南宁市药物志》:"苦,平,无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凉。" ④《广西中草药》:"味微甘辛,性凉。" 功能主治消肿解毒,祛风止痒。治痈肿,湿毒,疥癞,毒疮。 ①《岭南采药录》:"洗湿毒疥癞。" ②《南宁市药物志》:"叶:治疥癜毒疮,跌打止血。花:可止血。" ③《广东中药》:"祛风止痒,消肿止痛,散毒,敷大肠疡痈。" ④《广西中草药》:"全草:退热,杀虫止痒,消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冲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福建中草药》:"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毒核症:臭金风叶捣烂,取自然汁,用双蒸酒冲服。又将叶捣烂,加红糖、冰片少许,敷于核上,不时转换,即可清凉止痛。(《岭南采药录》) ②治筋伤:毛神花鲜叶捣碎,擦患处,然后以渣敷之。(《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皮炎、湿疹瘙痒:马缨丹新鲜枝叶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跌打扭伤;马缨丹鲜叶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感冒风热:五色花叶一两,山芝麻五钱。水煎,日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
|